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考路路通(第3篇) 全校高校放低門檻搶學生 獨中6年制受衝擊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統考路路通(第3篇) 全校高校放低門檻搶學生 獨中6年制受衝擊

20161102mb65



報導:涂素燕
攝影:連利元
當我們還在議論:“政府幾時承認統考?”,全球教育大環境已在悄悄翻轉。

以前學生擠破頭才能進高等學府,現在大專院校搶學生,大學門檻越來越低。

另一方面,許多著名大學卻採用多元方案模式招生,高中畢業評估成績不再是惟一通行證。



統考如何在這種衝擊下前進?

“三三四學制”,即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是全球很多國家採用的學制。

獨中統考課程設置是6年學制,採用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分兩個階段完成。

獨中學生完成6年中等教育,拿著統考文憑,在推行“三三四學制”的國家,可以直接進入大學讀一年級。

除了我國國立大學,海外大部分大學都接受統考文憑為學士課程入學資格。

相對只完成5年中學教育的國中生,就必須修大學先修班,像STPM(大馬高等教育文憑)、A水平(英國普通教育高級證書)等,才能銜接大學學士課程。

過去,獨中的6年學制,讓獨中生比國中生更為佔優勢。

升學路比比皆是

現今很多高等學府走向商業經營模式,國內外大專院校多如繁星。

高等教育架構也逐漸改變,中學生不一定要沿著傳統路線通往高等學府。

魏仕洪曾協助留台聯總進行台灣升學輔導工作,他指現在是大專學府搶學生的年代,不管獨中生還是國中生,升學出路都多得是。

“只是本地國立大學、私人大專院校加上來就有多少間了?”

他說,台灣就有170多所大學,以台灣2300多萬人口來說,大學密度幾乎全球之冠,近年必須到海外找學生。

另外日本、香港、澳門、中國、美加、英國、澳洲、紐西蘭這些國家也在海外積極招生。

而且,今天的大專院校,已為SPM資格學生(大馬教育文憑)門戶大開。

海外名校看重個人特質

我國很多大專院校放低門檻招,收SPM資格學生入讀基礎班。

海外許多著名大學招生,卻越來越重視學生個人特質及各方面的能力。

過去獨中生出示成績優異的統考文憑,就可充當通往海外許多大學,包括著名大學的入門票。

不過,今天許多海外著名大學,開始仿傚哈佛、麻省理工學院這些一流高等學府,採用多方案招生模式。

芙蓉中華中學副董事長李兆祥律師觀察到,新加坡、台灣大學目前都有這樣的趨勢,不只以畢業考試為錄取學生的單一標準。

魏仕洪也發現,許多著名大學現在招生,更為關注學生中學高中三年的整體表現,包括日常學習的成長幅度、人格特質、其他專長、參與的活動等,而且重視面試。

憑A無法鑑定水平

他的母校台灣政治大學招生,會要求學生提交入學自傳、讀書計劃、中學高中三年成績、附加履歷等,統考成績則只是參考標準。

“文憑對許多好的大學來說反而不重要。”

李兆祥說,亞洲地區學校注重應試教育,不管辦什么考試,學生都可以考得很好。

“這導致滿街是考A的學生,大學招生也成為問題,難以鑑定他們的水平。”

他認為,不只統考,所有公共考試在這種轉變之下,都面對一定的挑戰。

蔡親煬:大學搶人接受SPM生

芙蓉中華中學校長蔡親煬博士表示,儘管SPM水平低于統考,今天很多大學為了搶學生,都接收SPM文憑資格。

而且這些大專院校提供獎學金,一般要求SPM學生需要5個A,統考生需要3A2B。

“學生只需5年考SPM,考統要考6年,而且統考水平較高,獲得佳績不容易。”

當然SPM學生必須先修大學基礎班或大學預科班,才可銜接學士課程,但是學生結業可以向就讀大學申請特定學士課程,相等于提早踏入大學門欄。

魏仕洪說:“許多功利主義的家長都想走捷徑,早日把孩子送進大專院校。”

他做升學輔導時發現許多家長會只看學費、學校是否提供獎學金、三年畢業還是四年畢業,而為孩子選擇大專。

“如果丟掉教育本質,只想要速成效果,這樣的教育對學生好嗎?”

