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依钊:乐活自健──预立生前医疗遗嘱 | 中国报 China Press

萧依钊:乐活自健──预立生前医疗遗嘱

“我的病,还能医好吗 ?你要坦白告诉我。”面对着患晚期肝癌的大哥的逼问,我不敢欺瞒他,只能缓缓地摇头。



他冷静地思考了一晚,决定结束在中国的治疗,回到老家静养。一周后,他胃出血,被送入马大医院。住院期间,他拒绝一切创伤性治疗,特别声明不要插管或气切。在胃出血被遏止后,他坚持出院回家。两周后,他在家里平静地往生。

我理解他为何不要气切。因为他的一位老友在5年前也是患晚期肝癌,在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困难后,被转进加护病房急救,医生立刻替他插管,接上呼吸器,两周后在医生建议下接受气切(即在气管切一个洞,然后置入通气管,建立气管与外界的通道,让病人可借由这个通道呼吸与抽痰)。

结果没想到,老友在手术后形同植物人,大哥去探病时,看着躺在病床上意识不清、全身插满管子的老友,心里暗暗发誓,自己以后决不接受气切或胃管灌食。



老友一个月后去世,却让妻儿背负医药费造成的债务。虽然气切是某些情况下的必要医疗手段,但并不适用于每个病人,应视个别病人状况而定。

现代医学界有越来越多医生在推动安宁疗护。他们认为,若病人年事已高、已长期卧床、心肺功能不佳,或者得到末期无法恢复的疾病,气切其实对病人没有太大帮助。如果病人有机会复原,才考虑做气切及后续的长期呼吸照护。

有“台湾安宁疗护之母”美誉的赵可式教授指出,医护人员为让家属安心努力急救,却也令病人临终前痛苦万分。

赵可式举出了一个例子——老先生出门买报纸后未再回家,太太循线到便利商店询问,才知老伴路倒,被送进医学中心加护病房;医院当时已为老先生插管,太太曾任安宁病房志工,认同安宁理念,伤痛之余,要求医院拔管,让老先生回家。

另一位名医叶金川在《如果有一天,我们说再见》收录的一文中写道:“儿子们,记着:如果我没醒过来,不要串通医生凌迟我!我想活得精彩、走得帅气,不要管子,有气切管、尿管、胃管,怕走得牵绊;停止维生治疗吧!多拖几天,并不会增添生命的色彩。”

现代化的医疗服务,让现代人想要“自然死”都变得困难,不能吃就胃管灌食,不能呼吸就插气管、气切。

看来我们若要在人生最后一段路活得有尊严,就必须预立生前医疗遗嘱,说明不要在生命结束时,插著鼻胃管或静脉输液管,不要在心脏停止时,接受心肺复苏术,或在停止呼吸时戴上呼吸器。

祝福文化总编辑,终身义工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