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考路路通(第4篇)‧工委會擬《辦學建議書》定方位 雙軌獨中 兼考政府試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統考路路通(第4篇)‧工委會擬《辦學建議書》定方位 雙軌獨中 兼考政府試

“雙軌獨中”兼考統考和政府考試。
“雙軌獨中”兼考統考和政府考試。

20161103mb71b



報導:涂素燕
攝影:攝影組

長久以來,不少獨中生除了考統考,也會考政府考試。

考政考的獨中,有的是強制學生必考政考,有的讓學生自由選擇考政考。
華社對獨中強制兼考統考和政考,向來有不同聲音。



隨著關丹中華中學批文曝光,強制兼考兩種考試的做法,再受關注,引發巨大爭議。

獨中的辦學和考試制度,可分為“單軌”和“雙軌”。

“單軌獨中”指只考統考的獨中。

“雙軌獨中”則是兼考統考和政府考試的獨中。

至于以考統考為主,政府考試為副的獨中,有人稱之為“非典型雙軌”獨中。

1960年代初,在《1961年教育法令》改制浪潮衝擊下,我國發展出獨中教育體系。

看回改制歷史,當時一些接受改制的學校成為國民型中學,不接受改制的華校,繼續辦獨立中學。

隨后一些已經改制的學校,像檳城鐘靈中學、吉隆坡尊孔中學,董事部又另成立獨 中。

接受改制的華校,學校原來的學生,符合資格的大部分會成為國民型學校學生。

所以改制初期,選擇念獨中的學生,多數是國民型中學不招收的超齡生,以及華小畢業考不上國民型中學的學生。

編纂統一課程

不過1964年,教育部廢除小六升中學會考,並于隔年實施免費中學教育。

很多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政府學校。

一些處境本來就艱辛的獨中,此時更是面對生源問題。

學生短缺成了壓死許多獨中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中,霹靂州在改制幾年后,原有的14間獨中,關閉了5間,剩下9間。

1973年,霹靂州華社為了拯救獨中,發動獨中復興運動,全國華社熱烈響應。

當時,霹靂獨中工委會草擬《獨中辦學建議書》,經董教總接納,修訂成為全國華文獨立中學建議書。

此后,獨中的辦學使命和發展方針,有了明確定位。

同年,董教總成立全國華文獨中工委會,肩負起編纂獨中統一課程、舉辦統一考試的任務。

學生升學受限制
校方需多語教學

在董教總發佈《華文獨中建議書》之前,全國獨中並沒有統一課程及統一考試。

所以改制初期,有些獨中採用國中課程,參加政府考試。

教育學者楊泉博士告訴記者,統考舉辦初期,許多獨中對統考沒有信心,都在觀望。

為了學生在本地升學或就業的出路,這些獨中依然參加政府考試。

雙軌加重師生負擔

從那時起,就有“雙軌獨中”這種特殊產物。

就算到今天,統考的升學出路,還是僅限海外大學和本地私立大專院校。

“這條出路費用昂貴,除非有獎貸學金,否則中下階層家庭可能難以負擔。”

他說,一些傾向英文源流的家長,也希望孩子可以參加A水平考試,未來升學之路更有保障。

“因此校方必兼顧家長意願,提供兩項,甚至多項不同語言媒介語的教學。”

他從教育原理來看,這得以變相實行隔離教育政策。

因為從成果來看,能夠在“雙軌”或“多軌”脫穎而出的學生,基本是中上階層家庭的孩子。

這無形中拉大社會上下階層的差距,而且實行“雙軌”教學,也加重老師教學負擔及學生學習壓力。

但獨中到底該不該辦“雙軌制”,他認為這見仁見智。

芙中重視政府試

芙蓉中華中學改制時代以來,就是一所“雙軌獨中”。

芙中副董事長李兆祥律師表示,芙中從改制時代以來,就很重視政府考試。

六七十年代,還未推行統考之前,芙中學生在政府公共考試初級文憑考試(LCE)及教育文憑考試(MCE)的表現都很優秀。

“1973年發佈的《華文獨立中學建議書》,提出獨中以‘以統考為主,政考為輔’。所以芙中的政策以統考課程為主,但一直都考政府考試,沒有間斷過。”

他說,尤其1970年代到1980年代,統考文憑出路有限,芙中都以政府考試為重。

“那個年代初中畢業就可當老師,念到高中,已是高級知識分子。”

當時,國內辦高中的學校不多,但該校1967年在陳開泰校長推動下,獲得教育部批準開辦大學先修班。

所以芙中早年就有許多學生,憑政府考試成績進入本地國立大學。

陳開泰是改革功臣

早年的芙中生說到陳開泰校長無不肅然起敬。

就算今天,年輕一輩的芙中生,也總會聽到師長贊頌陳校長掌校期間的作為。

陳開泰校長被譽為芙中改革功臣。

他不會英文,但為了學生出路,他從1950年代未期擔任芙中校長以來,就非常重視英文教學。

當然,華社許多人不苟同這種理念,甚至因為他的教育理念,認為芙中並非一所獨中。

李兆祥律師1980年代就讀芙中,他說:“那時我聽到許多人批評芙中掛羊頭賣狗肉,打著華校旗幟,但辦跟政府一樣的課程。”

他表示,從陳開泰校長掌校到今天,芙中的辦學理念,都是以人為本,希望學生畢業以后可以立足社會。

“當年陳開泰校長以這樣的教育理念,頂住輿論的壓力。”

