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佛頭條】華人傳統商店漸少 士乃大街或變外勞街
報導/攝影:劉彥運
(古來11日訊)由於時代變遷,加上商業模式及消費群體的轉變,導致士乃大街華人的傳統商店日漸減少,取而代之是外籍商家進駐的各類商店。
現今的士乃大街,由外籍商家經營的生意包括飲食業、服務業、服裝業、家電業及雜貨業等,這些外籍商店的主要消費群都是來自南亞的外籍勞工。
假以時日,士乃大街極有可能變成“外勞街”。
據觀察,士乃大街聯邦大道旁兩排商店,目前大約有25至30家外籍商家經營的商店。而這些店面的業主幾乎都是華人。百餘年前華人在士乃開埠時,經營各行各業生意的幾乎100%都是華人。
承繼至今,有許多業主到現在已經是第三或第四代;如今,越來越多的業主決定將店面轉租給外籍人士經營生意。
他們認為,生意量下跌,坐收租金反而更有利可圖。這就是士乃大街目前面對的情況。
逾25外籍商家進駐
據當地的華人老商家向《中國報》指出,許多老一代的華人業主退休後,因年經一代沒有興趣繼承祖業,只好將生意結束,將店面出租給外籍商家。
老商家也說,自數年前士乃大街道路重新規劃後,由於紅綠燈被撤除,行駛的車輛車速加快,許多過路客泊車很不方便,乾脆不光顧該處的商店。
粗略估計,士乃大街目前至少有25家以上的外籍商家進駐,有70%為尼泊爾籍商家,其他外籍商家包括孟加拉、印尼及越南等。
陳寶光吁華人業主提升店面
古來市議員馬華黨鞭陳寶光指出,早前的士乃大街經營生意的100%是華人,目前確實有許多華族業主將店面出租給外籍商家。
他說,這些外籍商家大部分通過配偶或本地人取得執照經營生意,他們的生意是合法的。
他呼籲本地華人業主應該改變經營模式,設法提升店面,以吸引顧客。
“士乃正在規劃新的商業區,一旦新的商業區啟動,希望能夠帶動舊區有新的機遇。”
他也不否認士乃大街交通的規劃確實導致商家生意量的下跌,不過這是發展需求。
“為了解決日益龐大的交通流量,古來市議會建議,士乃大街南下路段將會再進行收購及征地計劃,以拓寬道路。這個計劃未定案,但士乃國際機場國際物流貨運中心一旦進行大規模的發展,士乃大街道路的拓寬計劃遲早是要進行。”
黃書琪:或帶來新機遇
民主行動黨士乃區州議員黃書琪認為,士乃大街目前面對的挑戰是經濟轉型,如果進駐士乃的外籍商家擁有執照,從事合法的生意,這將為士乃大街帶來新的機遇。
她說,如果這些外籍商家及外勞消費群奉公守法,反而可能為士乃大街的商業活動帶來一個重新發展的機遇。
“交通的重新規劃確實為士乃大街的商業活動帶來了負面的衝擊,不過,外籍商家卻能夠在士乃大街立足生存,這說明了市場需求的轉變及新消費群體的出現,也可能為士乃大街帶來新的機會。”
她希望士乃的傳統商家能夠提升服務素質,設法吸引更多具有附加價值的顧客,提升生意量。
缺泊車位過路客少
★鄭鳳英(60歲,源利五金店業者)
早期士乃大街都是華人商家的天下,近十年來,因交通問題以及沒有泊車位等種種因素,許多華人的傳統商店紛紛結束營業,轉而將店面出租給外籍商人。
最近幾年,進駐士乃的外籍商人確實有越來越多的跡象。不過,外籍商店進駐,也帶來一些外勞的顧客,雖然如此,比起以前,生意還是遜色許多。
尤其是自從高架天橋興建後,路旁沒有空間泊車,過路客少了許多。
本地顧客較少光顧
★興迪爾(約30歲,孟加拉籍店員)
老闆在士乃大街經營電器及日常用品已經7年,生意量還算可以。大部分顧客都是巴基斯坦及孟加拉籍外勞。本地人較少光顧。
服裝店生意還不錯
★漢(30歲,巴基斯坦籍店員)
哥哥自3年前在士乃大街經營服裝業,我便協助哥哥打理生意。
我們的生意還算不錯,顧客大部分是巴基斯坦或孟加拉籍外勞,也有小部分的本地印裔或巫裔光顧。
外勞是主要消費群
★再益(尼泊爾籍店員)
我的老闆在士乃大街經營生意已經有兩年的時間,該店主要是經營鐘錶、電器等。
主要的消費群都是士乃周邊的外勞,也有本地人來消費。
店面租給外籍商家
★蔡美健,39歲 (超市業者)
家族在士乃大街經營迷你超市超過30年,但周邊的華人傳統店越來越少了。
有許多老一代的華人業主退休後,因年輕一代沒有興趣繼承祖業,只好將生意結束,將店面出租給外籍商家。
士乃大街目前至少有25家以上外籍商家進駐。他們經營的生意包括服裝業、飲食業、錢幣兌換、售賣日常用品、傳統藥物及香煙等。其中印尼籍商家大多經營飲食業及傳統藥物等,尼泊爾籍商家大多經營服裝業、日常用品及食品等。
這些外籍商家的主要消費群也是周邊工作的外籍勞工。
交通規劃影響生意
★蔡先生,50歲(春生號雜貨店東主)
我三代人在士乃大街經營傳統雜貨已超過72年。自數年前士乃大街道路重新規劃後,我的生意量至少下跌40%。
由於紅綠燈被撤除,行駛車輛的車速加快,許多過路客泊車很不方便,乾脆不再光顧。
交通規劃導致生意量下跌雖然不是唯一的因素,但肯定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