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音樂人緣聚歡唱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主題故事‧音樂人緣聚歡唱

報導:葉鳳玲
圖:張智玟、受訪者提供、音樂連線提供



要做出好看的晚宴表演節目不簡單,除了良好的視聽設計及效果,更要為精選節目把關,讓平面的節目變身萬花筒。在中國報歡慶70週年的當兒,我們邀請了業界精英共襄盛舉……

■柯位進(吉他實多Guitar Store董事)
對中國報70週年的祝福:越來越精彩!感謝中國報陪伴,讓我們知天下。

每樣樂器都有它好聽的地方,只要是有懂得欣賞它的知音人。如同報紙,雖然現今的網絡時代分散了讀者群,但中國報能走到今天70歲,相信就是有一班讀者在支持。

我是搞音樂出身,當年從霹靂班台來到吉隆坡求學、當音樂老師、開樂器行。我很支持本地中文音樂,因為中文音樂難做這一點,我有深切的體會。所以,量力而為,當中也贊助演唱樂器,包括這一次的中國報晚宴樂手演出。



除了販賣樂器,Guitar Store也有提供音樂課程。從1997年開始營業,公司的宗旨就是銷售、服務及培訓,現今業務也擴展至樂器租借。

想學音樂的人很多

隨著現代化發展,公司產品種類有大眾化,也有高檔的樂器,比如澳洲、加拿大、韓國、中國等地製造的樂器,包括李宗盛的李吉他。

在80、90年代,本地樂器行很少,許多人想學音樂卻欠缺途徑,所以當年成立Guitar Store,主要是提供學習音樂的機會。這些年來,我看到不同年代的人的成長和對音樂的需求,所以公司的音樂課程除了面向學生的大眾音樂課程,也有提供藝人們針對性的教學。

我覺得,喜歡音樂、學習音樂的人還是滿多的,但是不同年代的人,學習的心態不一樣。80、90年代的學生比較用心和單純,學音樂是因為喜歡某位歌手或喜歡某歌手的音樂。

現在的學生則抱著不同的心態學習音樂。比如,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多數是想要參加歌唱比賽或是想當歌手,所以才學音樂。當然,這跟時代的生活文化有關係,這個年代比較簡單,加上音樂老師是年輕人,教學比較偏向快餐式。

20161113main01

編制歲月旋律
詞曲滿載回憶

■周博華(音樂人)中國報70週年報慶晚宴節目總監
對中國報70週年的祝福:一份報紙要跨過70年不容易,希望中國報長青下去,可以繼續發揚光大。

我和中國報的緣分是從當歌手開始,出道20年裡,很感謝中國報對我的體恤,就像長輩維護小輩那樣,在推動及培養本地音樂給了很大的支持和配合。

特別是近幾年,我因為參加ACC活動而和中國報的配合變得更多了。所以,當接到邀約當節目總監,我義不容辭答應,想要回饋及感謝報館的支持。

之前在各地舉辦的巡迴報慶晚宴演出,是傾向於接力式的表演,幾位歌手輪流演唱自己的歌曲。來到這即將在十七日舉行的吉隆坡場次晚宴,我想,如果集合所有歌手來唱一些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引起嘉賓的共鳴,更有意義。

慶幸的是,歌手們很願意從整體面去配合,不介意唱以前的歌曲。雖然表演沒有特定的主題,但也因為這樣,它能夠摻雜及融合不同的節目,有上海時代曲、西洋經典歌謠、流行歌曲、舞蹈、無伴奏合唱等,就像報紙一樣內容百花齊放。

重現時代名曲

我主要負責歌手歌唱的音樂環節及表演形式。晚宴中間時段會有一個一小時連貫式演出,所有歌手一起參與不同年代的歌曲演唱,由30年代的上海時代曲到60至80年代的西洋名謠及中文歌曲、現代流行曲,都是許多人記憶鮮明、傳唱度高的歌曲。