長久以來,“雙軌”成為芙中的辦學特點。

雙軌制仍有存在價值

李兆祥律師坦言,數十年下來,芙中董事部也有聲音提出學校必須以華文教育為主,放棄政府考試。

“不過我們綜合各方面條件、師資考量、學校的優勢,依然堅持‘雙軌制’。”

當然在“雙軌制”學校,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不過他認為“雙軌制”有其存在價值。

“我們的學生不管去到私立大專院校、歐美國家、大中華區地方升學,都有傑出表現,證明了我們的辦學成果。”

儘管該校從2004年取消大學先修班,不過到今天,該校還是有許多學生在政府考試獲得佳績,最后進入國立大學升學。

他相信如果芙中只辦單軌教育,學生的發展會面對很大限制,“雙軌”是芙中最好的選擇。

辦學首重學生前途

1973發佈的《華文獨立中學建議書》,提到的獨中辦學六大方針,包括堅持以華文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獨中不能以政府考試為主要辦學目標。

但是,我國東馬、中馬、北馬、南馬各地環境條件各異,大家的生活文化、思維模式和需求也不同。

從以前到現在,我國各地獨中,辦學風格都各有特色。

李兆祥形容這種現象:“說得不好聽是各自為政。好聽一點就是因地制宜。”

他認為,這不是所謂對錯的問題,但有人把這個課題定性為原則問題,這點他就不太認同。

“辦教育要以人為本,應該以學生的前途為首要考量。”

他說,如果辦學方針或教學方法,不符合各個地區的學生的需求,反而對華教不利。

參加雙考應視學生能力

獨中以考統考為主,所以統考課程都會安排在正課。

芙中校長蔡親煬博士解釋,“雙軌獨中”會把統考和政府考試課程,同時安排在正課的獨中。

“單軌獨中”是只考統考的獨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考不考SPM(馬來西亞教育文憑)。

不過大部分獨中,就算以統考為主,也可能在放學后,以補習班方式輔助學生準備政府考試課程。

以統考為主的獨中,也分成鼓勵學生報考政考,以及表明原則上不鼓勵學生報考政考的學校。

政考保障升學

另一方面,就算一些以考統考為主,政考為副的獨中,也可能在正課開辦“雙軌班”,把有能力同時應對統考課程和政考課程的學生,併在一起準備兩個考試。

反之,芙中這種典型“雙軌獨中”,校內也會開辦“單軌班”。

蔡親煬校長說:“有些學生的語文能力不好,不能掌握馬來文和英文,如果還要他們考SPM會很吃力。”

學校為了減輕這些學生的負擔,會安排他們只報考以母語為媒介語的統考。

但讓校長無奈的是,有些家長反而覺得校方的安排看低孩子的能力,堅持要讓孩子報考兩種考試。

他說,芙中大部分家長,還是認為孩子參加政府考試,對將來升學更有保障。

尊孔獨中引進LCCI

大馬留台東海大學校友會會長陸華宗的母校尊孔獨中,算是一所“非典型雙軌獨中”。

他1980年代念尊孔獨中時,學校除了政考,也引進英國倫敦商會(LCCI)考試。

尊孔獨中的政考課程是安排在放學后以補習班方式進行,“我記得那時候的課是從兩點半到五點。”

他那屆大概有一半學生報考政考,他本身也有報考,並且考取SPM文憑。

尊孔獨中並不強制學生報考政考,學生一般根據自己的未來志向決定是否報考政考,許多學生考政考是都是想著為自己的出路多投一份保單。

“一般而言,獨中生報考SPM,數理英文都不是問題,因為統考這些科目水平比SPM高,比較困難的是馬來文。”

現在問他以前會不會覺得兼考兩種考試很吃力,他回想起來,只能說那是個學習的過程,當時不會想太多。

校方有權決定辦學方針

一直以來,《雙軌制》獨中把政考課程編入正課,都會受到華社一些主張純母語教育人士抨擊。

但是獨中真正掌權的是學校董事,就算華教堡壘董總,也無權插手獨中校內事務。

只要獲得學校董事支持,校方有自主決定學校的辦學方針。

董總首席執行長孔婉瑩表示:“所以我常說,董總惟一可以牽著獨中的手的是統考。”

她說,我國從早年存留到今天的60所獨中,規模大小不一,辦校條件也不一。

規模最小的獨中砂拉越泗里街民立中學,學生少過100人。

“規模最大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寬柔中學,加上分校學生人數就上萬人。”

她指每所學校情況不一樣,董事部成員對華教認知也不一樣。

尤其早年獨中面對生源問題,她說,獨中要生存下來必須先有生源,學校必須設法吸引學生報讀,包括調整課程。

華社不會讓獨中消失

孔婉瑩說:“華社都會盡最大努力讓所有獨中保存下來,不會讓獨中消失。”

她指站在董總的立場,一定會讓獨中先求生存,后求發展。

如果一所獨中沒有生存條件,這所獨中就會走入歷史。

“有時候,學校換了校長或董事會成員,可能出現一些震盪,學校的路線可能調整。”

董總一般不阻止這種情況,只會做內部溝通和交流。

“一些獨中可能認為,兼考政府考試,或引進其它國際課程,可以擴大生源。”

基本上董總以開明態度,看待各學校辦學。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