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機構要糾正迷思 工業輻射只佔35%

莫哈末樂百(右2起)與蘭查參觀大馬核能機構展覽時,向媒體展示核能技術研發產品;左為祖卡菲里。

(萬宜8日訊)大馬核能機構總監拿督莫哈末樂百說,工業領域的核能輻射其實只佔35%,其余65%來自醫療中心,該機構正致力糾正民眾迷思,傳達有關核能的正確資訊。

“我們專注的研究計劃是從實驗室延伸至市場,我們的工作是促進民眾對輻射課題的了解和接受度,以及對輻射危險的誤解,民眾很多時候都不知情。”

他指出,人民對核能輻射的認知多是定在“原子彈”的印象,只知道那很危險,但實際上國內65%輻射是來自醫院,其他才是工業領域。

莫哈末樂百今早出席2016年大馬核能研發講座后,接受媒體訪問時這麼指出。

65%輻射來自醫院

這項講座旨在為核能研究提供交換知識的平台,並提高研究員合作;講座由科學、工藝及革新部副秘書長蘭查開幕;出席者包括大馬核能研發講座委員會主席祖卡菲里。

莫哈末百樂坦言,民眾對輻射的誤解就是最大挑戰,該機構正積極突破這障礙。

他指出,大馬核能機構每年都會舉辦講座,並開放革新日展覽廣邀學生和民眾了解該機構運作,到各大學授課和向民眾傳達有關核能科技的利益。

此外,蘭查希望,國內研究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並為人民切實需求出發,畢竟國內經濟正從商品經濟邁向革新經濟。

科藝部在2017年財政預算案撥款削減了25.5%,蘭查就此說,這不但影響研發工作,也將對設備發展影響深重,但這是掌控之外的事。

“研究將衍生新價值,所以我們必須以更少做到更多,若我們與其他機構合作研究,共享資源和專才,就能應對撥款不足問題。”

蘭查:研究員應改變態度

蘭查認為,當全球經濟版圖已趨向數碼和革新領域,研究機構資金雖有局限,但研究員若改變態度和攜手合作,仍能否極泰來。

他指出,國內研究面對2大挑戰,就是資金不足和經濟版圖轉換,其中研究在10餘年前已面對資金挑戰,即當時政府和私立大學需共享僅500萬令吉研究資金。

“首相早前提呈預算案時也提及,數碼經濟佔了國內經濟的20%,意味著我們正邁向革新方向;身為研究員,我們需定位自己地位,並透過研究為國家提供影響力,符合轉型需求。”

他認為,若缺乏資金和資源,就必須改變策略並善用資源,其中可與其他機構合作集資,共享專業知識。

“研究是很重本的,但正確積極態度更重要;若無法改變預算就必須改變態度;以我過去20年的研究經驗,資金問題一直存在,但知識是有限的,缺乏合作將難有成果。”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