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露行蹤遭掌握生活作息 戀童癖者社媒尋獵物

阿末依占分享在社交網絡上,安全分享生活點滴的小建議,供網民參考。

獨家報導:張曉真

獨家專訪:阿末依占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內容論壇主席

(八打靈再也6日訊)18歲以下的青少年或孩童經常不自覺把個人行蹤曝露在網絡,加上缺乏家庭關愛,他們更容易成為戀童癖者的“獵物”。

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內容論壇(CMCF)主席阿末依占說,大馬人民沉迷于社交網絡的程度是全球之冠,但經常不自覺的把個人行蹤曝露在網絡,例如,沒在WeChat(微信)的隱私設置中,關閉定位服務,而戀童癖者特喜歡用微信“覓食”。

“再者,有些人喜歡在社交網絡分享生活照和更新‘即時’狀態,報告‘我每天這個時間都去雙威鎮、週一補習、週二健身房、週三上音樂課……’

國人缺乏網絡安全知識

他說,意圖不良的人記下這些生活作息,不斷盯梢“目標”。

阿末依占與《中國報》分享有關“讓孩童遠離性掠奪者”訊息時,點出大部分的大馬人民缺乏網絡安全知識,不懂得自我保護。

他說,英國戀童癖者赫克爾在大馬性侵多達200名孩童,他與網絡戀童癖者的分別是,他與孩童有面對面接觸,再以老師身分博取孩童信任,而網絡上的戀童癖者,則會撒網式“覓食”,一次過聯繫5至10個目標,再看看哪家孩子有反應。

“在這種時候,缺乏家庭關愛的孩童、叛逆期的青少年,成為受害者的風險比較高,所以家長必須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告訴孩子不要輕易與剛結識的陌生人見面。

“若孩子堅持要與網友約見面,你(家長)就答應,並陪同見網友!我知道這聽起來一點都不酷,但總好過發生意外。”

家長可設定過濾系統

阿末依占說,設定過濾網絡內容是基本常識,但很多家長不懂有這個功能。

“你告訴他們可以這么做后,他們會恍然大悟……當下才知道原來有這個設置,限制孩子瀏覽色情網站。”

此外,他說,大馬人民思想保守,談性教育時更表現害羞。

“不論老師或學生,談性相關知識都比較害羞。”

另外,他說,社交網絡確實讓人又愛又恨,例如Instagram,一些用戶擁有百萬粉絲,也很享受備受關注、貼文獲得無數的“讚”,但代價是其日常作息讓人瞭如指掌,當事人要24小時注意安全。

“早前,我國有一對藝人把新生兒的生活照放上網絡分享,熟知照片遭人盜用,並上傳到孩童色情網站,這對藝人從此便加倍留意孩子安全。”

告知虛擬世界潛在危機

阿末依占說,青少年的叛逆期是12至16歲,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容易離家出走、希望獲得更多關愛,若他們抗拒分享網絡所結識的朋友,家長應嘗試告知有關虛擬世界潛在的危機。

“例如,你以為認識一個與你同齡的,誰知約見面才發現對方是中年人。”

他說,若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良好,家長容易探聽孩子的社交圈子。

“這比較好辦,你可以直接問孩子……‘能否告訴我這是誰?’又或者配合佳節,家中開派對,叫孩子邀約平時WhatsApp群組交流的朋友,再留意誰沒出席,婉轉詢問原因,慢慢留意。”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