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追风逐梦 三人行骑遇记
报导:谭络瑜
图:受访者提供
今年5月28日早上,宣扬节能减碳概念的“绿在骑中”脚车环马来西亚半岛车队,从吉隆坡武吉加里尔出发。这趟环半岛行的主力队员有三人:前报馆记者赵苇苇、平面设计师许伟良和在旅行社上班的杨淑玉。
7月3日,经过37天从中马-北马-南马-中马,顺时钟方向绕马来半岛一圈,三人平安回返起点,完成总计2598.6公里的骑行。
事隔三个月,回想这一趟环岛,两年前才开始接触脚车的苇苇,依然有圆梦后的激动。她与骑友拟的“绿在骑中”计划书如此介绍:“6位都是打工一族的骑友,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无限的体能毅,完成一个共同梦想,即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以两个轮子代替汽车旅游,深入认识这片土地。”
一天骑80公里
因为各种原因,其他三人无法成行,但沿途有当地陌生车友陪骑一段,也有后援骑友周末特地从吉隆坡北上南下支援相伴,更有无数善良的人在旅途上让他们感到无比温暖、贴心。
骑了一圈马来半岛,有太多太多难忘的人事物,队员伟良每天在FB上更新骑乘状况,向关注这趟骑行的朋友们报平安。曾在报界服务多年的苇苇在全马各州都有相识的同行好友,去到哪儿都有朋友提出相聚招待。一路上,车队也多次被当地记者访问。
37天骑行,三人从未想过放弃。他们用一个星期适应骑行节奏,建立队友之间的配合默契,平均一天骑80公里,早上吃完早餐7点准时出发,尽量趁早上不那么晒之时赶路,在中午之前走完三分二路程,下午骑完后有充足时间休息。本着节约理念,他们在每个城镇找最便宜的民宿、旅馆投宿,饮食也尽量精简, 比较困难是在东海岸骑行时正好碰上斋戒月,白天很难找到食物充饥。
4大最怕:狗追逆风日晒爬坡
苇苇个人觉得,环半岛没有太大难度,整体可说是相当舒适。要数全程最辛苦的“魔鬼路段”,就是第22天在东西大道,从日里(Jeli)骑到宜力(Gerik)的132公里,13个小时不断爬坡,是刻骨铭心的经验。
她在骑行中最害怕的四大事是:被狗追、逆风骑、大太阳和爬坡。完成骑游后,她先后去了印度、纽西兰,看到当地许多脚车发烧友在寒冷高海拔山区骑行,挑战和难度远远超过大马。
很多人对在大马骑脚车旅行的安全感到担忧,总结他们的经验,一旦离开大城巿以后,小镇和乡镇的人都对脚车骑士很友善,比起城巿里恶劣骑行环境好太多。苇苇在新山看古庙游行时,在繁忙马路上骑行,可用“穿越生死一线间”来形容。
至于治安问题,她认为大马治安其实还好,最重要自己有一定的警觉心,本身保持正面思维,先发出微笑,先伸出友谊之手,散发出正能量会得到同等回应。然而人生难预测,在马路上骑行自然存在风险,苇苇出发时做好以防万一的最坏准备,除了把器官捐献卡随身携带,也与骑伴交换紧急联络号码,但庆幸整个行程都没发生大意外。
她最享受在东海岸骑行,海岸线风景美丽,当地马来同胞很友善,有些汽车司机或乘客经过时,会拉下车窗伸出手比赞,一个加油手势,瞬间让身心疲累的骑士回复勇气和信心。另一次,她在某个马来甘榜咬紧牙关爬陡坡,忽然听见左边一群马来小孩在给她加油喊道:“Kayuh lagi, kayuh! ”让她非常感动。
2598.6公里热血铁骑
许伟良在第37天游记如此写道:
Sekinchan > Hotel 128 Bukit Jalil 79 KM
今天不写行程点滴,想写一些个人感言,毕竟这一天是我们完成马来西亚半岛骑行的最后一天。能够完成这一趟骑行,真的有很多难忘的人与事物,因为这些都是脚车环岛的骑行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元素。
越过半岛十一个州,以及踏过许多小镇、村庄、道路,我们永远忘不了这块土地的每一个角落里、听见的声音、看见的那人、触碰过的事物。这一路走来,让我们得到许多对人生新的体悟。
感谢路途上每一个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鸣笛以及挥手为我们加油打气的陌生人,就是你们,让我们感受到马来西亚这块土地上,好久不见的人情味。
