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音乐人缘聚欢唱
报导:叶凤玲
图:张智玟、受访者提供、音乐连线提供
■柯位进(吉他实多Guitar Store董事)
对中国报70周年的祝福:越来越精彩!感谢中国报陪伴,让我们知天下。
每样乐器都有它好听的地方,只要是有懂得欣赏它的知音人。如同报纸,虽然现今的网络时代分散了读者群,但中国报能走到今天70岁,相信就是有一班读者在支持。
我是搞音乐出身,当年从霹雳班台来到吉隆坡求学、当音乐老师、开乐器行。我很支持本地中文音乐,因为中文音乐难做这一点,我有深切的体会。所以,量力而为,当中也赞助演唱乐器,包括这一次的中国报晚宴乐手演出。
除了贩卖乐器,Guitar Store也有提供音乐课程。从1997年开始营业,公司的宗旨就是销售、服务及培训,现今业务也扩展至乐器租借。
想学音乐的人很多
随着现代化发展,公司产品种类有大众化,也有高档的乐器,比如澳洲、加拿大、韩国、中国等地制造的乐器,包括李宗盛的李吉他。
在80、90年代,本地乐器行很少,许多人想学音乐却欠缺途径,所以当年成立Guitar Store,主要是提供学习音乐的机会。这些年来,我看到不同年代的人的成长和对音乐的需求,所以公司的音乐课程除了面向学生的大众音乐课程,也有提供艺人们针对性的教学。
我觉得,喜欢音乐、学习音乐的人还是满多的,但是不同年代的人,学习的心态不一样。80、90年代的学生比较用心和单纯,学音乐是因为喜欢某位歌手或喜欢某歌手的音乐。
现在的学生则抱着不同的心态学习音乐。比如,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多数是想要参加歌唱比赛或是想当歌手,所以才学音乐。当然,这跟时代的生活文化有关系,这个年代比较简单,加上音乐老师是年轻人,教学比较偏向快餐式。
编制岁月旋律
词曲满载回忆
■周博华(音乐人)中国报70周年报庆晚宴节目总监
对中国报70周年的祝福:一份报纸要跨过70年不容易,希望中国报长青下去,可以继续发扬光大。
我和中国报的缘分是从当歌手开始,出道20年里,很感谢中国报对我的体恤,就像长辈维护小辈那样,在推动及培养本地音乐给了很大的支持和配合。
特别是近几年,我因为参加ACC活动而和中国报的配合变得更多了。所以,当接到邀约当节目总监,我义不容辞答应,想要回馈及感谢报馆的支持。
之前在各地举办的巡回报庆晚宴演出,是倾向于接力式的表演,几位歌手轮流演唱自己的歌曲。来到这即将在十七日举行的吉隆坡场次晚宴,我想,如果集合所有歌手来唱一些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引起嘉宾的共鸣,更有意义。
庆幸的是,歌手们很愿意从整体面去配合,不介意唱以前的歌曲。虽然表演没有特定的主题,但也因为这样,它能够掺杂及融合不同的节目,有上海时代曲、西洋经典歌谣、流行歌曲、舞蹈、无伴奏合唱等,就像报纸一样内容百花齐放。
重现时代名曲
我主要负责歌手歌唱的音乐环节及表演形式。晚宴中间时段会有一个一小时连贯式演出,所有歌手一起参与不同年代的歌曲演唱,由30年代的上海时代曲到60至80年代的西洋名谣及中文歌曲、现代流行曲,都是许多人记忆鲜明、传唱度高的歌曲。
当中也有本地创作。和串烧形式演唱上海时代曲、西洋歌谣不一样的是,歌手们会以单曲演唱形式表演本地创作,借由音乐一起细味本地创作的发展历程。
由于音乐跨越不同年代和语言,在做歌曲演唱安排的时候,我会先从歌手适合不适合去考量及针对性的安排。
当然,因为时间及选歌配合的关系,要做到100%契合的确很难。但是,很安慰的是歌手们都很愿意配合,其他的就是就地取材,有什么做什么,希望能做出大家都满意和喜欢的表演。
上海时代曲犹有余韵
她们将挑战风情灿烂的上海时代曲,回到中国报始于四十年代的脚步,用音乐伴随历史回溯……
■李尤莉(歌手)
对中国报70周年的祝福:中国报一直以来都扮演凝聚华社的角色,希望未来继续扮演这个角色,也能带给华社、华裔更美好的将来。
今年是中国报创立70周年,七十年前正好是上海时代曲的正盛时期,能在报庆晚宴上演唱上海时代曲,感受到同时代的呼应,对我来讲是很难得的演出机会。
这是我第一次演唱上海时代曲,紧张又期待。之前听过上海时代曲,但没唱过,目前正努力练唱,多花一点心思揣摩那时代的口吻、语气,把歌曲韵味唱出来。
我觉得以前的歌很好听,包括上海时代曲,它们很有意境,有一种说不尽的韵味,留给观众一个想像的空间。不像现在的歌曲比较浅白直接,有时候太直接反而少了韵味。
我居住在沙巴斗湖,夺得《2013年Astro经典名曲歌唱大赛》季军之后,开始进入娱乐圈,有时候要为演艺活动东西两边跑,还好女儿住在吉隆坡,所以吉隆坡是我另外一个家。
人在东马,买中国报要快!
