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湘怡:不为荣耀办教育
托当记者的福,让我离开小学十余年后,还有机会到各小学去──采访。
回顾当时自己上学的情况,由于是在乡区的一间微型华小上课,校内设施可说是屈指可数,就连体育课也要借用校外的篮球场。
阔别十余年后,有机会到其他州的小学走走看看,校内各项齐全又高科技的设备,让我羡慕不已。
学校与时并进,将科技带入校园,作为教学器材之一,是教育跟紧时代,不墨守成规的表现。
加上近年教育部大力推行21世纪教室、各项特优学校奖励比赛,让不少学校争破头,大刀阔斧全面提升课室设备,以获得教育部认可,成为表现卓越学校。
我曾到访一间小学,几乎每间教室都有电脑荧幕和冷气,让老师不必再靠黑板和粉笔教书。
也有的学校,通过升级和翻新图书馆、阅读室、电脑室、科学室等设施,给学生全新的上课体验和环境。
看着老师和校长兴高采烈地向记者介绍,这些数目不菲的提升工作,我心里总是羡慕,也高兴现在的学生能够享有多元化的校内设施,发挥自己的才能。
只是每当老师或校长指出,他们如何成功让学校获得教育部认可,又或者成功在什么比赛拿到第一,我总有些矛盾,在这么多的努力之下,主要是为了荣耀和竞争?还是学生的成长?
我能理解这些荣耀,是对付出诸多努力的校方的一个认可和鼓励,但也希望校方在忙着与其他学校竞争时,能退一步站在学生立场着想,先去了解学生的需要。
毕竟过去“我为你好”先入为主的传统观念,抹杀了许多学生的发挥空间。加上若学校急于获得认可和奖励,即使学校成功转型,但受惠的最终未必是学生。
愿能有更多的老师和校长愿意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开放式教育,激发和接受学生的创意与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