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路路通(第4篇)‧工委会拟《办学建议书》定方位 双轨独中 兼考政府试 | 中国报 China Press

统考路路通(第4篇)‧工委会拟《办学建议书》定方位 双轨独中 兼考政府试

“双轨独中”兼考统考和政府考试。
“双轨独中”兼考统考和政府考试。

20161103mb71b



报导:涂素燕
摄影:摄影组

长久以来,不少独中生除了考统考,也会考政府考试。

考政考的独中,有的是强制学生必考政考,有的让学生自由选择考政考。
华社对独中强制兼考统考和政考,向来有不同声音。



随着关丹中华中学批文曝光,强制兼考两种考试的做法,再受关注,引发巨大争议。

独中的办学和考试制度,可分为“单轨”和“双轨”。

“单轨独中”指只考统考的独中。

“双轨独中”则是兼考统考和政府考试的独中。

至于以考统考为主,政府考试为副的独中,有人称之为“非典型双轨”独中。

1960年代初,在《1961年教育法令》改制浪潮冲击下,我国发展出独中教育体系。

看回改制历史,当时一些接受改制的学校成为国民型中学,不接受改制的华校,继续办独立中学。

随后一些已经改制的学校,像槟城钟灵中学、吉隆坡尊孔中学,董事部又另成立独 中。

接受改制的华校,学校原来的学生,符合资格的大部分会成为国民型学校学生。

所以改制初期,选择念独中的学生,多数是国民型中学不招收的超龄生,以及华小毕业考不上国民型中学的学生。

编纂统一课程

不过1964年,教育部废除小六升中学会考,并于隔年实施免费中学教育。

很多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政府学校。

一些处境本来就艰辛的独中,此时更是面对生源问题。

学生短缺成了压死许多独中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中,霹雳州在改制几年后,原有的14间独中,关闭了5间,剩下9间。

1973年,霹雳州华社为了拯救独中,发动独中复兴运动,全国华社热烈响应。

当时,霹雳独中工委会草拟《独中办学建议书》,经董教总接纳,修订成为全国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

此后,独中的办学使命和发展方针,有了明确定位。

同年,董教总成立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肩负起编纂独中统一课程、举办统一考试的任务。

学生升学受限制
校方需多语教学

在董教总发布《华文独中建议书》之前,全国独中并没有统一课程及统一考试。

所以改制初期,有些独中采用国中课程,参加政府考试。

教育学者杨泉博士告诉记者,统考举办初期,许多独中对统考没有信心,都在观望。

为了学生在本地升学或就业的出路,这些独中依然参加政府考试。

双轨加重师生负担

从那时起,就有“双轨独中”这种特殊产物。

就算到今天,统考的升学出路,还是仅限海外大学和本地私立大专院校。

“这条出路费用昂贵,除非有奖贷学金,否则中下阶层家庭可能难以负担。”

他说,一些倾向英文源流的家长,也希望孩子可以参加A水平考试,未来升学之路更有保障。

“因此校方必兼顾家长意愿,提供两项,甚至多项不同语言媒介语的教学。”

他从教育原理来看,这得以变相实行隔离教育政策。

因为从成果来看,能够在“双轨”或“多轨”脱颖而出的学生,基本是中上阶层家庭的孩子。

这无形中拉大社会上下阶层的差距,而且实行“双轨”教学,也加重老师教学负担及学生学习压力。

但独中到底该不该办“双轨制”,他认为这见仁见智。

芙中重视政府试

芙蓉中华中学改制时代以来,就是一所“双轨独中”。

芙中副董事长李兆祥律师表示,芙中从改制时代以来,就很重视政府考试。

六七十年代,还未推行统考之前,芙中学生在政府公共考试初级文凭考试(LCE)及教育文凭考试(MCE)的表现都很优秀。

“1973年发布的《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提出独中以‘以统考为主,政考为辅’。所以芙中的政策以统考课程为主,但一直都考政府考试,没有间断过。”

他说,尤其1970年代到1980年代,统考文凭出路有限,芙中都以政府考试为重。

“那个年代初中毕业就可当老师,念到高中,已是高级知识分子。”

当时,国内办高中的学校不多,但该校1967年在陈开泰校长推动下,获得教育部批准开办大学先修班。

所以芙中早年就有许多学生,凭政府考试成绩进入本地国立大学。

陈开泰是改革功臣

早年的芙中生说到陈开泰校长无不肃然起敬。

就算今天,年轻一辈的芙中生,也总会听到师长赞颂陈校长掌校期间的作为。

陈开泰校长被誉为芙中改革功臣。

他不会英文,但为了学生出路,他从1950年代未期担任芙中校长以来,就非常重视英文教学。

当然,华社许多人不苟同这种理念,甚至因为他的教育理念,认为芙中并非一所独中。

李兆祥律师1980年代就读芙中,他说:“那时我听到许多人批评芙中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华校旗帜,但办跟政府一样的课程。”

他表示,从陈开泰校长掌校到今天,芙中的办学理念,都是以人为本,希望学生毕业以后可以立足社会。

“当年陈开泰校长以这样的教育理念,顶住舆论的压力。”

