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路路通(第2篇) 国门关上育才路 独中生闯世界发亮 | 中国报 China Press

统考路路通(第2篇) 国门关上育才路 独中生闯世界发亮

20161101mb65



报导:涂素燕
摄影:摄影组、本报资料室
我国政府不承认统考文凭。

但独中生到台湾升学从来不是问题;新加坡跨堤到独中抢精英;中国开放招收我国学生,很多独中生也前往深造。

长久以来,大家有一种刻板印象,独中毕业生只能往这些地区去。



其实,1980年代,董总推动独中升学辅导,就为独中生开拓英国、西方国家深造管道。

另一方面,本地国立大学把统考生挡在门外,独中生自己带着统考文凭到世界各地高等学府敲门,他们优异的表现擦亮母校和统考招牌,也为学弟妹扩展升学出路。

今天,统考为我国培育无数人才,独中生的足迹更是遍布世界。

统考是华社最关注的议题之一,但很多华人都未必了解统考,别说其他种族。

华社视统考为华教象征符号,政府不承认统考,为独中和统考烙上悲情印记。

到今天,除非是独中生或长期关注华教议题的人,很多家长对于独中生的出路依然存有疑虑。

许多人还是以为,独中生毕业后只能到台湾、中国这些“中文源流地区”升学。

无可否认,不管改制之前的华校生,还是改制初期的独中生,台湾一直都为他们开着一扇方便之门。

就算是今天,台湾依然是很多独中生的升学选择。

1949年,国民党在国共战争中战败,从中国撒退到台湾。

台湾1951年招收侨生

基于历史渊源、民族情感,及想要争取海外华人支持,台湾从1951年就推行侨生教育,招收海外华人学生。

当时,我国民办华文学校的毕业生,也是台湾侨生教育受惠者。

华校面对改制,统考开办以来,台湾大学顺理成章接收有统考资格的独中生。

董总首席执行长孔婉莹认为,台湾的侨生教育政策,让独中生在升学路上少走很多冤枉路。

1980年代,独中教育制度和统考的水平日趋成熟。

当时的董总主席林晃升邀请柯嘉逊博士参与推动独中升学辅导,开启独中生在西方国家深造之门。

今天除了本地国立大学,全球超过1000所大学的大门为统考生而开。

“加上本地私立大专院校,符合资格的统考生都不愁升学问题。”

教育学者杨泉博士表示,独中办学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这点毋庸置疑,否则不会有这么多国外和本地大专院校,招收拥有统考文凭的独中生,直接进入大学学习。

杨泉:统考资格
循序争取世界认同

杨泉博士早年曾以学者身分,义务为董总考试局服务,他接受本报专访时说道:“独中统考资格获得世界许多大学承认是靠循序推进。”

统考草创初期只是寂寂无闻的校内考试。

那时要让国外大学认识统考,只能到相关大学介绍独中教育状况。

他说:“初期做法是提供统考科目纲领及统考过去的试题,给大学当局评估,然后通过专家学者义务引荐接通,先派少数统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入学尝试。

孔婉莹表示,柯嘉逊博士受邀担任董总学术顾问时,很积极到英国大学汇报和介绍独中教育及统考,英国一些大学开始招收统考生。

她说,从那时的一个点,后来拉了一条线,许多海外大学也逐渐招收统考资格的学生。

1980年代中期,统考生就到西方国家升学,“不过当时到西方升学的学生还是占少数。”

“毕竟到西方国家学习,除了孩子家庭要有一定经济能力,孩子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英文水平。”

