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新國高職回家種菜 高材生棄筆揮鋤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辭新國高職回家種菜 高材生棄筆揮鋤

為了做堆肥,蔡奇瑞與伙伴們,輪流駕羅厘到各餐館收集廚余。
為了做堆肥,蔡奇瑞與伙伴們,輪流駕羅厘到各餐館收集廚余。

獨家報導/攝影:黃春梅
(新山15日訊)本地高材生擠進新加坡高級公務員行列,卻甘願放棄年薪近百萬令吉的擢升機會,毅然選擇回鄉種菜,當個“快樂農夫”。



37歲的高材生蔡奇瑞,自小天資聰穎,中學時取得新加坡政府的亞細安獎學金,之后進修碩士文憑,再取得李光耀公共政策大學獎學金。

雖然這些獎學金,都沒附帶須要為新加坡政府工作的條件,但他之后為新加坡經濟發展理事會效勞,帶領國際組織計劃部門,與國內外的非政府組織接洽。

這絕對是人人稱羡的一份高薪工作。蔡奇瑞開始時也很享受這工作,后來因為工作壓力太大,他在33歲那年,體重不斷增加,高血壓、高膽固醇等疾病隨之而來。



他的工作表現良好,當時主管建議擢升他調派到招商部門,屆時,薪水可達七八十萬令吉,且可直接獲得新加坡公民權。

蔡奇瑞考慮許久,認為這樣的工作不適合他,決定辭職,尋找新方向。這讓他開啟了人生的另一道門。

尋找新方向

由于時間多了,他回到老家新山常與舊同學聚首,包括一名曾在西藏義診的醫生老友,大家聊起身邊的人年紀輕輕,健康就出現各問題,想必絕非偶然。

他們興起種植有機菜的念頭,就這樣一拍即合,蔡奇瑞便回到老家的田園,目前就在已過世父親的荒地上開墾,種植有機菜。

蔡奇瑞接受《中國報》訪問憶述,母親一度反對他下田種菜,因為他與朋友沒有相關知識,因此他們只有輪番拜訪師父尋找合作伙伴,久而久之,其母親都受感化加入“遊說團”,最終感動師父與他們合作。

天天到餐館收廚餘

為了做堆肥,蔡奇瑞換下襯衫駕起羅厘,天天到酒店與餐館推著滾輪塑料桶收集廚余。

蔡奇瑞與伙伴于去年1月,在父親位于新山甘拔士的半英畝土地種菜,兩個月后,雖有不錯收成,但師父認為還是必須做堆肥,才是長遠之計。

剛好有一名朋友願意借出位于烏魯地南萬孚新村的土地,他就開始學做堆肥的過程。

蔡奇瑞在友好的協助下,開始頂著烈日開著羅厘,天天到一些酒店與餐館收集廚余。

剛開始時,由于餐館員工沒有分類的意識,就當垃圾處理,所以他載回來的廚余,有時甚至有紙尿片,經過多次溝通,情況才改善。

為了讓堆肥菌種多樣化,除了蔬菜,如今他還需要海鮮及蚌殼類,因每種物品可產生不同的菌種,也唯有不斷豐富菌種,才能讓堆肥更肥沃。

動員社區力量
參與自給自足

蔡奇瑞經營農場的理念十分特別,也就是動員社區力量,大家齊心協力為農場耕耘。

他透露,這類方式在日本、韓國及歐美國家已盛行,即一個小社區會在區內開闢菜園,參與的家庭自給自足,最重要是採取全天然種植法,大家都吃得安心,孩子們也有個充滿大自然氣息的玩樂天地。

他說,農場初始時只有6個家庭參與,也就是6名發起人的家庭,至今在口耳相傳下,已有70個家庭參與,每戶家庭每半年繳付2000令吉,每星期六到甘拔士菜園取8種菜,大家同甘共苦,豐收時盛豐一些,欠收時就少吃一點。

“這些家庭偶爾也會到農場當義工,我們也有一些班蘭醫院介紹來的癌症病人來當義工,希望大自然可以給予他們另類的治療。”

泥土肥沃蟲害減少

善用廚余,甚至可以解決全球氣候暖化的問題!

蔡奇瑞分享他看過的一篇文章。

“泥土在發展及大量農藥使用下,不斷流失,但其實泥土和海洋就是最好的二氧化碳吸附器。我們可通過堆肥還原大地,這不只可以減少垃圾,還可以肥沃土地且讓它吸附更多二氧化碳,一舉多得。”

他說,現今農場的首要任務就是讓泥土重回肥沃,這像一個強壯的人一樣,可以有自身的抵抗力,而他就發現種下的蔬果蟲害越來越少。

“因為當泥土肥沃,植物會強壯,如蕃茄的皮會增厚,昆蟲就難以入侵。”

目前農場開業已近兩年,菜奇瑞依然過著沒有領薪水的日子,但他甘之如飴,住在家里又可天天看到母親,最重要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友為理想奮鬥,他覺得錢不用多,夠用就行。

取名福樂吃得安心

蔡奇瑞與友人的有機農場,取名為FOLO(For Our Loved Ones),中文直譯為福樂,農場的“座右銘”就是“認識你的食物,了解你的農夫”。

蔡奇瑞透露,現今的蔬菜供應鏈中,農夫飽受中間人剝削,價格被壓得很低,農夫為了生存,也只有使用大量農藥,讓蔬菜不受蟲害,保持產量。

“根據歐盟2014年的食物農藥殘余報告,一般的歐盟國家蔬果的農藥殘余,只是數巴仙,但我國在發展中國家排行第一,高達38.9%的蔬果有農藥殘余,等于每十棵菜中,有4棵有問題,比例極高。”

“所以吃菜變成了慢性毒藥。這是違反常理的事,因為蔬果不該只是食物,而是我們的療癒丹,滋養身體。”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