當中也有本地創作。和串燒形式演唱上海時代曲、西洋歌謠不一樣的是,歌手們會以單曲演唱形式表演本地創作,藉由音樂一起細味本地創作的發展歷程。

由於音樂跨越不同年代和語言,在做歌曲演唱安排的時候,我會先從歌手適合不適合去考量及針對性的安排。

當然,因為時間及選歌配合的關係,要做到100%契合的確很難。但是,很安慰的是歌手們都很願意配合,其他的就是就地取材,有什麼做什麼,希望能做出大家都滿意和喜歡的表演。

上海時代曲猶有餘韻

她們將挑戰風情燦爛的上海時代曲,回到中國報始於四十年代的腳步,用音樂伴隨歷史回溯……

白琳(左)和馬嘉軒在商討歌曲的配唱,雖然年齡層不同,但音樂把她們拉在一起。
白琳(左)和馬嘉軒在商討歌曲的配唱,雖然年齡層不同,但音樂把她們拉在一起。

■李尤莉(歌手)
對中國報70週年的祝福:中國報一直以來都扮演凝聚華社的角色,希望未來繼續扮演這個角色,也能帶給華社、華裔更美好的將來。

今年是中國報創立70周年,七十年前正好是上海時代曲的正盛時期,能在報慶晚宴上演唱上海時代曲,感受到同時代的呼應,對我來講是很難得的演出機會。

這是我第一次演唱上海時代曲,緊張又期待。之前聽過上海時代曲,但沒唱過,目前正努力練唱,多花一點心思揣摩那時代的口吻、語氣,把歌曲韻味唱出來。

我覺得以前的歌很好聽,包括上海時代曲,它們很有意境,有一種說不盡的韻味,留給觀眾一個想像的空間。不像現在的歌曲比較淺白直接,有時候太直接反而少了韻味。

我居住在沙巴斗湖,奪得《2013年Astro經典名曲歌唱大賽》季軍之後,開始進入娛樂圈,有時候要為演藝活動東西兩邊跑,還好女兒住在吉隆坡,所以吉隆坡是我另外一個家。

人在東馬,買中國報要快!

雖然我16歲開始參加歌唱比賽,但斗湖是小地方,少有大舞台的表演機會。這一次能參與中國報70週年報慶晚宴演出,對我來講是一個累積經驗的學習機會。

雖然近幾年才接觸娛樂圈,但是中國報對我一點也不陌生。記得中國報曾經寫過關於沙巴的外勞問題,比如外勞對人口結構、治安、就業的影響等,報導當中亦有提及斗湖在這方面受到的影響,引起斗湖人的迴響。

我還記得,當年要在斗湖買到中國報是很難的,如果未能及時在下午兩點至四點去買報紙,就會買不到。慶幸的是,現在中國報有網站和App,我可以隨時看網上新聞,特別是羽球、網球等體育新聞,新聞更新也很快,國外比賽完畢,上網就可以看到比賽成績。

白琳(歌手)
對中國報70週年的祝福:70歲生日快樂!祝願中國報四海風行,報業蒸蒸日上。

中國報嘉年華月光下萬人鑽動

說來巧合,《說不出的快活》是我的專輯主打歌,而這一次我將和馬嘉軒合唱這首歌!《說不出的快活》原唱者是葛蘭,本來是獨唱曲,現在變成合唱曲,而且由兩位不同年齡層的歌手合唱,我也很期待合作的效果。之前的綵排有見過馬嘉軒,她給我的感覺是隨和、青春。

讓我感到意外的是,綵排當天才發現《午夜香吻》原來是本地創作!節目總監周博華老師提到,許多人唱《午夜香吻》都是溫柔版本,而這一次要大膽創新,把它改成搖滾版。

坦白說,我嚇了一跳,因為我從來沒唱過搖滾曲。周老師建議不要用太多轉音,我也上網看了特色和韻味,希望能把搖滾味道唱出來,讓與會嘉賓有“這是搖滾”的感覺。

把興趣變成職業

我自小就很喜歡唱歌,參加《2013年Astro經典名曲歌唱大賽》的時候是49歲。許多人問我,為什麼49歲才第一次參加歌唱比賽?之前我不參賽是因為覺得比賽是很難的事情,後來家人鼓勵我參賽,我也不想有遺憾,所以才決定參加。能把興趣變成職業,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情。