2598.6公里的热血滚动,37天的浪迹天涯,这是我们的脚车环岛。若能顺风,终点就不远;若遇逆风,景色更从容,继续走下去,遇到更多的美丽,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想重温“绿在骑中”环岛游记,可浏览面子书:gogreenpapm
一个月不够看…
苇苇和骑伴身体力行告诉大家,如果想要旅行,不一定要用消耗能,比如开车、搭交通工具的方法,单靠本身体能源,一步一脚印地走,也能看到这片国土之美。
苇苇表示,自己肯定会再次做脚车骑游。她觉得只用一个月走沿海路线不够看,至少要花3个月,才能以更慢的速度骑游西马半岛城镇,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人文风景。
她鼓励有志做脚车骑游的朋友,勇敢去实现梦想,只要有心,一点都不难,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
骑在去咖啡馆路上
圆了脚车环岛梦想的“疯子”不少;把脚车骑游马来半岛的经历写成书出版,在国内外跟大家分享的“疯子”,陈劲豪是马来西亚第一人。
马来西亚脚车旅行书籍并不多,第一本是大马女骑士Sandra Loh以英文写的脚车环西马游记《Bike Tour To The 4 Corners of West Malaysia in 37 Days》,2012年出版。陈劲豪的《啡骑不可》算是第一本中文的环马来半岛游记,2016年6月出版。
陈劲豪是巴生人,高中毕业后负笈台湾升学,成为一名药剂师,在台湾求学工作打拼十多年,祖国马来西亚对他来说已经越来越陌生。多年前完成过骑脚车环岛、骑遍台湾,累积8年骑行经验后,他一直想尝试以脚车环游马来西亚半岛一圈。
2014年他辞去药剂师工作,追逐咖啡梦想,希望未来可以在马来西亚开一家精品咖啡与脚车结合的主题咖啡馆。2014年3月1日,他储够了勇气和能量,正式开展环马来西亚半岛寻觅咖啡的“骑迹”。他一个人在61天、2800公里的旅途中,遇见迷人的风景、令人怀念的美食,也深入体验马来西亚文化,感受各族之间浓厚的人情味,更品尝到最钟爱的精品咖啡。
书的封底有这么一段字,是他的心情写照:“当跨出第一步之后,一定会发现路上美丽的风景。”
一个人的坚持
以下摘录劲豪《啡骑不可》书中部分文字,与读者分享:
第1天:巴生适耕庄
“路上小心,记得报平安。”劲豪与止不住泪水的妈妈在家门前留下“我的骑迹”第一张合照后,正式展开环马来西亚半岛的骑迹。 “别回头看!”深怕意志力会瞬间瓦解,他强迫自己继续往前骑,不忍回望眼眶已湿湿的妈妈那不舍的样子,勇敢地踏上策划了几个月的梦想之路。
第26天:宜力日里(Jeli)
“咦?怎么还在上坡,不是应该下坡了吗?”原来我一直以为万汀岛是4号公路最高点,之后便会轻松滑行下坡到日里,所以当初会那么不以为然。如今眼前面对无穷无尽的上坡,那种快濒临崩溃的感觉,才是真正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啊!
第30、31天 哥打峇鲁瓜拉勿述
我的骑迹刚满一个月。真是难以置信,我居然会独自在外流浪这么久。这三十天来泰半时间都是一个人努力坚持地在路上骑行,踏踏实实地踩在祖国的土地上。我用力记住眼前看到的每一花每一草每一景每一人,感受着路上的每一时光。
第61天 朱湖(Chuah)巴生
“啊,只剩下80公里!快回到家了。”我的目光直视著路旁里程碑良久,你知道那是什么样的心情吗?兴奋、感动、呐喊、激动、满足、感念……悲喜交集。
“终于到家了!我成功啦!”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紧紧拥抱正在厨房烧菜等我回来的老妈子,心里非常激动。“平安回来就好!平安回来就好!”虽然没说出口,但是妈妈泛红的眼眶已说明一切,连日来对我牵肠挂肚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没有什么比梦想完成后与家人团聚一起来得更重要了!
