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华:芬兰教育
那天在咖啡店里和友人聊起,以前读的书,到底读了什么?
高级数学、化学、物理等,是超级难。方程式一个又一个,不了解它个中的原理,只能靠死背;死背出来的成绩当然不会好,对这类科目的兴趣,也会逐渐减少,最终,它只不过是获得好成绩一个踏板。
人家说学以致用,但是这些方程式、微分法、三角函数、化学原理等,对未来在社会上,又有什么用?
好比一个面包师傅,要三角函数来干什么?一个记者,懂得微分法和化学方程式又怎样?
不是工程师、不是化学家,这类“深奥”知识,只能抛脑后,那么过去读书得那么辛苦,为的是什么?
除非你一开始就认清未来的出路,要当工程师的,好好钻研物理及高级数学,想当翻译的,读好各语文科;但是,大多数人,对未来是恐慌的、朦胧的。
学校的教育,并没有教育学生如何应对未来;学习知识、背方程式,是远远的不足够的。
芬兰,一个以良好教育体制见称的国家,常常是各国教育部学习对象,它最近把数学、历史及物理等科目删除了。
课堂上,看不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一堆看不懂的方程式,也听不到老师念着令人感到乏味的历史课文。
省下时间发掘潜能
芬兰人打算采用“主题式教学”,从小训练学生通盘式思考、触类旁通的概念。
上课不仅仅是读书,学生将通过各类主题,先一步“学以致用”,如“在咖啡馆工作”的学习主题,学生将应用英文、经济和沟通技巧等。
学生在16岁时,就该了解自己的未来目标,钻研相应的主题或现象。根据这个方法,学生不会在不知目的之情况下学习物理或化学,并可省下更多时间,来发掘自己潜能。
好比想当厨师的,能及早钻研各类料理知识,知道什么烹调方式,才会让食物美味,怎么样的管理,才能应付客源庞大的餐厅?这些,都要学。
看回大马教育,学生们埋在课本拼成绩、拼学业,还不时发生成绩不好而轻生的遗憾事情。
学那么多,以后未必用得到,要学,不如学芬兰,学学对未来有确实帮助的知识,而不是一味地把方程式塞进学生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