虽然我16岁开始参加歌唱比赛,但斗湖是小地方,少有大舞台的表演机会。这一次能参与中国报70周年报庆晚宴演出,对我来讲是一个累积经验的学习机会。
虽然近几年才接触娱乐圈,但是中国报对我一点也不陌生。记得中国报曾经写过关于沙巴的外劳问题,比如外劳对人口结构、治安、就业的影响等,报导当中亦有提及斗湖在这方面受到的影响,引起斗湖人的回响。
我还记得,当年要在斗湖买到中国报是很难的,如果未能及时在下午两点至四点去买报纸,就会买不到。庆幸的是,现在中国报有网站和App,我可以随时看网上新闻,特别是羽球、网球等体育新闻,新闻更新也很快,国外比赛完毕,上网就可以看到比赛成绩。
白琳(歌手)
对中国报70周年的祝福:70岁生日快乐!祝愿中国报四海风行,报业蒸蒸日上。
中国报嘉年华月光下万人钻动
说来巧合,《说不出的快活》是我的专辑主打歌,而这一次我将和马嘉轩合唱这首歌!《说不出的快活》原唱者是葛兰,本来是独唱曲,现在变成合唱曲,而且由两位不同年龄层的歌手合唱,我也很期待合作的效果。之前的彩排有见过马嘉轩,她给我的感觉是随和、青春。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彩排当天才发现《午夜香吻》原来是本地创作!节目总监周博华老师提到,许多人唱《午夜香吻》都是温柔版本,而这一次要大胆创新,把它改成摇滚版。
坦白说,我吓了一跳,因为我从来没唱过摇滚曲。周老师建议不要用太多转音,我也上网看了特色和韵味,希望能把摇滚味道唱出来,让与会嘉宾有“这是摇滚”的感觉。
把兴趣变成职业
我自小就很喜欢唱歌,参加《2013年Astro经典名曲歌唱大赛》的时候是49岁。许多人问我,为什么49岁才第一次参加歌唱比赛?之前我不参赛是因为觉得比赛是很难的事情,后来家人鼓励我参赛,我也不想有遗憾,所以才决定参加。能把兴趣变成职业,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情。
尚未当歌手之前,从香港电视剧觉得娱乐圈很乱,但是当歌手之后,发现大马娱乐圈不乱,记者朋友都很友善。以前我在台下看风采姐妹的表演,现在有机会和她们合作;以前庄学忠是遥不可及的身影,现在可以和他同台演出,这些都是我很珍惜的演出经验。
中国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我参与中国报举办的《月耀安新》中秋嘉年华活动,在课室里等待登场的时候,无意间抬头望一望窗外,才发现外面人潮汹涌!后来看新闻报导,有逾万人到来参与,没想到中国报办的嘉年华会有这么多人来……
十方祝福 见证七十年辉煌
有曼妙的舞蹈、有悠扬的华乐、有动人心弦的歌唱,还有磅礡的敲击──一场雅俗共赏的演出,为见证中国报70周年的成长而展开……
媒体是明灯
照亮文化路
价创学会向来希望,透过文化交流与人本教育促进社会进步。因此,学会着重文化活动,内部文化组里分有多个小组,鼓击乐队、舞蹈组、飞扬音乐队、管弦乐团、舞狮团、武术团等。
■许锡辉(创价学会理事长)
对中国报70周年的祝福:祝愿中国报一纸风行,继续监督时代的使命,为社会服务。媒体是明灯,希望它能伸张正义、广开言路,通向光辉灿烂的100岁。
价创学会会员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以青年会员占多数。学会经常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鼓励会员们透过参与,塑造健康生活及创造正面的价值观。尤其现今多数青少年都把时间用在购物、网络上,参加活动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视野开拓有很大帮助。
除了内部常年举办文化节、睦邻亲善文化晚会等之外,创价学会也受邀参与多项大型演出,尤其是政府的官方活动,包括1998年共和联邦运动会。
