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泰利:大選近了,然後?
我剛剛讀完龍應台的“傾聽”,一本匯集她多年南下北上,在港台海外針對不同課題演講的結集。龍應台觸及更多的是文學、歷史對一個國度乃至人民的思維和舉動的影響和啟發。
然而,更吸引我的,是她在其中一個章回談到香港這個英國前殖民地的進度與步履。
我邊讀邊思考,因為,作為馬來西亞的一分子,我們,也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而且,比起香港1997年回歸中國,馬來西亞還早了40年擺脫殖民地的身分。
馬來西亞曾經是英國其中一個殖民地,是已經無法改變改寫的歷史,好?不好?應不應該?這些問題已經不重要、不存在了。
英國人的遺產
綜合前輩等的口述,如果我把殖民地時代比喻為酸甜苦辣皆有,我想他們會認同。
我沒資格在這裡描述殖民地時代的日子,因為我沒經歷過,但我可以確信的是,英國在離開馬來西亞的那一刻,留下許多珍貴的資產、機制、法律、文化、制度和產業等,給獨立後的馬來西亞,作為非常重要的依據和參考。
因為,那時候的馬來西亞,對於這些還是很缺乏的。
於是,馬來西亞充分善用與引用這些珍貴實用的底蘊,作為興邦振民的信條。
走到接近2017年的今天,據說,我們就要進入一個遊戲的輪迴:大選。
不過,對我來說,在馬來西亞,大選是一件好“很好玩”的事。
原因不難說明,當完全沒有大選氣氛,也總會有許多焦點議題可以爭議、炒作,有時候你追我趕,有時候的立場就換一換。
當所謂“大選已近”:那還要說,不就是針對大選窮追猛打,拉票造勢。
這跟前面所說的殖民地有何干連?有的。
答案在你心裡
看看我們的政治體系、還有搞政治的人,經歷一代又一代,到今天,他們是否已經“決然成熟”?是否具備一個政治家的涵養和風範?
答案在你心裡,我要說的是,人生在世,有時候出問題的都不是制度和機制,而是在制度和機制底下搞把戲的人。
“勵”竿見影:“欣然接受已經發生的不幸,正是走出克服不幸的第一步。”——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