尚未當歌手之前,從香港電視劇覺得娛樂圈很亂,但是當歌手之後,發現大馬娛樂圈不亂,記者朋友都很友善。以前我在台下看風采姐妹的表演,現在有機會和她們合作;以前莊學忠是遙不可及的身影,現在可以和他同台演出,這些都是我很珍惜的演出經驗。

中國報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我參與中國報舉辦的《月耀安新》中秋嘉年華活動,在課室裡等待登場的時候,無意間抬頭望一望窗外,才發現外面人潮洶湧!後來看新聞報導,有逾萬人到來參與,沒想到中國報辦的嘉年華會有這麼多人來……

十方祝福 見證七十年輝煌

有曼妙的舞蹈、有悠揚的華樂、有動人心弦的歌唱,還有磅礡的敲擊──一場雅俗共賞的演出,為見證中國報70週年的成長而展開……

媒體是明燈
照亮文化路

價創學會向來希望,透過文化交流與人本教育促進社會進步。因此,學會著重文化活動,內部文化組裡分有多個小組,鼓擊樂隊、舞蹈組、飛揚音樂隊、管弦樂團、舞獅團、武術團等。

■許錫輝(創價學會理事長)
對中國報70週年的祝福:祝願中國報一紙風行,繼續監督時代的使命,為社會服務。媒體是明燈,希望它能伸張正義、廣開言路,通向光輝燦爛的100歲。

價創學會會員來自各行各業,其中以青年會員佔多數。學會經常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鼓勵會員們透過參與,塑造健康生活及創造正面的價值觀。尤其現今多數青少年都把時間用在購物、網絡上,參加活動對他們的身心發展、視野開拓有很大幫助。

除了內部常年舉辦文化節、睦鄰親善文化晚會等之外,創價學會也受邀參與多項大型演出,尤其是政府的官方活動,包括1998年共和聯邦運動會。

1998年共運會,學會受到政府委以重任,在共運會開幕典禮上呈獻5000人“人文字”節目。每個人利用手中的彩色牌,拼出289個圖形。若非齊心合力和充足的訓練,很容易出錯,哪怕只要一個人站錯位置或舉錯彩色牌,都會影響圖形的整齊性和美觀。

但是,創價學會的會員們幾乎100%做到了完美,連外國嘉賓都覺得很驚訝,有些人還以為是電腦做出來的。那一次的參與,任何時候回想都像黃金一樣的回憶。

在這具有紀念性的70週年裡,非常感謝中國報對創價學會的支持,給予我們的演出正面的報導。推動文化這條道路很艱辛,但是很欣慰在這過程中,得到媒體的鼓勵和支持,也因為有媒體協助宣傳,讓創價學會的活動取得一定的迴響。

支持藝術配合宣傳

■許成就(大馬劇團Dama Asia音樂總監)
對中國報70週年的祝福:感謝中國報著重藝術文化的新聞報導,這對表演藝術團體來說很重要,沒有媒體的幫忙宣傳,本地表演藝術不是很難走下去,而是根本走不下去。祝願中國報70歲生日快樂!

大馬劇團也會共襄盛舉,在報慶晚宴裡表演中西音樂,讓表演多元化。我們特別選了一首英文歌《You Raise Me Up》,並且邀請陳素碹演唱,她是大馬劇團的駐團演員,我們合作超過二十年,默契不在話下。

《You Raise Me Up》講述一個人成長的開始,在七十週年慶祝晚宴裡演唱這首歌,更顯意義深遠。除了有意義,晚宴演出要輕鬆與熱鬧,才賓主皆歡,所以我們也會演出大家都很熟悉的《卡門》,希望大家看得開心。

報紙的創刊和艱守過程,我是深有體會,因為大馬劇團從1993年成立、1994年註冊、1997年轉型到2005年大轉型,一路走來艱辛,要是沒有媒體和觀眾群的支持,或者就不會有今天。