1998年共运会,学会受到政府委以重任,在共运会开幕典礼上呈献5000人“人文字”节目。每个人利用手中的彩色牌,拼出289个图形。若非齐心合力和充足的训练,很容易出错,哪怕只要一个人站错位置或举错彩色牌,都会影响图形的整齐性和美观。
但是,创价学会的会员们几乎100%做到了完美,连外国嘉宾都觉得很惊讶,有些人还以为是电脑做出来的。那一次的参与,任何时候回想都像黄金一样的回忆。
在这具有纪念性的70周年里,非常感谢中国报对创价学会的支持,给予我们的演出正面的报导。推动文化这条道路很艰辛,但是很欣慰在这过程中,得到媒体的鼓励和支持,也因为有媒体协助宣传,让创价学会的活动取得一定的回响。
支持艺术配合宣传
■许成就(大马剧团Dama Asia音乐总监)
对中国报70周年的祝福:感谢中国报着重艺术文化的新闻报导,这对表演艺术团体来说很重要,没有媒体的帮忙宣传,本地表演艺术不是很难走下去,而是根本走不下去。祝愿中国报70岁生日快乐!
大马剧团也会共襄盛举,在报庆晚宴里表演中西音乐,让表演多元化。我们特别选了一首英文歌《You Raise Me Up》,并且邀请陈素碹演唱,她是大马剧团的驻团演员,我们合作超过二十年,默契不在话下。
《You Raise Me Up》讲述一个人成长的开始,在七十周年庆祝晚宴里演唱这首歌,更显意义深远。除了有意义,晚宴演出要轻松与热闹,才宾主皆欢,所以我们也会演出大家都很熟悉的《卡门》,希望大家看得开心。
报纸的创刊和艰守过程,我是深有体会,因为大马剧团从1993年成立、1994年注册、1997年转型到2005年大转型,一路走来艰辛,要是没有媒体和观众群的支持,或者就不会有今天。
大马剧团一开始以华乐做基础,但我们一直在考虑怎么样的演出能走长远?首先,一定要有观众量,所以我们确立“音乐剧形式的音乐表演”,从华语经典老歌开始到后来加入英语色彩,同时吸纳英文和华文教育的观众群。现在,我们每一个演出基本可以演上20场,就因为拥有一定的观众量。
我曾经听过一个新加坡小型乐队讲述,它们有十位员工,办公室设在市中心,而租金90%由新加坡政府付费……大马表演艺术团体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和辅助,开销全靠演出和卖票。庆幸,媒体很支持表演艺术,愿意给予报导配合演出宣传。
唱老情歌 我的使命
■陈素碹(艺术歌唱者)
对中国报70周年的祝福:走过半个世纪,中国报一路以诚以情报导新闻,一路用文字为社会造福,一路用责任心为大家服务,祝中国报永远发光发热。
我是唱西洋美声出身,2000年开始和大马剧团合作以来,才开始唱时代曲。音乐不分国界、民族,当音乐一响起,大家都会知道,比如我们听不懂中国昆剧,听不懂西洋美声里的意大利语、法语歌词,但是从旋律曲调及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还是一样能感动。
我喜欢唱歌,任何音乐类型都想尝试,中国艺术歌曲、时代曲、西洋名曲、流行歌曲……音乐就在我的生活里,呼吸里。
因为父母的关系,我开始唱老歌、喜欢老歌,慢慢的唱老歌变成我的使命,那个时代的歌曲里只会“忧伤”或“痴痴的等”,不会说“我恨你”。能在中国报晚宴上演唱时代曲,对我来说是很享受的表演,我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优雅人文、文化。
在情感上,时代曲离我近一点,因为小时候听过。西洋美声则像恐龙时代的文化,我看不到它,但它有固定的型,比如音质要这样、要这样唱,不像就不是了。
演唱时代曲需要做很多功课,从中揣摩有个人个性理解和诠释方式。比如,很多时代曲都是电影里的歌曲,要看很多电影,在唱的时候就比较能够了解歌曲的意境,以及当时代的唱法、语气等。
无伴奏合唱为报庆献声
■白洁莹(The Singaholics团长)
对中国报70周年的祝福:七十年的耕作,七十年的汗水,七十年的成就,The Singaholics祝福中国报在办报路上,有更多读者追随,未来再创辉煌!
