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吉:舊書拿;來中國賣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朝吉:舊書拿;來中國賣

我偶爾逛舊書店。在台灣上大學的時候,就常去台北市的光華商場,牯嶺街一帶找舊書。當時主要是貪便宜,找一些上課用書和自己要讀的雜書。光華商場裡冷氣足,舊書還算排列得整齊。牯嶺街的幾家店就是書堆得到處都是,拿一本書,落一頭的灰,打不停的噴嚏。當時對裝幀、版本沒有要求,也對收集古籍善本沒有認識,我后來買書就趁書店打折時買,也就基本不去舊書店。



廈門也有好幾家舊書店,都是一間店面的規模。我去過一兩次,也是落灰處處,不去了。重回學府,書碰多了,我也對書的典故、藏書以及文人雅士的收書文字感興趣。“為了保持你的閱讀樂趣,你的選擇絕非多讀幾本,而是少讀幾本,並且應該少上新書店,多進舊書店。”反正喜歡一件事總會有千百種理由,而促發你去做的可能只有一個理由。從此我開始流連舊書店,並且看到了一個新世界。

價格水漲船高

多位前輩在書話中描述中國淘舊書的黃金時代,是7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末期一直到90年代前期。舊書之多,價錢之賤,簡直讓讀書人瘋狂。當年的北京寒冬週六清晨有兩大人群景觀:一個是天安門的人們抬頭看國旗升起禮,一個是潘家園的淘客低頭尋國寶。淘書行家都4點就起床,拿著手電筒,以求最快第一個從書販的麻袋中第一眼看到、搶到。這個瘋狂的情景每週上演,直到90年末,才進入尾聲。



現在要在中國淘舊書,基本上除了舊書店外,就是網絡拍賣以及網絡舊書店。而且隨著國民收入提高,舊書的價格也水漲船高,成了一門好生意。

我總結幾方面的“高價書”。古籍類自然不用說。任何書籍的出版品,只要是49年以前,民國時代的,書本的品相好的話,基本都能買幾百人民幣。這類書的原價也不過才幾毛。第二類是台灣出版品。由于台海兩地長期不互通,許多台灣的書,中國讀書人都是只見其題錄,基本都沒看過。現在台灣的舊書在中國價格之高,我都覺得不可思議。

大家回去翻翻自己的書櫃,拿出版權頁一看,如果註明是第一版,印數又是1000-3000本的話。恭喜你,千萬不要拿去給舊報紙佬回收,拿來中國賣,你還可以賺點錢。如果不確定可以定價多少,你只要上上網絡舊書店,輸入你的書名,你就看到目前市場定價多少。這種康頭,我第一時間告訴讀者,下次來中國時,不妨帶上一箱子舊書賣給舊書店,還可以賺旅費。

*寄自廈門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