大馬劇團一開始以華樂做基礎,但我們一直在考慮怎麼樣的演出能走長遠?首先,一定要有觀眾量,所以我們確立“音樂劇形式的音樂表演”,從華語經典老歌開始到後來加入英語色彩,同時吸納英文和華文教育的觀眾群。現在,我們每一個演出基本可以演上20場,就因為擁有一定的觀眾量。

我曾經聽過一個新加坡小型樂隊講述,它們有十位員工,辦公室設在市中心,而租金90%由新加坡政府付費……大馬表演藝術團體沒有這方面的基礎和輔助,開銷全靠演出和賣票。慶幸,媒體很支持表演藝術,願意給予報導配合演出宣傳。

唱老情歌 我的使命

■陳素碹(藝術歌唱者)
對中國報70週年的祝福:走過半個世紀,中國報一路以誠以情報導新聞,一路用文字為社會造福,一路用責任心為大家服務,祝中國報永遠發光發熱。

我是唱西洋美聲出身,2000年開始和大馬劇團合作以來,才開始唱時代曲。音樂不分國界、民族,當音樂一響起,大家都會知道,比如我們聽不懂中國昆劇,聽不懂西洋美聲裡的意大利語、法語歌詞,但是從旋律曲調及表演者的肢體動作,還是一樣能感動。

我喜歡唱歌,任何音樂類型都想嘗試,中國藝術歌曲、時代曲、西洋名曲、流行歌曲……音樂就在我的生活裡,呼吸裡。

因為父母的關係,我開始唱老歌、喜歡老歌,慢慢的唱老歌變成我的使命,那個時代的歌曲裡只會“憂傷”或“痴痴的等”,不會說“我恨你”。能在中國報晚宴上演唱時代曲,對我來說是很享受的表演,我希望讓更多人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優雅人文、文化。

在情感上,時代曲離我近一點,因為小時候聽過。西洋美聲則像恐龍時代的文化,我看不到它,但它有固定的型,比如音質要這樣、要這樣唱,不像就不是了。

演唱時代曲需要做很多功課,從中揣摩有個人個性理解和詮釋方式。比如,很多時代曲都是電影裡的歌曲,要看很多電影,在唱的時候就比較能夠了解歌曲的意境,以及當時代的唱法、語氣等。

無伴奏合唱為報慶獻聲

■白潔瑩(The Singaholics團長)
對中國報70週年的祝福:七十年的耕作,七十年的汗水,七十年的成就,The Singaholics祝福中國報在辦報路上,有更多讀者追隨,未來再創輝煌!

The Singaholics是無伴奏合唱(a cappella),意思是“沒有樂器伴奏的純人聲合唱”,它源自於中世紀的宗教音樂,今天無伴奏合唱已發展到不同的音樂領域,包括流行曲、古典音樂、爵士等。

配合中國報70週年報慶晚宴的重大日子,我們重新編排大家都很熟悉的西洋歌曲和中文歌曲。而且,邀請加影育華國民型中學一起參與大合唱,增加晚宴的熱鬧氣勢。另外,音樂老師也特別邀請在英國的大馬朋友重新編曲,希望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The Singaholics的團員皆是八打靈公教中學在籍學生、畢業生,2011年由一批在藉中學合唱團學生成立,每一年會到酒店、購物廣場唱聖誕歌。至今,合唱團有逾三十位團員,除了接洽演出,也參加合唱式的比賽,去年就奪得了峇厘島國際合唱賽的兩面金牌。

我們的音樂風格傾向於爵士和流行音樂,因為這兩種音樂類型能做比較多的變化和創新,適合年輕團員的愛好興趣。基本上,我們不是傳統的合唱團,可以根據演出內容做表演調整,比如邊唱邊跳,只要合聲在,合唱團唱歌配跳舞並不難。

帶領合唱團不容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團員的難處才不會強人所難,比如學校有活動、要考試,沒有時間做合唱練習或綵排。