The Singaholics是无伴奏合唱(a cappella),意思是“没有乐器伴奏的纯人声合唱”,它源自于中世纪的宗教音乐,今天无伴奏合唱已发展到不同的音乐领域,包括流行曲、古典音乐、爵士等。
配合中国报70周年报庆晚宴的重大日子,我们重新编排大家都很熟悉的西洋歌曲和中文歌曲。而且,邀请加影育华国民型中学一起参与大合唱,增加晚宴的热闹气势。另外,音乐老师也特别邀请在英国的大马朋友重新编曲,希望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The Singaholics的团员皆是八打灵公教中学在籍学生、毕业生,2011年由一批在藉中学合唱团学生成立,每一年会到酒店、购物广场唱圣诞歌。至今,合唱团有逾三十位团员,除了接洽演出,也参加合唱式的比赛,去年就夺得了峇厘岛国际合唱赛的两面金牌。
我们的音乐风格倾向于爵士和流行音乐,因为这两种音乐类型能做比较多的变化和创新,适合年轻团员的爱好兴趣。基本上,我们不是传统的合唱团,可以根据演出内容做表演调整,比如边唱边跳,只要合声在,合唱团唱歌配跳舞并不难。
带领合唱团不容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团员的难处才不会强人所难,比如学校有活动、要考试,没有时间做合唱练习或彩排。
人手鼓阵 号令天下
“手集团敲击组”于1997年创立,由一群热爱鼓艺以及专研当代南方狮鼓的年轻鼓手们所组成,是马来西亚首支自资及以企业方式来经营的专业敲击鼓团。
2001年起,他们开始结合舞蹈、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南方狮鼓,廿四节令鼓;西方敲击乐,以及马来西亚多元民族文化的印度传统絃乐器Sita、传统乐器如甘美朗 (gamelan) 、瑞巴纳碗鼓 (rebana) 、皮影戏等,为鼓乐发掘深度和丰富的色彩。
2005年手集团成立表演艺术部、剧场音乐制作部和教学部;分别负责制定手集团演译路向、剧场创作和教学系统的设立;教学部更致力于推广马来西亚独特文化“廿四节令鼓”。
近年来,它们亦多次受邀到国外演出,如香港、新加坡、泰国、台湾等地。同时,更获邀出席参与比利时、荷兰、澳洲、希腊等各国际艺术节。
大马记者厚道,报导正面
一首创作歌曲能扎根深植,为人所传唱,很不容易。身为本地歌手,演唱时光回廊里的一些经典本地创作,他们有自豪感。
■黄一飞(歌手)
对中国报70周年的祝福:作为大众媒体,如果没有英明的人在带领,很难继续往下走。所以,趁这难得的七十周年,祝中国报如社会明灯,春秋笔法,老总英明!
听到中国报老总说,想在报庆晚宴上做一个现场演奏的表演环节,演唱本地创作,既然老大叫到,有时间就配合,这是难得的合作,也可以和久违的音乐旧雨见面。所以,叫我做什么就做什么,尽管来吧!
作为本地歌手而言,我觉得很自豪,因为本地创作一直以来陆续出现不错的歌曲,不只是传唱至海外,也被海外歌手演唱,加上还有娱协奖、媒体向国际推荐优秀的本地创作,大家都很爱护、珍惜本地创作。
要留下一首歌,而且为人传唱真的很不容易,所以能在报庆晚宴上演唱经典的本地创作如《唱首情歌给谁听》、《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小薇》等,我感到很骄傲,虽然还不清楚是合唱还是独唱,哈!
