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考路路通(完結篇) 迎合不同文化背景 統考中英雙語出題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統考路路通(完結篇) 迎合不同文化背景 統考中英雙語出題

獨中有更多空間可以宣揚中華文化。(坤成中學提供)
獨中有更多空間可以宣揚中華文化。(坤成中學提供)

報導:涂素燕
華社視獨中為華教基地。



對于獨中辦學,向來有人堅持實施純母語教育。

也有人主張,基于現實考量,獨中在維持華教精神面貌的同時,也應該採用多語為教學工具。

因為區域和歷史因素,改制之前,就有許多華校除了華文以外,還採用英文、馬來文教學。



統考創辦初期,為了照顧各區域獨中需求,除了語文科,各科都有華文、英文、馬來文出題。

到今天,統考依然保留英文媒介語試卷。

許多不熟悉獨中教育體系的人可能以為,除了馬來文和英文,獨中所有科目的課本和考試,一定是華文媒介語。

其實,就算改制時代之前,這片土地的華校,因為歷史背景、環境文化不同,並非全以純母語教學。

其中,沙巴在馬來西亞成立之前,各源流學校包括華文中學都以英語教數理。

就算1973年發佈的《華文獨立中學建議書》,規範獨中的辦學方針,需以華文為主要教學媒介語,沙巴獨中還是以英文教材教數理。

著名評論家拿督謝詩堅說:“統考因而必須為他們另用英文出題。”

一直以來都有華教人士,希望統考的考試媒介語統一使用華文。

擴展學生升學出路

但各地獨中辦學者理念不一樣,尤其是向來有使用英語教學傳統的學校,更是堅持統考維持採用華文、英文出題方式。

目前,統考共有11科數理及商業相關科目,以華文和英文出題。

只有沙巴獨中能夠在初中統考數理科以英文作答。

西馬獨中只有高中統考,才能選擇以英文為媒介語的試卷。

2011年5月,時任董總主席葉新田博士率領董總代表團訪問東馬后,當時的董總署理主席鄒壽漢表示,東馬有華校代表建議採用統一語文的初中數理科試卷,董教總會探討此事。

隨后,沙巴崇正中學董事長楊菊明就發表文告,指該校堅持初中統考數理科以英文為媒介語。

因為沙巴的特殊環境,考慮該校學生背景和程度,該校一直以華文、國文和英文為教學媒介語。

該校自1975年來,初中統考數理科一直選擇英文為媒介語,至今無意改變。

沙巴華社普遍認為,英文教數理可以擴展學生日后升學出路。

今天,西馬許多獨中也選擇用英文教數理。

順應環境走多元路線

我國是多元社會國家,由過去到現在,各地獨中順應區域環境需求,發展出多元路線。

謝詩堅認為,目前政府放寬私立學校、國際學校辦校空間,獨中面對這些學校的衝擊,只注重華文教學,可能失去優勢。

“現在的教育環境,不管只重華文、只重馬來文或只重英文都不行,需要多語平衡。”

我國從馬哈迪時代推行英文教數理,引起全國社會爭議,過后政府廢除這項政策。

儘管如此,還是有一批家長推崇英文教數理。

他表示,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打擊家長對國中的信心。

“近年許多獨中強化英文教學,許多教育水平高的家長比較過獨中跟國中,認為統考水平不錯。”

越來越多城市家長把孩子送到獨中,令這些地區的獨中學生激增。

雙軌制不影響華文水平

坤成一直以來都採用“雙軌制”及多元教學語言。

“我們的辦學方針對不對呢?”,魏瑞玉校長自己拋出這個問題。

她接著說,早期我國很少學院,學生要嘛在政府大學升學,要嘛就出國。

“許多家庭沒有能力送孩子出國。要進政府大學,就要考政考。”

她相信,當初坤成董事部和校長,希望學生有多一個選擇,才採用“雙軌制”。

她坦言,“雙軌制”學校功課壓力大,但一直以來坤成的學生基本能應對。

她認為,採用“雙軌制”和多語教學不影響學生華文水平,包括許多國民型中學的學生,華文水平一樣很高。

“坤成並沒有丟掉中華文化,我相信獨中可以辦得既有中華文化內涵,又能跟世界接軌。”

不違憲可自由改革

獨中有辦學自主權,只要課程不違反國家憲法,獨中內部可以自由改革和提升。

創校超過百年的吉隆坡坤成中學是個典型例子。

該校校長魏瑞玉說,坤成從我國推行劍橋文憑會考的年代,就兼考華校會考和劍橋文憑考試。

改制以后,統考開辦以來,該校依然兼考統考和政府考試。

坤成的統考和政考課程都安排在正課時間。

在統考框架下,該校整合統考和政考課程,發展出自身特色的多元教學路線。

科學採用外國教材

西馬獨中初中統考數理科不能以英文作答,但該校從初中起就以英文教材教數學和科學。

“我們的初中數學課本是自己編寫,科學則採用外國教材。”

