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鹏:杂乱有章──学则须疑
某友最终决定把孩子送入国际学校。国小是完全不考虑的,对国家教育的信心是零,啊不,负数。华小本是首选,为什么却改成国际学校呢?
“我的孩子喜欢问问题。”他说。
“难道在华小就不能问问题吗?”我问。
也许的确有些困难,他担心每班学生人数过多,老师应付不来。他对华小的记忆停留10年前吧?每班逾40人。近年来华小学生人数下降,上课情况“好转”(如果学生少了算是“好转”),但老师的负荷还是比其他学校重。他怕他的“问题儿童”发问太多,惹骂,国际学校班级人数较少,学习气氛好些。
此外,我们始终对填鸭式教育有不良印象。离开校园已久,不知道是否情况依然。在中、小学的日子,都是老师说、学生听,互动极少。老师问问题,学生通常鸦雀无声,仿彿出头者死。有一回老师在班上开骂,责怪我们不回答她的问题,后来有一个同学“勇敢”举手回答,但答案不中听,又中骂。果然出头者死,此后依然没人敢回答问题,更没人愿意提问。
能问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那表示学生在吸收知识后,有思考、有消化。我始终认为在中小学时期传授知识是次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学习,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独立学习很成功了,当年我那陈同学下课时谁都不搭理,很独立的坐在原位,嘴里唸唸有词,死背科学课本。他知道考试时只要原原本本把内容呕回出来,得A不是问题。但他充其量只算是个人脑Copy或Paste Clipboard,到底学到了什么?
缺乏批判性思考有什么后果?脑残。
只能接收资讯,无法处理资讯,身边有好多这样的Clipboard人,在网上看到吃汉堡包能减肥,就相信吃汉堡包能减肥,也不想想逻辑对不对,也不想想那科学研究其实是快餐店赞助的。在工作上,Clipboard人就只能照指示执行,就算指示不合时宜,他不会提问、不求变通。我怀疑,这些丧尸都是我们教育系统下的副产品。
国际、私立学校未必就一定好,有利可图之事,浑水摸鱼者多。政府体系下的学校也有好些是出类拔萃的。我在华小、独中毕业,自问脑筋还不错,不会轻信吃汉堡包能减肥。但也许这归功于我写作,必须长期从多角度探讨一件事,建立了不同的思维模式。我和某友讨论的结论是,无论孩子去什么学校,家长都不能把教育的责任推卸掉。就批判性思维这一块,必须常常刺激孩子思考,问他们问题,也引导他们发问。只要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建立了,才可能真正做到终身学习。
只要能学习,那么环境再恶劣,他们还是能想办法找到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