人手鼓陣 號令天下

“手集團敲擊組”於1997年創立,由一群熱愛鼓藝以及專研當代南方獅鼓的年輕鼓手們所組成,是馬來西亞首支自資及以企業方式來經營的專業敲擊鼓團。

2001年起,他們開始結合舞蹈、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南方獅鼓,廿四節令鼓;西方敲擊樂,以及馬來西亞多元民族文化的印度傳統絃樂器Sita、傳統樂器如甘美朗 (gamelan) 、瑞巴納碗鼓 (rebana) 、皮影戲等,為鼓樂發掘深度和豐富的色彩。

2005年手集團成立表演藝術部、劇場音樂製作部和教學部;分別負責制定手集團演譯路向、劇場創作和教學系統的設立;教學部更致力於推廣馬來西亞獨特文化“廿四節令鼓”。

近年來,它們亦多次受邀到國外演出,如香港、新加坡、泰國、台灣等地。同時,更獲邀出席參與比利時、荷蘭、澳洲、希臘等各國際藝術節。

大馬記者厚道,報導正面

一首創作歌曲能紮根深植,為人所傳唱,很不容易。身為本地歌手,演唱時光迴廊裡的一些經典本地創作,他們有自豪感。

■黃一飛(歌手)
對中國報70週年的祝福:作為大眾媒體,如果沒有英明的人在帶領,很難繼續往下走。所以,趁這難得的七十週年,祝中國報如社會明燈,春秋筆法,老總英明!

聽到中國報老總說,想在報慶晚宴上做一個現場演奏的表演環節,演唱本地創作,既然老大叫到,有時間就配合,這是難得的合作,也可以和久違的音樂舊雨見面。所以,叫我做什麼就做什麼,儘管來吧!

作為本地歌手而言,我覺得很自豪,因為本地創作一直以來陸續出現不錯的歌曲,不只是傳唱至海外,也被海外歌手演唱,加上還有娛協獎、媒體向國際推薦優秀的本地創作,大家都很愛護、珍惜本地創作。

要留下一首歌,而且為人傳唱真的很不容易,所以能在報慶晚宴上演唱經典的本地創作如《唱首情歌給誰聽》、《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小薇》等,我感到很驕傲,雖然還不清楚是合唱還是獨唱,哈!

與記者結為好友

我在年輕的時候就知道中國報,踏入娛樂圈之後開始接觸及認識不同的記者朋友,比如記者會、專訪、活動裡,從最初的工作接觸到最後變成朋友,也是很難得的緣分。

我很感恩媒體給歌手們大篇幅的報導,而且是正面的報導。有一年我到台灣宣傳《一百萬》專輯,台灣同事問我:“你有沒有比較奇怪的新聞可以炒?”但是,我翻查過去關於我的訪問報導,發現全都是正面的新聞。

從70、80年代開始,我一直都在收集關於自己報導的報紙。現在回想起來,很慶幸大馬的記者朋友都很厚道,寫的都是正面的報導。

薛炳進積極投入綵排中。
薛炳進積極投入綵排中。

不只是報紙記錄我的成長

■Jin薛炳進(歌手)
對中國報70週年的祝福:祝中國報吉祥如意有福7,萬事順利有運7,財源滾滾有財7,70如虹創奇跡。

我有自己的樂隊合作班底,但是這一次能在中國報報慶晚宴中和更專業的音樂老師、樂隊老師合作,讓我學習不少新的東西。比如綵排空檔和他們閒聊間,了解我不熟悉的一些經典歌曲的背後故事,比如上海時代曲《不變的心》、《玫瑰玫瑰我愛你》、英語名曲《How Deep Is Your Love》等。

在音樂老師的安排之下,除了和歌手們合唱七十年代的中英經典歌曲,我也獨唱本地創作《純文藝的戀愛》,而且是在live band配合之下自彈自唱。

特別的是,樂隊老師把這首本地經典歌曲改編成Bossa Nova風,賦予新的味道。據悉,還會配合歌曲播映本地電影《初戀紅豆冰》的短片,感覺很新鮮。

閱報,父子溝通橋樑

除了歌手,我也和中國報記者張凱翔合唱。他對舊曲的了解比我多,所以我可以請教他,哈!我們在演出會議時見過面,綵排的時候私下和他閒聊,比如分配歌曲等,互動滿多。

對我來講,中國報不只是一份報紙,也是記錄我成長的軌跡。小時候家裡就是訂閱中國報,記得以前一翻開報,就是先看娛樂版,當時不懂事,對社會新聞、國際大事都沒有興趣,哈!