A Level文憑最吃香

除了大專學府直接到獨中挖走SPM考生,統考還面對STPM、A水平、 IB(國際文憑,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認證課程等同等資格公共考試夾攻。

蔡親煬校長表示,目前很多大學的法律系、醫學系招生,都以A Level文憑優先。

李兆祥律師說,現在念法律的學生,需要以STPM或A水平資格考取法律執業證書。

所以許多想當律師,或從事其他需要專業牌照職業的獨中生,高二考完SPM后,可能會離開獨中轉念STPM或A水平。

他說,學校都鼓勵學生考統考,但如果STPM或A水平,對學生日后報讀一些專業學科較有利,他們會尊重學生的選擇。

沒創新統考或被拋離

蔡親煬校長擔憂,統考跟同等水平的STPM、A Level相比,顯得沒有創新改變,可能會被這些公共考試拋離。

只說近年受全球公私立學校追棒的IB文憑,統考就很無法跟它競爭。

“目前很多國際學校,不是選擇A Level課程,就是選擇IB課程。”

IB課程的理念鼓勵學生主導自己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探究知識,而不是被動式學習。

IB理念栽培出來的孩子,普遍特質是思辨能力強、溝通能力好、好奇及勇于探索。

他認為:“我們的教育思維依然停留在把學術科目念好。”

“比如統考理科生需念生物、化學、物理、英文、數學。”

但IB制度的學生,只需考物理、數學、英文,另兩科可選音樂和美術。

他說,但他們可以憑這張文憑念醫科。

“生物可以上到大學再念,他們重視音樂和美術,因為可以調劑身心。”

IB理念受到全球眾多大學認同,全球已有1800所大學承認IB文憑,包括歐美頂尖大學。

迎合新時代
是時候改革

蔡親煬校長說,統考是時候來個“大翻盤”了。

他指今天科技發達,學生很容易獲得資訊和知識,已經不需要靠死記硬背。

“世界日新月異,很多名詞比如“雲端”就好了,以前根本沒有這種東西。”

他認為董教總考試局需要來個大改革,很多知識已經過時,考試局應該組織團隊研究課程和考題。

“除了主流學科,統考不妨增設一些社會學科、人際關系或興趣類學科,以平衡學生各方面發展。”

他表示,教育應該是課程帶領考試,但現在情況是考試帶領課程。

高二考SPM可唸大專
部分獨中生放棄統考

我國一些獨中是強制學生兼考統考和政府考試的,即華社所謂的“雙軌”獨中。

也有一些獨中推行考統考為主,政府考試為輔,學校一般在下課后輔助學生準備政府考試。

在這些獨中,學生高二考SPM,高三考統考。

近年,大專院校廣招SPM畢業生,許多獨中生因而考完SPM直接念大專,不念高三參加高中統考。

魏仕洪說:“其實我1990年代在獨中,也有同學考完SPM離開獨中,但是比率很低,畢竟過去SPM資格升學的管道有限。”

他說,現在的情況只要考完SPM,不管成績怎樣,就有私立學院收你,他們要的只是學生。

推行“雙軌制”的芙隆中華中學,SPM成績向來標青。

蔡親煬校長表示,去年該校的SPM只有兩科考九十八點多巴仙,其它科目都是100%及格。

“令我們矛盾無奈的是,每年SPM成績公佈,學校至少20%小朋友會離校,不升高三考統考。”

楊泉:獨中需居安思危

近年許多著名獨中招生時都反應熱烈,學額供不應求。

南馬一些獨中,家長甚至漏夜到學校排隊爭學額。

但教育學者楊泉博士提醒,獨中需要居安思危,未來我國的教育環境,對獨中來說更具挑戰性。

他表示,從我國教育發展趨勢看來,政府逐漸放寬英文私立學校的設立,同時允許本地公民報讀國際學校。

“有些國際學校甚至設有華文課,受到中上背景家長的歡迎。”

他認為,這些國際學校和私立學校,連同名牌國民型中學,今后肯定成為獨中的強勁競爭對手。

“董教總要有對策,獨中發展工委會要高贍遠矚,提升獨中教育,包括改革獨中教育體系、課程綱領、教學和統考。”

李兆祥:改革無大學最受考驗

李兆祥律師也認同,統考課程需要調整課綱和考綱,如果統考文憑不能給學生更好的出路,那么存在價值一定會面對考驗。

不過他明白,統考先天條件不足,今天依然面對資源和支援的問題,統考改革不容易。

現在這么多大學承認統考,統考一旦改革,可能會影響這些大學對統考原來的評價,而陷入一個陣痛期。

“我們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本身大學做靠山,A水平有英國政府承認,可入讀英國大學”,當然,SPM、STPM的靠山就是我國國立大學。

他說,雖然我們有南方大學學院、新紀元學院、韓江學院三所華社民辦大學,但遠遠不足,統考生始終需要靠外頭的大學。

但他建議,大家坐下來討論,讓統考再跨出一步。

“統考的改革必須以本地學生的需要做考量,否則不管辦得多好,只會曲高和寡。”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