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无不言‧周锦聪:飞翔的小王子──偷,万恶之首
宗教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追风筝的人》主角阿米尔(Amir)生来是一个富家少爷,性格温顺,但他有时候会因为宗教师传达的教义而困惑。
父亲为免他被错综复杂的各类伊斯兰罪行迷惑,尝试为他拨开迷雾:“不管那个毛拉(宗教师)怎么说,罪行只有一种,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你明白吗?”
阿米尔显然不明白父亲话中的意思,父亲只好进一步解释:“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你懂吗?”
阿米尔的父亲对“偷”的憎恨是有来由的。父亲六岁那年,有个窃贼在深夜溜进爷爷的房子,割开爷爷的喉咙,让他一命呜呼。即使凶手过后被处死,但父亲并不能原谅他。
的确,没有比偷窃更十恶不赦的事情了。偷,小至一块橡皮,大至一国的资产,都是不该只眼睁只眼闭看待的。表面上微不足道的“一块橡皮”,一旦得逞,他可能就是国家资产未来的窃贼。
“有权势”的窃贼最让人忍无可忍的是,明明在众目睽睽之下人赃并获了,他还是有办法以三寸不烂之舌,说些似是而非的歪理,把自己的“贼赃”合法化,“舞弊”之下买的贵货说成“不小心买贵了”,“贪污”之财说成别人的“捐赠”,诸如此类。于是你知道,偷窃,让无耻之徒变得更无耻,一不做二不休,只有脸皮厚成一堵墙,他才能躲在墙里,继续无法无天,逍遥法外。一宗偷窃案,可能就引发出伤人案、谋杀案等“变种”罪行,甚至成为国与国展开战争的根源。
我常常告诉我的师范学生,不要小看校园里一宗小小的偷窃案。处理不当,窃贼食髓知味,往后就以此手段获取他所要的一切,说不定有一天成为国家一号盗贼,到时候为师者将情何以堪!
——“我的学生是国家一号领袖”,那是为师者的光荣;
——“我的学生是国家一号窃贼”,为师者不只脸上无光,还可能咬牙切齿,因为遭盗窃的财产中,有一部分也是为师者的血汗啊!
《追风筝的人》/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2003年出版,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已被译成42种语言。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小说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还对阿富汗种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有深刻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