与记者结为好友
我在年轻的时候就知道中国报,踏入娱乐圈之后开始接触及认识不同的记者朋友,比如记者会、专访、活动里,从最初的工作接触到最后变成朋友,也是很难得的缘分。
我很感恩媒体给歌手们大篇幅的报导,而且是正面的报导。有一年我到台湾宣传《一百万》专辑,台湾同事问我:“你有没有比较奇怪的新闻可以炒?”但是,我翻查过去关于我的访问报导,发现全都是正面的新闻。
从70、80年代开始,我一直都在收集关于自己报导的报纸。现在回想起来,很庆幸大马的记者朋友都很厚道,写的都是正面的报导。
不只是报纸记录我的成长
■Jin薛炳进(歌手)
对中国报70周年的祝福:祝中国报吉祥如意有福7,万事顺利有运7,财源滚滚有财7,70如虹创奇迹。
我有自己的乐队合作班底,但是这一次能在中国报报庆晚宴中和更专业的音乐老师、乐队老师合作,让我学习不少新的东西。比如彩排空档和他们闲聊间,了解我不熟悉的一些经典歌曲的背后故事,比如上海时代曲《不变的心》、《玫瑰玫瑰我爱你》、英语名曲《How Deep Is Your Love》等。
在音乐老师的安排之下,除了和歌手们合唱七十年代的中英经典歌曲,我也独唱本地创作《纯文艺的恋爱》,而且是在live band配合之下自弹自唱。
特别的是,乐队老师把这首本地经典歌曲改编成Bossa Nova风,赋予新的味道。据悉,还会配合歌曲播映本地电影《初恋红豆冰》的短片,感觉很新鲜。
阅报,父子沟通桥梁
除了歌手,我也和中国报记者张凯翔合唱。他对旧曲的了解比我多,所以我可以请教他,哈!我们在演出会议时见过面,彩排的时候私下和他闲聊,比如分配歌曲等,互动满多。
对我来讲,中国报不只是一份报纸,也是记录我成长的轨迹。小时候家里就是订阅中国报,记得以前一翻开报,就是先看娱乐版,当时不懂事,对社会新闻、国际大事都没有兴趣,哈!
中学时期,因为认识了青少年组织“马六甲年少情”发起人林钦为,通过他接触和参与“年少情”活动,包括营歌歌曲创作、录唱等,后来开始接触娱乐圈。
三、四年前,我还跟着中国报马六甲办事处到老人院义唱,对中国报,尤其是马六甲办事处,一点也不陌生。
另外,最近这几年父亲退休,早上跑完步之后,他会坐在客厅里悠然看报纸。我也会凑过去,互相问:今天看了报纸吗?今天有什么新闻?无形之中,中国报变成了我和父亲沟通的其中一个方式。
它是我饭后甜品
既是歌手又是读者,能以自己的专长向喜欢的媒体致敬,她们期待中夹杂着紧张、兴奋……
■马嘉轩(歌手)
对中国报70周年的祝福:70岁生日快乐!
我对中国报的印象就是最快、最准、最精彩!一想到要得到第一手或最火辣的消息,我就会想到中国报。而且,我非常喜欢中国报的排版,有创意,一目了然。我更爱中国报的娱乐版,色彩缤纷,让我在阅读八卦的时候更加心花怒放!
当我接到通知有份参与中国报70周年报庆晚宴演出的时候,心情很兴奋,因为即将拥有更多机会到不同的城市唱歌给大家听,而且还可以和大家一起共襄盛举,真是难能可贵的经验。
一直以来,我都有阅读中国报晚报的习惯。自从在吉隆坡生活后,每天傍晚都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在外享用晚餐之后,都会惯性的到附近报摊购买一份中国报晚报,当作饭后甜点。
加入大家庭表演
说真的,我大部分的中文或一些文字的书写,都是被中国报训练出来的,呵。中国报较全面的报导让我在阅读过程当中犹如身在现场;中肯又真实的报,也让读者获益良多。
身位艺人的我更期待阅读中国报的娱乐版,因为里面报导的娱乐新闻都是最新、最快、最辣!想要知道更多有关艺人的一些八卦,或不为人知的花边新闻,中国报是我最佳、最棒的选择。
更荣幸的是,身为中国报读者的我,还有机会加入这个大家庭,成为报庆演出的一分子,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在参与过程当中,我也认识了更多中国报的“幕后推手”,他们的团队精神让我非常敬佩,谢谢他们对我们歌手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们在参与的整个过程非常享受、非常愉悦!!
■王明丽(歌手)
对中国报70周年的祝福:希望中国报继续以最诚恳的态度,带给马来西亚人民最真切的报导,业绩年年增长,创造接下来更辉煌的70年!