长久以来,“双轨”成为芙中的办学特点。

双轨制仍有存在价值

李兆祥律师坦言,数十年下来,芙中董事部也有声音提出学校必须以华文教育为主,放弃政府考试。

“不过我们综合各方面条件、师资考量、学校的优势,依然坚持‘双轨制’。”

当然在“双轨制”学校,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不过他认为“双轨制”有其存在价值。

“我们的学生不管去到私立大专院校、欧美国家、大中华区地方升学,都有杰出表现,证明了我们的办学成果。”

尽管该校从2004年取消大学先修班,不过到今天,该校还是有许多学生在政府考试获得佳绩,最后进入国立大学升学。

他相信如果芙中只办单轨教育,学生的发展会面对很大限制,“双轨”是芙中最好的选择。

办学首重学生前途

1973发布的《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提到的独中办学六大方针,包括坚持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独中不能以政府考试为主要办学目标。

但是,我国东马、中马、北马、南马各地环境条件各异,大家的生活文化、思维模式和需求也不同。

从以前到现在,我国各地独中,办学风格都各有特色。

李兆祥形容这种现象:“说得不好听是各自为政。好听一点就是因地制宜。”

他认为,这不是所谓对错的问题,但有人把这个课题定性为原则问题,这点他就不太认同。

“办教育要以人为本,应该以学生的前途为首要考量。”

他说,如果办学方针或教学方法,不符合各个地区的学生的需求,反而对华教不利。

参加双考应视学生能力

独中以考统考为主,所以统考课程都会安排在正课。

芙中校长蔡亲炀博士解释,“双轨独中”会把统考和政府考试课程,同时安排在正课的独中。

“单轨独中”是只考统考的独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考不考SPM(马来西亚教育文凭)。

不过大部分独中,就算以统考为主,也可能在放学后,以补习班方式辅助学生准备政府考试课程。

以统考为主的独中,也分成鼓励学生报考政考,以及表明原则上不鼓励学生报考政考的学校。

政考保障升学

另一方面,就算一些以考统考为主,政考为副的独中,也可能在正课开办“双轨班”,把有能力同时应对统考课程和政考课程的学生,并在一起准备两个考试。

反之,芙中这种典型“双轨独中”,校内也会开办“单轨班”。

蔡亲炀校长说:“有些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好,不能掌握马来文和英文,如果还要他们考SPM会很吃力。”

学校为了减轻这些学生的负担,会安排他们只报考以母语为媒介语的统考。

但让校长无奈的是,有些家长反而觉得校方的安排看低孩子的能力,坚持要让孩子报考两种考试。

他说,芙中大部分家长,还是认为孩子参加政府考试,对将来升学更有保障。

尊孔独中引进LCCI

大马留台东海大学校友会会长陆华宗的母校尊孔独中,算是一所“非典型双轨独中”。

他1980年代念尊孔独中时,学校除了政考,也引进英国伦敦商会(LCCI)考试。

尊孔独中的政考课程是安排在放学后以补习班方式进行,“我记得那时候的课是从两点半到五点。”

他那届大概有一半学生报考政考,他本身也有报考,并且考取SPM文凭。

尊孔独中并不强制学生报考政考,学生一般根据自己的未来志向决定是否报考政考,许多学生考政考是都是想着为自己的出路多投一份保单。

“一般而言,独中生报考SPM,数理英文都不是问题,因为统考这些科目水平比SPM高,比较困难的是马来文。”

现在问他以前会不会觉得兼考两种考试很吃力,他回想起来,只能说那是个学习的过程,当时不会想太多。

校方有权决定办学方针

一直以来,《双轨制》独中把政考课程编入正课,都会受到华社一些主张纯母语教育人士抨击。

但是独中真正掌权的是学校董事,就算华教堡垒董总,也无权插手独中校内事务。

只要获得学校董事支持,校方有自主决定学校的办学方针。

董总首席执行长孔婉莹表示:“所以我常说,董总惟一可以牵着独中的手的是统考。”

她说,我国从早年存留到今天的60所独中,规模大小不一,办校条件也不一。

规模最小的独中砂拉越泗里街民立中学,学生少过100人。

“规模最大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宽柔中学,加上分校学生人数就上万人。”

她指每所学校情况不一样,董事部成员对华教认知也不一样。

尤其早年独中面对生源问题,她说,独中要生存下来必须先有生源,学校必须设法吸引学生报读,包括调整课程。

华社不会让独中消失

孔婉莹说:“华社都会尽最大努力让所有独中保存下来,不会让独中消失。”

她指站在董总的立场,一定会让独中先求生存,后求发展。

如果一所独中没有生存条件,这所独中就会走入历史。

“有时候,学校换了校长或董事会成员,可能出现一些震荡,学校的路线可能调整。”

董总一般不阻止这种情况,只会做内部沟通和交流。

“一些独中可能认为,兼考政府考试,或引进其它国际课程,可以扩大生源。”

基本上董总以开明态度,看待各学校办学。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