中學時期,因為認識了青少年組織“馬六甲年少情”發起人林欽為,通過他接觸和參與“年少情”活動,包括營歌歌曲創作、錄唱等,後來開始接觸娛樂圈。

三、四年前,我還跟著中國報馬六甲辦事處到老人院義唱,對中國報,尤其是馬六甲辦事處,一點也不陌生。

另外,最近這幾年父親退休,早上跑完步之後,他會坐在客廳裡悠然看報紙。我也會湊過去,互相問:今天看了報紙嗎?今天有什麼新聞?無形之中,中國報變成了我和父親溝通的其中一個方式。

它是我飯後甜品

馬嘉軒和王明麗曾經合作歌詞創作,現在即將合唱上海時代曲。
馬嘉軒和王明麗曾經合作歌詞創作,現在即將合唱上海時代曲。

既是歌手又是讀者,能以自己的專長向喜歡的媒體致敬,她們期待中夾雜著緊張、興奮……

■馬嘉軒(歌手)
對中國報70週年的祝福:70歲生日快樂!

我對中國報的印象就是最快、最準、最精彩!一想到要得到第一手或最火辣的消息,我就會想到中國報。而且,我非常喜歡中國報的排版,有創意,一目瞭然。我更愛中國報的娛樂版,色彩繽紛,讓我在閱讀八卦的時候更加心花怒放!

當我接到通知有份參與中國報70週年報慶晚宴演出的時候,心情很興奮,因為即將擁有更多機會到不同的城市唱歌給大家聽,而且還可以和大家一起共襄盛舉,真是難能可貴的經驗。

一直以來,我都有閱讀中國報晚報的習慣。自從在吉隆坡生活後,每天傍晚都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在外享用晚餐之後,都會慣性的到附近報攤購買一份中國報晚報,當作飯後甜點。

加入大家庭表演

說真的,我大部分的中文或一些文字的書寫,都是被中國報訓練出來的,呵。中國報較全面的報導讓我在閱讀過程當中猶如身在現場;中肯又真實的報,也讓讀者獲益良多。

身位藝人的我更期待閱讀中國報的娛樂版,因為裡面報導的娛樂新聞都是最新、最快、最辣!想要知道更多有關藝人的一些八卦,或不為人知的花邊新聞,中國報是我最佳、最棒的選擇。

更榮幸的是,身為中國報讀者的我,還有機會加入這個大家庭,成為報慶演出的一分子,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在參與過程當中,我也認識了更多中國報的“幕後推手”,他們的團隊精神讓我非常敬佩,謝謝他們對我們歌手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們在參與的整個過程非常享受、非常愉悅!!

■王明麗(歌手)
對中國報70週年的祝福:希望中國報繼續以最誠懇的態度,帶給馬來西亞人民最真切的報導,業績年年增長,創造接下來更輝煌的70年!

蛇吞人事件20年後仍記得

能夠參與中國報70週年報慶晚宴演出,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因為我從小就是中國報讀者,印象中的中國報,就是會以大膽的標題、確實的報導吸引讀者,我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照片的訊息傳達直接,所以比較吸引我注意,中國報的報導經常是圖文並茂,一些大事件如海嘯、大地震、飛機失事等事件,我都非常關注。

印象很深刻的是在二十多年前發生的“大蟒蛇吃人事件”,頭版就是受害者肩膀以上被蟒蛇吞噬的畫面,至今還是震撼著我。

表演組曲

在這一次的中國報報慶演出當中,歌手會以不同年代的形式向中國報致敬。我參與的部分是歌舞昇平夜上海、60及70年代經典英語組曲部分,包括獨唱及合唱形式,讓大家回顧不同年代。

