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明:食物价格以素质定位
每逢针对不同课题出外采访,“经济不好”几乎是受访者的口头禅,对物价高涨的生活叫苦连天,商家申诉成本上涨,消费者埋怨商家调涨价格。
近期引起讨论的就是“高价杂饭”,咕噜肉、豆腐和茄子的杂饭收费10令吉50仙,在社交网站掀起热烈讨论。
有网民猛力抨击该杂饭档收费高,不过也有网民指现在物价高涨,加上各种营运成本,收费还算合理。
收费是否过高其实蛮主观的,环境、地点、食材都是影响价格的元素,就像有人觉得在咖啡店喝一杯咖啡2令吉很贵,在连锁咖啡店喝一杯逾10令吉的咖啡却觉得合理。
我们不时被社交媒体的广告或介绍文吸引,光顾特色餐馆,他们的食物素质可能言过其实,但是因为业者精心设计的摆盘,或设计优美的用餐环境,让价格往往偏高。
市场上不乏出名贵的餐馆或熟食摊位,他们能够屹立不倒,甚至客似云来,靠的就是食物的高素质,紧紧箍住食客的胃口,即使价格偏高,食客也愿意回头光顾。
以我的消费习惯,如果食物的素质与价格相符,只要还在消费能力范围内,就是值得继续光顾的餐馆。
如果“不幸”光顾了砍菜头的餐馆,在自叹倒霉后,唯有将这些餐馆列入心中的黑名单,自此不再光顾,没必要花钱买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