學生學習一個課程,就能應對統考和政考。

老師教課時一般穿插使用華文和英文講解。

“高中統考的數理科目,則是選擇英文試卷。”

另外,坤成中學也跟IDP教育集團簽訂合作協議,成為雅思考試中心(IELTS)。(備注1)

坤成中學的老師都需要精通三語,學生也練就用多語學習和考試的本領。

“我們的英文課程度,已經提升到學生除了能夠應對政考和統考,還可以備考IELTS、托福( TOEFL )。

統考水平比政考高

另一所“雙軌制”學校芙蓉中華獨中,也是以統考框架,協助學生備考政考。

該校校長蔡親煬博士說,統考課程跟政考課程綱要相差不遠,不少內容是重疊,只是考試規範各異。

“統考水平比政考高,用統考水平念政考課程不成問題,許多科目可以綜合教課。”

外界對獨中生的刻板印象是,獨中生只有華文強,英文跟馬來文都不行。

但芙中三語並重,該校的SPM(大馬教育文憑)成績向來標青。

“去年我們學校的SPM只有兩科考九十八點多巴仙,其它科目都是100%及格。”

去年該校的SPM英文試卷,40%學生考獲A+。

該校許多學生,高中統考數理科目會選擇英文試卷。

掌握雙語更多出路

魏瑞玉校長表示,今天學生走出中學,不管在本地大專院校或到國外升學,多數以英文就學,連日本大學一些科系都以英文教學。

“學生必須掌握多種語言,才能銜接高等教育。”

她認為,語文是一種工具,用英文或華文考試都不重要。

“最重要是課程的內容和考試方式,可以幫助學生走出學校后,應對這個世界。

坤成的學生大部分能夠掌握雙語,拿著統考文憑到海外升學,表現傑出。

一直以來,許多海外大學都到坤成招生和辦教育展,提供獎學金、助學金給該校學生。

蔡親煬校長也說,很多人誤以為台灣理工科還是用華文教學,就連中國著名大學像北大、清華,也有一些科系用英文教學。

他認為,董總如果堅持所有科目都以母語教學,就很難跟世界接軌。

開放招收各族學生

芙中副董事長李兆祥律師認為,我國學生需要有多元能力,包括掌握英文和馬來文,以面對人生未來的挑戰。

“如果學生不能掌握英文,不管升學或就業都會吃虧。”

他說,獨中因為不能掌握多語而限制發揮的學生比比皆是,我們不能對這種現象視而不見。

坤成校長魏瑞玉表示,我國是多元種族國家,今天的世界已是地球村,我們需要多元化教育,而不是單元教育。

今天的獨中不只接收華人子弟,也接收各族學生。

她時常告訴坤成的老師,要培養學生能夠在多元文化、多元種族的社會生活。

大聲說出想要的教育

“如果我們的學生能夠在我國的多元種族和文化社會生活,日后他們走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能夠很好的生活。”

她說,不管政府教育體系、獨中教育體系,大家都要放開眼界,今后的教育應該往這個方向發展。

李兆祥律師指我們不認同政府推行單元教育,同樣的,我們也不希望獨中成為另一種單元學校。

他發現,今天只要有人發表跟維護純母語教育不同的聲音,就會被扣上“賣華”、“走狗”、“漢奸”的帽子,這是一種不健康的現象。

他呼籲今天的華教人士,勇敢說出自己所要的華文教育。

獨中辦學艱辛學生應感恩

坤成中學校長魏瑞玉感慨,獨中教育發展過程艱辛,在董教總領導之下,獨中才有今天的凝聚力。

“有考試才能有教育體系,是統考建立獨中體系,今天才有獨中的課程內容。”

就這點,她指獨中生需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

她說:“過去我一直在國民型中學教書,當1990年7月1日,我踏入坤成當校長,坦白說,我對獨中一點都不認識。”

她之所以會走進獨中,因為她希望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推動和發展華教。

如果問華教人士或獨中生,獨中最大特色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是校風和校園文化。

她說,獨中有更多空間可宣揚中華文化,包括儒家思想。

“學生有優良品德、良好人際關系,不管在哪里、哪個崗位都沒有問題。”

紀律嚴格深受家長信賴

獨中統考文憑是一個品牌,獨中的辦學方針、校風也是家長把孩子交給獨中的重要因素。

馬來西亞留台東海大學校友會會長陸華宗表示,華人傳統觀念重視子女教育,重視學校校風和紀律,就這方面來說是獨中和國民型中學的強項。

“儘管社會更開放自由,但華校在某種程度上,紀律還是比較嚴格。”

獨中老師一般認真授課,學生普遍來說學習態度也較好。

李兆祥律師是芙中校友,並在芙中服務了十六七年,他本身也是個父親,他說,在給自己的孩子選擇學校時,獨中還是首選。

“家長是很現實的,我不可能斷送自己孩子的出路。”

他認為,除了學術教育,獨中傳承的中華文化、生命價值觀,影響一個學生的一輩子。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