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閱房‧這個國王關愛孩子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童閱房‧這個國王關愛孩子

《好心的國王:兒童權利之父ーー柯札克的故事》 文、圖:湯馬克包格奇(波蘭) 譯:林真美 出版:親子天下
《好心的國王:兒童權利之父ーー柯札克的故事》
文、圖:湯馬克包格奇(波蘭)
譯:林真美
出版:親子天下

特約:子若 [email protected]
今日焦點:湯馬克包格奇(Tomek Bogacki)



在今天的國際兒童日裡,讓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閱讀敘述兒童權利之父柯札克的一生,以認識在遙遠那方的那個遙遠年代裡,有個人為捍衛孩子的權利而盡心盡力,甚至不惜為了他所珍惜的孩子,而交付自己的性命!

年終學校假期將近,全國各地的小學生,相繼度過他們每年引頸長盼的兒童節。每年這一天,學生不只不必上課,他們最期待的,是欣賞同學們的舞台演出,品嚐班上同學個別帶來林林種種吃的、喝的,一起歡天喜地度過只有小學才有的兒童節。

讓孩子在如此和平、幸福、關愛、相親的環境下成長,這是孩子本應享有的權利,也是成人理應履行的義務之一。世界各地的兒童節陸續過了,但屬於兒童的節日不只有這個,你可知道,每年11月20日是國際兒童日(Universal Children’s Day)?

這是一個由聯合國在1954年發起成立的紀念日,目的是促進儿童保護、福利和教育等事業發展,同時也紀念1959年與1989年的11月20日,先後通過《兒童權利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Child)和《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即將在今年杪卸任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曾說過:“我們不會落下任何一名兒童,包括被剝奪自由的兒童。 ”這是聯合國給孩子許下的承諾。是的,世界上每個孩子不應該因為他或父母的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而受到不平等對待。

提到《兒童權利公約》,不能不提今天推薦的繪本《好心的國王》(2009年)裡的主人公雅努什柯札克(Janusz Korczak,1878年~1942年),他被世人稱為“兒童權利之父”,那是因為當年制定兒童權利公約的內容時,深受他的影響。

在今天這個具有深意,卻又不獲家長注意的日子裡,跟大家一起共讀這本書,讓大家認識在遙遠那方(波蘭)的那個遙遠年代裡,有個人為捍衛孩子的權利而盡心盡力,甚至不惜為了孩子而交付自己的性命。

改善孩童生活為目的

柯札克於1889年在波蘭首都華沙出生,他的本名是亨里克高德密特(Henryk Goldszmit),柯札克是他後來經常書寫文章時用的筆名。

他生來有一顆慈悲心,自幼就幻想自己可以當上國王,而他當國王的目的不是為名利與地位,而是要保護所有孩子,他幻想他為王的國度裡,沒有小孩是受到不公平對待的。

在現實世界裡,他沒能當上國王,並引來父母的擔憂,只有奶奶懂他。就這樣,他的童年歲月遭遇過國家被俄國佔領,被強制講俄語;父親的去世以致家人為生活奔波。

這些人生最初最早的生命歷程,讓他確定往後要以改善孩子的生活為終極目的。於是,他學醫並成為一名小兒科醫生;他不只是拿醫生的聽筒,他還自己辦報,內容是邀請全波蘭的兒童投稿,孩子的報紙由孩子來完成。

他也提筆疾書,積極發表大量關於兒童教育與孤兒院的所思所想,甚至創作廣為人知的《麥堤國王》(King Matt the First)和《孤島上的麥堤國王》等兒童文學作品,更在電台當起主持人,鎖定的聽眾是孩子,他也是他們的心靈導師。

柯札克自幼看著那些活在貧窮線上的孩子,激發他立志改善他們的生活。
柯札克自幼看著那些活在貧窮線上的孩子,激發他立志改善他們的生活。

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柯札克一生經歷三次戰爭,在顛沛流離不和平的日子裡,他一路勇往直前,最終先後開了“孤兒之家”與“我們的家”,在這兩所以他為中心的孤兒院裡,他落實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理念;孤兒院裡設有兒童議會、兒童法庭、兒童辦報,全力推動以大帶小、以尊重為原則、以愛傳承,並以此軸線建立兒童這個大家庭。

在孤兒之家的孩子享受到愛與被愛、珍惜與被珍惜的權利,柯札克甚至抽出時間為臨睡前的孩子說故事,平時還與孩子一起做針線、木工、種菜、運動、玩游戲和到森林踏青呢!

柯札克這一連串舉動,正是當今國際兒童日裡,再三強調的核心思想ーー增進兒童之間的了解、建立廣泛的友誼,以及促世界兒童的福利。在那個紛亂的年代裡,柯札克憑一己之力做得到,現在的我們,沒有理由延續不了他的精神與使命。

為了孩子拒絕離開

當柯札克與他的孩子,在孤兒院裡過著他們應有的生活狀態時,孤兒院牆外的局勢,卻是一天比一天糟糕。直至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來了!他跟他的孩子被逼搬進高牆裡窄迫的猶太區,從此再也看不到華沙的街景,他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拒絕佩戴充滿歧視的“星星”標誌。

他的很多朋友想方設法要把他救出猶太區,但他都一一拒絕了!儘管裡頭物質條件差、生活困頓,他每天要為尋找食物、金錢和藥物奔波,卻誓死不離開他的孩子。他愛孩子更勝於自己的生命啊!

1942年8月6日,他被令走出猶太區,其身後是排得整齊的孩子們,目睹過這個場面的人都說,他們出奇地平和。殊料,這一次他走上的是一條不歸路!因為納粹滅種計劃,柯札克跟孩子們最終在離華沙80公里以外的遠處,共赴黃泉。

閱讀到這裡,平靜的心難再續,內心被激起起波瀾頓時奔騰,淚水情不自禁奪眶而出。

繪本裡和現實版中的柯札克與他的孩子們。
繪本裡和現實版中的柯札克與他的孩子們。

平穩筆調敘述一生

此繪本的圖與文,出自湯馬克包格奇手筆,他也來自波蘭,或許是這個特殊背景,由他來創作此繪本最適合不過,也最有情感。他的圖與文,帶我們回到那個我們錯過的年代。孩子們一起沖涼、吃飯、嬉戲的畫面,在那個戰亂年頭尤其珍貴。

這個故事用安靜平穩的方式敘述,以及溫潤沉穩的色彩,帶出柯札克64年人生裡的所作所為。這繪本很薄,故事卻很紮實,它告訴我們,人的一輩子很短,卻可以活得很厚重,而生命的結束可以輕如鴻毛,也可以重如泰山。

柯札克跟他的孩子不再出現,但他的精神卻存活了下來,並一直支撐著那些素未謀面的世人,繼續勇敢堅定地活下去,從他身上傳遞下來的,是一股溫暖沉穩蘊含著無限大的力量。

柯札克最終還是實現了他兒時的夢想,當上屬於所有孩子的“國王”,並且畢生活在不畏懼也不退縮的日子裡,直到生命的盡頭,令人肅然起敬!

【小小背景】  

1950年,湯馬克包格奇出生於波蘭的小鎮科寧(Konin),14歲舉家遷居華沙,在華沙藝術學院完成學業。1973年開始從事繪本創作,帶著夢幻及詩意的特殊筆觸,頗受國際注目。

除了創作繪本,也從事繪畫、雕刻、平面設計、舞台設計等工作。喜歡旅行,並曾旅居倫敦、佛羅倫斯、斯德哥爾摩、阿姆斯特丹等城市。

最後,他來到紐約,因為喜歡那裡,便在長島定居下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