當中,我會和馬嘉軒、薛炳進等多位歌手合作。我們是多年的朋友,之前通過十大義演而認識,私底下有聯絡,偶爾還會相約吃飯。

在音樂上,我和她曾經合作歌詞創作《My Love》,兩人滿有合作的默契。舞台上的合作更是不少,但是鮮少演唱上海時代曲,個人很期待這次的表演。

歌手記者同台演出

歌手和媒體平時的立場對立又共存,但是挾著中國報70週年晚宴的熱鬧,難得一同持麥歡唱……

■黎升銘(歌手)
對中國報70週年的祝福:希望中國報不只有一個七十歲,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無止境的七十歲。祝福一個人說長命百歲就足夠了,但是祝福中國報,我希望它能夠千歲、萬歲。

這是一個滿特別的演出,會以樂隊現場伴奏以及無伴奏一起呈獻很好聽的上海時代曲,如《夜上海》、《玫瑰玫我愛你》等。這些歌曲我沒有什麼機會唱,但是也不會陌生,因為小時候就聽過爸媽哼唱過。

最近因為參與十大義演,錯過之前的試音,但是我私底下有做準備功課,比如把歌詞背熟、聽網絡版本,從中揣摩不同的方式來演繹……不過,記憶最深的還是在以前聽爸媽播放上海時代曲。

一受訪,備受關注

我也會和中國報的同事一起呈獻演唱。這個合作概念很特別,讓兩個不同工作崗位的人,做音樂性的結合,到底會爆出怎樣的火花?

我和中國報有一個特殊的緣分。從出道到現在,只要是我受中國報專訪,刊登後很快就受到朋友的關注和問候,他們會問你怎麼啦、哦原來你……由此可見,中國報在馬來西亞擁有許多讀者,特別是對於娛樂圈或藝人來說,它絕對是受到關注的報章。

之前我跟隨中國報同事跑了幾場外圍的報慶活動,看到很多人到來祝賀,也聽了許多中國報創刊至今的故事,覺得七十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請一定要繼續堅持和努力,再做第二個、第三個七十年。

抱著學習心態讓微笑更美!

20161113main06

■林淑慧(中國報吉隆坡總社記者)
對中國報70週年的祝福:希望公司的業績上升,成為全國第一的報紙。

其實,我不知道為什麼公司會選中我參加報慶的演出,可能是之前參加過公司內部的表演比賽吧……既然公司願意給我機會,我希望不辜負公司的期望,克服自己的不足,做出最好的表演。

我是著學習的心態參加演出,畢竟我沒有舞台表演經驗,也不敢提出什麼要求,能把分配到的事情盡力做好就好。

音樂老師安排我和李尤莉合唱《永遠的微笑》,都是我非常不熟悉的上海時代曲。為了惡補,最近在開車的途中反復聆聽歌曲音檔。

要和專業歌手合唱,難度更高,加上還沒有試過一起練唱,有點緊張和擔心……不過,李尤莉是專業歌手,相信會願意遷就及配合我。

如訪新聞一般表演要寫實

■張凱翔(中國報馬口辦事處記者)
對中國報70週年的祝福:中國報再接再厲!雖然目前經濟低迷,但身邊很多朋友都很支持中國報。

我很期待,也很自豪被公司選中在深具意義的報慶晚宴中表演,而且還有許多專業藝人參與其盛,屆時或能從中偷師。

雖然我之前參加過大型歌唱比賽,但是多數比賽都採用kala播放版,鮮少有現場樂隊伴奏。這一次,有我期待已久的live band伴奏,所以會很享受整個過程。

根據音樂老師的安排,我會和黎升銘、薛炳進兩位歌手合唱。在之前的試音中,和炳進稍微討論和配合一下,比如歌曲要如何分段。他人很隨和,是一位很有音樂天分的年輕人。

老師有說過,演出服飾需要配合歌曲的內容和意境做配搭,比如演唱上海時代曲,就要還原那個時代的服飾打扮。我會從過去參賽的服飾裡,挑選適合的做重新搭配,努力呈現真實的上海風情;如同新聞一樣,要據實報導。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