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志:明志有道──談專注(二)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林明志:明志有道──談專注(二)

孩子不能專注,是習慣的問題,絕對不是個性。



孩子不能專注,是環境的問題,絕對不是天生。

孩子不能專注,是大人的問題,其他都是借口。

孩子做事不能專注,是習慣不好。習慣不好是大人們不注重,甚至大人們自己缺乏良好習慣。



為人父母者應該都知道,家庭和工作,往往兩難全。單單要完善其一,都非易事。其中多少大事小事雜事,讓人左支右絀,勞心勞力,筋疲力盡。何況兩者兼顧?

要完善家事,又要完善工作,合理規劃必不可少。但絕非易事。

因其不易,往往就得將就,妥協,取捨。

關鍵就在將就,妥協,取捨。所有好習慣的建立,在于持之以恆,在于規矩。大人們為勢所逼,在不得不將就,妥協,取捨之時,所有明知應該堅持的規矩和習慣,都在這時候被將就掉,妥協掉,取捨掉。

孩子在家庭中是弱勢,其衣食住行,一舉一動都得仰賴大人。而往往一句:“大人的事情比較重要!”孩子就得配合行事,也不能不配合。

大人本身缺乏良好習慣,無法妥善規劃生活,孩子根本無法培養,建立良好習慣,甚至無法專心做好做滿一件事。

很多老師熱情滿滿,自願放學后留校幫學生補課。但學生常常一句:“不行,遲了媽媽會罵!”

很多學生功課無法準時交,原因是放學父母接送后,還要忙其他事,回到家已經7、8點。晚餐,梳洗后,根本不夠時間,也沒有精力做功課了。

功課做不了,課程內容溫習不夠,進度就跟不上了。結果不言可知。惡性循環之下,所有學習的熱情,習慣,責任都被將就,妥協,取捨掉。問題出在哪裡呢?

至于環境問題,簡單的說,孟母三遷的故事耳熟能詳,不必再說。大家都知道環境對學習的重要性。然而,活在這個時代的父母,對環境的選擇標準,一是安全、二是舒適、三、四、五都不會是適合學習。物質生活越豐裕,學習越不被重視。也許是這個時代最可悲的事情了。

(篇外話:第一年教書時,給學生考華語。有一學生100分考26分。我訝異之餘問了一個蠢問題:“你到底有讀書嗎?”蠢是因為答案必定是:“有”。我追問:“讀多久?”答曰:“半小時。”我傻眼問:“你那麼有信心,只讀半小時?”他哭喪著臉說:“不是有信心,是躺在床上又開著冷氣,太舒服睡著了。”

那年底我新婚,生平第一次房間裝了冷氣機。)

台灣政大哲學系。好茶好酒好書。是不像老師的老師,不像出版人的出版人。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