沿途善良的陌生人
骑游之后,他对马来西亚这片土地和人的看法不一样了。“常听很多人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其实当自己亲身游走自己的国家时,才发现这片土地的景色并不逊于其他地方,尤其东海岸的海岸绵延细长,形成许多富有特色的天然景观,蓝天白云海滩风光叫人惊叹。”
“也许自己很幸运,每当我经过某个马来甘榜或在路上时,耳边总会不时传来司机的鸣笛声和当地居民给予的加油打气,深深觉得在我们认为马来西亚治安败坏的风气下,其实不少地方仍存在许多热心善良的陌生人,途中受到他们不少恩惠,让我一个人的旅行充满了温度,多了分感动。”
因为脚车,他学会对生活更加谦卑,对人充满感激,对梦想充满坚持。
不算什么壮举,但广结人缘
环马来半岛并非想像中难,圆梦的人也比想像中多。劲豪在旅途上,先后遇见好几位也曾环游的本地“前辈”骑友,包括女骑士吴江莹、吴佳诚、蔡家祥、八度空间脚车环岛节目的巴麒、谢承伟、周延翰,甚至在路边看到他骑脚车搭讪聊天的马来大叔。
“老实说,这趟环半岛之行相对于环世界的车友们来说,没什么了不起。然而,旅途上我结识了许多很棒的新朋友,令我对马来西亚改观不少。另外也无形中给了我更多勇气和信心,更了解自己的能耐和想要走的方向,也深信梦想可以规划。”
劲豪当初提出想骑游时,被朋友泼了很多冷水:“真的假的?你疯啊?马来西亚治安这么差!”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他想骑游,他会给予鼓励。“套句电影《练习曲》所说的,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不一定会做了。就如当初几位骑游马来半岛的车友鼓励我一样,除了不要让自己有所遗憾外,更希望能以更慢的速度去看待我们的国家,将看到的分享给周遭朋友。”不过,他根据自己的骑乘经验,提醒脚车骑游的朋友要时时注意周边安全与路况、尽量避免夜骑、备妥补给品。
完成骑游后一年,他考获欧洲精品咖啡协会金杯萃取认证,为日后开咖啡馆做准备。他的脚车梦也越做越大,希望能成立My Biracle脚车队,完成骑游法国的心愿。
至于未来会不会再来一次骑游马来西亚,他的答案是肯定的。“马来西亚是我的家乡,如有机会我当然会继续下去,并以更长的时间去探索。虽然我仍旧倾向沿着海岸公路骑,会尝试骑进东西海岸外各个岛屿、深入华人新村或马来甘榜里,并挑战不同的山路,发现更多更美的景色与分享国人,让大家也能看到我们家乡的美丽与哀愁,好好珍惜我们身边拥有的资源。”
关于陈劲豪的脚车梦,更多分享在面子书:My biracle
没想像中难
听从内心呼唤
当脚车环宝岛风潮越洋吹到大马,不少本地脚车爱好者梦想到台湾去环岛,朱民权却想:为什么不在自己国度上骑行?
若以外貌取人,看他身形,你一定想不到眼前的朱民权曾经环马来半岛、环宝岛多次,曾骑脚车去过印度、中国,骑过丝路最远去到中亚,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等“斯坦”国家都去遍了,若非因为途中遗失护照,差点一路骑到伦敦奥运会去。
朱民权本是热爱旅行的背包客,他坦言自己喜欢骑脚车,但只把脚车当做旅行工具,而不是健身运动,平日他几乎不怎么骑车。5年前,他第一次骑脚车旅行,就从吉隆坡骑到塔吉克斯坦,而在那之前骑脚车是中学时代……完全巅覆一般人认为,脚车旅行必须是有超fit体能的超级脚车发烧友才能做的印象啊!
为何会生起脚车旅行念头?那要追溯到1998年,他跟随摄影团去西藏,在小巴上看见外国脚车客在空气稀簿的高山上骑行,那画面极为震撼,他心想:“我坐车都辛苦得快死掉了,这些人还骑脚车,是发神经吗?!”
之后,那个画面久不久浮现脑海。2010年底,人生来到转折点,遭遇许多不愉快的事,他隐约听见内心呼唤,毅然决定做一件与以往不同的事,想说骑脚车旅行省钱又可顺便减肥,何乐不为?