蛇吞人事件20年后仍记得
能够参与中国报70周年报庆晚宴演出,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为我从小就是中国报读者,印象中的中国报,就是会以大胆的标题、确实的报导吸引读者,我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照片的讯息传达直接,所以比较吸引我注意,中国报的报导经常是图文并茂,一些大事件如海啸、大地震、飞机失事等事件,我都非常关注。
印象很深刻的是在二十多年前发生的“大蟒蛇吃人事件”,头版就是受害者肩膀以上被蟒蛇吞噬的画面,至今还是震撼着我。
表演组曲
在这一次的中国报报庆演出当中,歌手会以不同年代的形式向中国报致敬。我参与的部分是歌舞升平夜上海、60及70年代经典英语组曲部分,包括独唱及合唱形式,让大家回顾不同年代。
当中,我会和马嘉轩、薛炳进等多位歌手合作。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之前通过十大义演而认识,私底下有联络,偶尔还会相约吃饭。
在音乐上,我和她曾经合作歌词创作《My Love》,两人满有合作的默契。舞台上的合作更是不少,但是鲜少演唱上海时代曲,个人很期待这次的表演。
歌手记者同台演出
歌手和媒体平时的立场对立又共存,但是挟著中国报70周年晚宴的热闹,难得一同持麦欢唱……
■黎升铭(歌手)
对中国报70周年的祝福:希望中国报不只有一个七十岁,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无止境的七十岁。祝福一个人说长命百岁就足够了,但是祝福中国报,我希望它能够千岁、万岁。
这是一个满特别的演出,会以乐队现场伴奏以及无伴奏一起呈献很好听的上海时代曲,如《夜上海》、《玫瑰玫我爱你》等。这些歌曲我没有什么机会唱,但是也不会陌生,因为小时候就听过爸妈哼唱过。
最近因为参与十大义演,错过之前的试音,但是我私底下有做准备功课,比如把歌词背熟、听网络版本,从中揣摩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不过,记忆最深的还是在以前听爸妈播放上海时代曲。
一受访,备受关注
我也会和中国报的同事一起呈献演唱。这个合作概念很特别,让两个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做音乐性的结合,到底会爆出怎样的火花?
我和中国报有一个特殊的缘分。从出道到现在,只要是我受中国报专访,刊登后很快就受到朋友的关注和问候,他们会问你怎么啦、哦原来你……由此可见,中国报在马来西亚拥有许多读者,特别是对于娱乐圈或艺人来说,它绝对是受到关注的报章。
之前我跟随中国报同事跑了几场外围的报庆活动,看到很多人到来祝贺,也听了许多中国报创刊至今的故事,觉得七十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请一定要继续坚持和努力,再做第二个、第三个七十年。
抱着学习心态让微笑更美!
■林淑慧(中国报吉隆坡总社记者)
对中国报70周年的祝福:希望公司的业绩上升,成为全国第一的报纸。
其实,我不知道为什么公司会选中我参加报庆的演出,可能是之前参加过公司内部的表演比赛吧……既然公司愿意给我机会,我希望不辜负公司的期望,克服自己的不足,做出最好的表演。
我是著学习的心态参加演出,毕竟我没有舞台表演经验,也不敢提出什么要求,能把分配到的事情尽力做好就好。
音乐老师安排我和李尤莉合唱《永远的微笑》,都是我非常不熟悉的上海时代曲。为了恶补,最近在开车的途中反复聆听歌曲音档。
要和专业歌手合唱,难度更高,加上还没有试过一起练唱,有点紧张和担心……不过,李尤莉是专业歌手,相信会愿意迁就及配合我。
如访新闻一般表演要写实
■张凯翔(中国报马口办事处记者)
对中国报70周年的祝福:中国报再接再厉!虽然目前经济低迷,但身边很多朋友都很支持中国报。
我很期待,也很自豪被公司选中在深具意义的报庆晚宴中表演,而且还有许多专业艺人参与其盛,届时或能从中偷师。
虽然我之前参加过大型歌唱比赛,但是多数比赛都采用kala播放版,鲜少有现场乐队伴奏。这一次,有我期待已久的live band伴奏,所以会很享受整个过程。
根据音乐老师的安排,我会和黎升铭、薛炳进两位歌手合唱。在之前的试音中,和炳进稍微讨论和配合一下,比如歌曲要如何分段。他人很随和,是一位很有音乐天分的年轻人。
老师有说过,演出服饰需要配合歌曲的内容和意境做配搭,比如演唱上海时代曲,就要还原那个时代的服饰打扮。我会从过去参赛的服饰里,挑选适合的做重新搭配,努力呈现真实的上海风情;如同新闻一样,要据实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