到了19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华社开始鼓励独中生到中国升学。

独中生争气走遍天下

独中生能够拿着一张校内考试文凭走向世界,除了是许多华教人士、董教总、独中的功劳,也是靠独中生自己争气。

统考只是独中校内考试,知名度无论如何不及A水平(英国普通教育高级证书)或其它公共考试。

统考生在高等学府的表现,无形中就是校方评估统考学术价值的重要标准。

从早年到今天,很多海外大学是因为统考生在高等学府的表现,而肯定统考文凭学术价值。

杨泉博士就认为,事实上是那些率先携著统考文凭到海外大学探路的学生,以优越学术表现,印证我国独中教育水平,才奠定统考文凭在世界的价值。

魏仕洪:南马人视新加坡为出路

大马留台国立政治大学校友会副会长魏仕洪,当年毕业于居銮中华中学。

南马家长普遍较为接受独中教育,送孩子进独中的风气向来很盛。

南马青年到一水之隔的新加坡升学、就业也是很普遍,许多南马人视新加坡为出路。

政府不承认统考文凭,统考文凭进不了本地国立大学,并不影响他们送孩子进独中。

他1990年代初入读中学,他说,当时选择念独中,只是觉得独中校园环境、校风好,对于自己毕业后如何,反而没有考虑太多。

当时新加坡大专院校已录取统考生,“我记得我念初中的时候,已经有学长学姐被新加坡大学‘挖走’。”

那时候学校已经有办升学辅导、教育展,一些本地大专院校也会到他们学校招生,学生不乏升学资讯。

“不过,我是一直到中学毕业,在新加坡打工时,才真正考虑自己的升学出路,然后去了台湾。”

他的同学毕业后多数到本地私立学院升学、新加坡、台湾等地升学。

他表示,政府不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独中生只好往外走自己寻找出路;克服逆境的独中生,足迹反而遍布全球。

相较于国中生,独中生更懂得在海外寻求深造机会,“我的表哥1980年代就到日本留学了。”

他感慨这么多年来,多少独中生都往外走,当中有人回流,也有人就此留在海外发展。

首选台湾因较熟悉

大马留台东海大学校友会会长陆华宗1982年入读尊孔独中,1987年毕业。

他1987年考高中统考,当时统考已经办了超过10年,已有一些欧美国家大学开始录取统考生。

“我那个年代还没有同学到中国留学,一般到海外升学的都是去台湾、新加坡或欧美国家。”

他表示,那时候学院没有现在这么多,只有泰莱学院、英迪学院、精英学院(HELP)、马来西亚艺术学院、系统集团学院(Systematic),这些学院都有招收统考生。

当时他有朋友要到台湾升学,他的家庭情况也允许,所以他就跟着去了台湾。

那个年代不太重视升学辅导,学生对出国留学的概念和资讯,多半来自曾经在海外留学的老师或学长。

当时尊孔独中的老师和学长,许多是台湾留学生,经常跟他们分享台湾大学的点点滴滴,对他们多少有点影响。

那个年代只有RTM电视台,TV3刚成立不久,观众一个礼拜只能看到一部海外中文片,看的就是台湾片。

他相信这也是当时本地华人对台湾比较有印象,所以选择到台湾念书的因素之一。

“当然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大家去台湾升学的理由都不一样,没有绝对的原因。”

优异生铺路 学弟妹顺风

陆华宗的母校东海大学的音乐系,以师资阵容强大、学生参与国内外比赛表现优异闻名。

东海大学音乐系本来不招收外国学生,他的学妹在特殊情况之下进了东海大学音乐系。

她是该系第一位马来西亚学生,她在大学的表现让导师刮目相看,惊觉马来西亚竟然有这么优秀的学生。

陆华宗说:“她大学以第一名成绩毕业,硕士班也是以第一名毕业。”

她杰出的表现,为学弟学妹铺了一条通往东海大学音乐系之路。

现在东海音乐系每年大概录取10名外籍生,马来西亚学生就占六到七名。

他说,当然有时候是学生个人的素质高,未必所有独中生都这么优秀。

“也有台湾老师跟我讲,马来西亚的学生比较有礼貌、有纪律,当然这点也是因人而异,没有绝对。”

但一般而言,独中生在海外留学,都给别人留下不错的印象。

他相信,这是台湾大学喜欢招收我国学生的原因。

孔婉萤:部分学生靠董总搭桥

长久以来,有些独中生靠董总或学校为他们开路,顺利到海外升学。

也有许多学生自己拿着统考文凭,到海外一些从来没听说过统考文凭的大学申请报读,为自己的学弟学妹当先锋。

孔婉萤表示,有些学生报读从来没有接收过统考生的大学,会向董总寻求协助。

“我们会通过大使馆或该大学的招生代表处,向这些大学汇报统考和独中教育,说明统考学术价值。”

如果大学认为学生符合资格,就会以个案处理接收这名学生。

“学生入学后,大学方面会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果学生表现不错,大学就会扩大招收其它独中生。”

一些海外大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认识统考文凭,并招收统考生。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