6年前,本地脚车旅游资讯并不发达,很少共享经验的平台。他当时也不懂本地有脚车旅行骑士的圈子,上网做了半年功课,只能从外国脚车客部落格偷师。
脚车不过是工具,不必太高档
首次做脚车旅行时,朱民权为了给自己找一架最好的坐骑,特地从新加坡订购一辆名牌Surly LHT脚车,当时本地还买不到这辆最受世界脚车客推崇的旅行车。如今回想,他倒觉得其实环马来半岛并不需要特别好的脚车,有什么骑什么就行了!脚车不过是工具,骑价值数万令吉的高档脚车并不会使你的旅程更快乐。他之后几次骑游半岛,骑过小折,也骑过3速的日本菜篮脚车,证明任何脚车都可以做脚车旅行。
他强调,装备仅是次要,投资多少视个人要求,最重要是出门前给脚车做基本检查维修。他同时指出,有些东西不能省,比如载行李的货架如果半途断裂就糟糕,宁可选用品质可靠、贵一些的。如果出国长途骑行,他建议换用价格贵一点的超耐防爆轮胎,他个人骑行5年累积2万多公里,只爆过两次胎。
出外骑行靠自己,至少要会换胎和补胎,出发前最好向脚车店或车友学习。他记得还是菜鸟时连轮胎也不会换,胆粗粗下载了YouTube换胎video存入手机就出发。结果第一次在内蒙古沙漠爆胎,狂风中根本无法依video照办煮碗找到漏风处,半天搞不定只好放弃,换上新内胎骑去下一个镇的脚车店找人补胎。
骑行经历越多,所需东西越少
如今身经百战的脚车客,最初也不免犯菜鸟犯的错误,第一个就是:行李超重。朱民权点出,大部分人会超重,都是因为“万一”两个字搞鬼,担心万一发生事情怎么办?于是这也带、那也带,到头来全都没用上。
他分享个人惨痛经验,第一次出国骑行,带了一个有四插头的延长插座,以便同时可以给手机、电脑、相机充电;另外想学外国背包客悠闲看书,也带上一本厚厚的小说,结果从吉隆坡骑到成都四个月都没看过,每天骑行累垮了,根本没时间看书。为了减轻行李,他一路上把用不着的东西派送出去,最后甚至花了500令吉把电脑从国外寄回来。
受过教训,他紧记骑乘精简化。“骑多几趟,骑远一点,就会发现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你会发现需要的东西越来越少。”如何才能轻装上路?他给新手的建议是:“想清楚有什么是不带会死的?记住一句话:You take very little to be happy。”
一路磨掉坏脾气
暴龙变成猫!
相比其他国家,在马来半岛骑行算是十分安全和方便。城巿以外乡镇民风纯朴,大部分各族人民都很热心友善,遇到问题都会有人帮助。他曾试过环半岛时露宿街头,向神庙教堂借宿,出乎他意料,借宿印度庙的成功率最高,庙方甚至热心提供食物。
骑行最大挑战是酷热天气,第二是时间因素。环马来半岛约2600公里,平均日骑60、80公里,至少花上3、4个星期。上班族很难请这么长的假期,他建议不必一次骑完,可以在不同时间分段骑,慢慢骑完一圈。“我经常对人说,骑脚车环半岛没有你想像中难。”但他提醒必须做好风险管理,比如尽量靠左骑行、不夜骑,一个小小动作,就可让人避开危险。
骑行风格因人而异,各人有各人的style。有人喜欢住舒适酒店,吃得很随便;有人可以睡街边,坚持吃好的。朱民权觉得这是个人取舍,脚车旅行是认识自己的过程,他个人更注重的是体验当地风土民情。
脚车旅行回来后,他最大改变是没有了脾气,从暴龙变成猫。因为学佛,他也对很多东西看得淡透,旅程中几次经历生死关头,回想起来没什么大不了。“许多事情我已经做过,只是做得不够,希望可以做更好更久,但若今天死掉,我的人生也不会留下太多后悔和遗憾。”
走在天方夜谭路线上
有什么比脚车旅行更疯狂吗?去年他决定自我挑战,用比骑脚车更慢速、更克难的方式徒步环半岛。他用10天从巴生走到马六甲,挣扎一番后决定折回吉隆坡参加Bersih 4集会。搁下了一年的徒步挑战,他希望能在Bersih 5之后继续完成。脚车与徒步完全是两回事,时间更长、装备必需更精简、难度也更高。脚车平均每天骑60、80公里,徒步一天顶多走20、30公里,但速度放得更慢,更能贴近路上的人事物。
如果说在马来西亚路上走没被人抢钱,反而有人给钱,像天方夜谭吗?民权徒步时,途经某地与一华人车厂老板攀谈,对方硬塞钱给他当做请吃早餐。他深深体会,马来西亚还是好人多,只不过大马人一般比较含蓄,即使好奇也不会主动,让人错觉不是那么热情,一旦主动打开话匣子,就聊个没完没了。
再不做,有些风景就消失了!
