和碧君:奢望一路順風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和碧君:奢望一路順風

(普通組記者)



每逢經過巴生谷捷運計劃施工地點,又開始幻想我的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上班日子,不過,我很快回到現實世界,因為我知道那是難以實現的事,還是乖乖駕車,在繁忙時間與其他駕車人士一起卡在車龍裡。

馬來西亞人,尤其是巴生谷居民,羨慕香港、台灣、新加坡人,可以享受完善的公交服務,特別是銜接點到位的輕快鐵與巴士服務,但這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因此,擁有私人轎車或摩哆,成了當城市人、城市上班族的必要條件。

多年以前,一位交通部長說,塞車是繁榮的象徵,市民猛批這是哪家的理論,同時,由于巴士總是姍姍來遲,輕快鐵站又不方便,國產車價格大部份人負擔得起,于是一人一車,加劇塞車問題。



為了解決巴生谷的塞車問題,政府絞盡腦汁,也派官員出國考察,但始終沒有一套令人滿意的公交服務方案。

陸路公共交通委員會公佈公交服務轉型的報告,提出很多建議,但是細讀之下,不少建議中的措施是換湯不換藥,例如禁止其他交通工具、提供更多穿梭捷運站的巴士服務、推出綜合付款卡等等,都不是新建議,而是負責執行工作的單位,缺乏執行力,使到大部分建議成了空談。

要提升陸路交通服務,須掌握使用者的需求,除了巴生谷,全國的交通銜接必須到位,綜合交通樞紐也須方便使用者,不讓前往終站搭長途交通的交通問題,成為使用者的另一個煩惱。

缺乏良好執行力

公共交通,不應成為政治領袖展示力量的工具,也不能因為政治利益關係,依政治人物的需要,投資大筆發展資金,最后卻因規劃不當與缺乏良好執行力,成了白象計劃,犧牲廣大使用者的利益,苦了期盼不必再受塞車苦的人民。

當局劃分了很多路線,增加很多候車亭,巴士來幾時來?巴士來了,要“游花園”多久才能抵達目的地?是惱人的問題。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