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庇能歲時記(十一) 印度三節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文創.庇能歲時記(十一) 印度三節

由神牛拖拉,載著穆盧干神像的巨型鑾駕在市區內游行至瀑布山神廟,沿途不分印裔華人信徒,熱烈迎接與膜拜。
由神牛拖拉,載著穆盧干神像的巨型鑾駕在市區內游行至瀑布山神廟,沿途不分印裔華人信徒,熱烈迎接與膜拜。

特約:董詠祥



喬治市除了華裔居民佔大多數外,城中也有不少印裔族群;當華人按農曆歡度節日,印度人也按著自己的歲時,以獨特精彩的印度文化,豐富了這座城市的歲時景色。印度節慶除了廣為人知的大寶森節和屠妖節,又尚有胡裡節(Holi)和彭歌節(Pongal)兩個鮮為人知的節日。

歲時記云:“庇能印族人印曆泰月初,備陶壺繪之,于廳戶外生火煮牛奶甜糜,謂“澎鼓”,至沸滾滿溢,高呼‘澎鼓啦’,以此甜糜獻神祗,祈歲節豐產也。”

彭歌節一般落在陽曆一月,此月通常正好也是印度曆的第十個月──泰月(Thai),故也稱作Thai ponggal,同樣的,名為Thaipusam的大寶森節也是泰月中另一個重要慶典。



彭歌節可視為印度人的豐收節,當天人們會準備甘蔗、柴火和一隻繪有圖案的陶壺。在屋外砌起小磚灶點燃柴火,用陶壺熬煮牛奶直到沸騰滿溢出來,人們便會大聲歡呼。沸騰溢出的牛奶,就跟華人喜歡會膨發的發糕一樣,是財富好運的象徵。在沸騰的奶中投入米和糖繼續熬煮成甜粥,將煮好的甜粥奉獻給太陽神外,也派給週邊的人們,祈求神明的庇佑將祝福分給大家。

又云:“泰月望日慶穆盧干神誕,將其像置鑾輿,巡至瀑布山神殿,信徒沿道相迎頂禮膜拜,或擲椰洗道以驅霉祈福,亦有隨鑾輿登高晉殿。有酬神還願者,頭負牛奶至神殿,或有身背卡瓦迪,或穿舌,或鉤刺滿身,沿路載歌載舞歡慶,至次夜方休。”

大寶森節落在泰月的月圓之日,是人們慶祝印度神祗穆盧干的聖誕。前一天,人們在喬治市中將神像裝在巨大的鑾駕上,用牛拖拉著從市區游行至山上的瀑布神殿。鑾駕游行經過的路上,人們搭設祭壇迎接,不僅印裔信徒,甚至連華人都夾道相迎膜拜。人們購置椰子,將之摔破在路上,希望可以破除自己的厄運。信徒用頭頂著供品及一壺壺牛奶,走上山上禮拜。為答謝神明保佑,在身上背著巨大的卡瓦迪,或用長針刺過自己的臉頰或舌頭,或是在身上用小鉤掛滿的小罐子,看似疼痛,卻是信徒誠心還願,信守諾言的勇敢表現。

歲時記:“印裔有節謂為胡裡節。民往廟內祀克利斯納,又興一火堆,內置一株連根青木燒之。眾婦團火並歌舞,獻祭椰水或奶汁,並焚香柴和椰子,謂去霉;后民以彩粉互擲或和水相灑,言納福。民皆欣喜若狂,廟裡上下內外無不色彩紛飛,盡興饗宴至夜方休。”

此外,還有一項聞名國際的印度節日胡裡節,胡裡節又是色彩之節,主要慶祝王子燒死妖女胡裡卡,戰勝魔王的傳說,人們相互投灑彩色粉末慶祝,但今天多數已是互投色粉歡慶的節日。在檳城,僅在檳榔律克裡斯納廟(Penang Road Sri Kunj Bihari Mandir)內慶祝,沒有擴及廟外,所以便鮮為人知。當晚,信徒們齊聚在廟內,除了有祭祀活動外,婦女還會圍著象徵焚燒胡裡卡的火團唱歌跳舞。慶典高潮在信徒之間相互以彩色粉末丟撒,五顏六色沾滿全身也不生氣,人們反而認為身上沾滿各種色彩是一種祝福。

其實撇開信仰和文化隔閡,無論華人或印度人節慶,大家都是抱著開放的心態,歡迎彼此大家參與。節日中人們互相祝賀祝福,散播正能量,幫助大家調適生活,暫時脫離規律的生活。

董詠祥--研究庶民文化,涉略信仰、習俗及工藝等。歡迎以 Facebook交流:董詠祥。
“彭歌”是一種牛奶甜粥,在彭歌節時將它煮到滿溢出來,被認為是豐收與好運的象徵。
“彭歌”是一種牛奶甜粥,在彭歌節時將它煮到滿溢出來,被認為是豐收與好運的象徵。
鑾駕經過的路線,人們會準備大量的椰子,並將椰子摔破,象徵破除厄運祈求好運。
鑾駕經過的路線,人們會準備大量的椰子,並將椰子摔破,象徵破除厄運祈求好運。
在克裡斯納廟中,人們互相丟撒彩色粉末祝福。
在克裡斯納廟中,人們互相丟撒彩色粉末祝福。
還願的人背著巨大的卡瓦迪,隨著歌舞興高采烈慶祝神誕。
還願的人背著巨大的卡瓦迪,隨著歌舞興高采烈慶祝神誕。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