有些事现在不做就迟了,有些风景现在不看就会消失。走一趟4号公路就会看到,马来西亚珍贵美丽的原始热带雨林正迅速消失中。他觉得可惜的是,很多珍贵的天然和人文资源,没有被地方政府好好利用和推广,路过旅人除了跟巨型雕塑地标留影,无从深入认识当地人文历史,“马来西亚许多地方的美丽,还有待发掘和珍惜。”
本地脚车旅行风气慢慢形成,越来越多人骑脚车环半岛,朱民权觉得是好事。他帮忙管理的大马脚车旅游面子书专页,也从2012年组员不到100人,到目前超过8000人。他本身喜欢分享经验,希望能帮助新手菜鸟避免撞板、少犯些错。
*若对脚车旅游有兴趣,欢迎加入面子书专页:Malaysian Bicycle Touring Network
为何舍近求远?
祖国绕一回
“你从哪里来?你要去哪里?”詹文杰骑摩哆环马来半岛时,每天途中总会被人问同样的问题,而这也是他不断思考和寻找的答案:我要去哪里?
28岁的詹文杰,中学毕业后曾在学院唸管理,后来回乡开了一家手机专卖店,经营了9年,今年8月把店关了。在未知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之前,他决定去旅行,像很多年轻背包客那样:去寻找自己。
出国当背包客前,他先游马来西亚半岛一周。“我有个朋友曾经在台湾骑脚车环岛,我很向往,也准备了去台湾租摩哆环岛,可是突然萌生一个念头:马来西亚也很漂亮,为什么我不在自己的国家环岛,而舍近求远去人家的国家环岛?”
选择骑摩哆,是因为他是个摩哆和汽车发烧友,另外也因为时间有限,怕耽误到东南亚背包旅行计划行程,所以用比脚车快的速度绕半岛一圈。
这是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他只用了两天时间考虑,一个晚上规划路程,出发前把摩哆做基本维修,并更换了新轮胎。
从吉隆坡出发,顺时钟北上然后横跨到东海岸,再南下新山,然后回吉隆坡,一共用了14天,每天骑车距离不一,平均每天300公里左右。因为考虑到经费问题,所以他都是住廉价青旅床位。这趟旅程总共花了866令吉,包括汽油144令吉、住宿327令吉、其他花费395令吉,是他从未试过的低预算旅行。“以前旅行都会要求住好、吃好,可是完成了环半岛之旅后,才发现其实人并不需要很多,也可以很快乐。”
大马之美不能只是外国人知道
出发前,詹文杰并非如此洒脱,也担心途中遇到意外和预测不到的事情,后来发觉想太多也没用,心想一切就随遇而安,最后还是硬著头皮骑出去了。旅程日晒雨淋,中途没有后悔和放弃的念头,他反而很享受骑车的过程和很用心看马来西亚的美景。完成之后,就好像打了一个勾,代表了已经完成人生另外一件事情。
他的环半岛之行尽量选择不走高速公路,因为不想错失很多美丽的人事物。规划路线时所有想去的地方,几乎都去了,环半岛所到之处,他最喜欢有很多美食的槟城。最大意外惊喜是玻璃市朱宾(Chuping)和吉打州弹丸小镇瓜拉双弄(Kuala Sanglang),一个是青色的地平线与天空,一个则是蓝色大海与天空,这两个地方美得让他不舍得继续行程。
“我一直都觉得马来西亚很漂亮,身为马来西亚人的你更加应该的走一趟,好好地欣赏这片美丽的土地。虽然外国的月亮不一定很圆,但马来西亚的天空一样很辽阔。”走了一圈,他最大感触是马来西亚美丽的一面,只有外国人看到,本地人反而不会去欣赏。
人生只有一次想做就做!
旅途上遇到的人事物,到现在还依然历历在目。马来西亚人的热情让他感动,有好几次走错路,停在路边问人,当地人都很热情回答,还亲自把他带到正确的路上。
旅途上遇到的大部分人都会问他的背景和为什么环岛,并会提醒他小心骑车,感觉非常贴心。他被问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从哪里来?为什么你那么任性?”父母从小对文杰采用宽松教育,放手让他做想要做的事。他感恩这份信任和自由,为让母亲在FB上看到儿子平安,很少自拍的他,每到一地都会自拍贴上网。
未来有机会的话,他还是会再次环游半岛,到未曾到过的地方,好好感受美丽的马来西亚,也鼓励想环游半的人:“毕竟今天不知明日事,想要做的事情就去完成它吧,不要在人生留遗憾。YOLO,You only live once。”他建议好好感受一路上的人与事,享受与自己的对话,当然还是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很多朋友羡慕他,他认为很多人并非没条件,而是不愿放弃某些东西或承受后果。环游之后,他把250cc的摩哆卖了,换了一辆更大cc的,还从中赚了一些旅费。紧接着,他背起简单行囊,展开为期约4个月的东南亚和中国背包游,继续在旅行中寻找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