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館‧鄭偉強闖蕩影視圈50載 創造卓越娛樂人生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時尚館‧鄭偉強闖蕩影視圈50載 創造卓越娛樂人生

20161124shishang01



報導:黃美仙
圖:李玉珍、受訪者提供

鄭偉強,從60年代的電影海報畫工入行,到今天能成為每年製作超過7000小時綜藝節目,以及最少500小時戲劇的香港電視台助理總監,這一路走來可是不簡單,樂於做秘撈的他,從中累積了無數寶貴經驗。
他勸勉現代年輕人別怕吃虧、不要計較、勇於接受挑戰,以及不斷學習增值。

電視、電影圈是不少年輕人心目中的理想職業,然而許多人卻對怎樣成功入行和開展事業一知半解。

有的人以為修讀了化妝課程,等於背上插了一對翅膀,前途從此一片光明;有的人報讀髮型設計,以為這就可以與明星、名人攀上關係,成為金牌髮型師,指日可待……



Snips國際文化創意學院(SCCA)創辦人兼總執行長拿督羅明春(Dato’ Mike Loh)為解答大家心中疑團,邀請了香港廣播有限公司製作資源部(美術及化妝/造型)助理總監鄭偉強,為本地有興趣進軍製作及娛樂行列的生力軍,進行一場“美術與劇種講座會”,分享如何能配合美術及劇種,展現美感十足、引人入勝的電視及節目製作。

總結以往,他的“娛樂人生”不但賺取金錢,更難得的是千金難買的“金牌”榮譽。

不斷學習不怕吃虧

從60年代的電影海報畫工入行,到今天能成為每年製作超過7000小時的綜藝節目,以及最少500小時戲劇的香港電視台助理總監,他勸勉年輕人不要害怕吃虧、不要計較、要勇於接受挑戰,以及以開明態度不斷學習。

他在講座會上對製作有興趣的年輕人鼓勵道:“SCCA的眾多課程中,影視、演藝、模特兒、化妝等課程,都是能讓學生進階及提升個人技能的管道。”他更承諾在未來的日子裡,將會安排他的團隊一起訪馬,協助舉辦更多培訓課程,栽培更多新人。

他在分享會上侃侃而談,從初期入行到如何開始進軍香港的演唱會製作,在中港台眾多電視台不斷學習增值,到回流香港無線電視台,參與了不久前才播放完的《城寨英雄》和《律政強人》的點點滴滴,讓出席者聽得全神投入,仿彿自己也歷經了中港台製作行業及文化變遷。

曾在香港無線、亞視,以及台灣多台任職的他,電視業經驗豐富,娛樂台大小節目都有分參與製作,代表作包括台灣收視稱霸的《康熙來了》、《國光幫幫忙》、《小氣大財神》、《上班這黨事》以及《全民最大黨》深得迴響的節目 。

曾經“游走”於港台兩岸的電視圈,造就他熟悉兩地電視領域的運作。他說,台灣電視台的外判製作模式,除了藝人的出鏡機會比較靈活之外,製作水準也因為有競爭而變得很高,這一點與香港的電視文化有所不同。

以「人生如戲」來形容鄭偉強的精彩事業旅程,並不為過。太太卻透露私下的他,非常規律和沉默,每逢星期六必在健身房鍛鍊4小時;平日觀賞電視節目,主要是「審核」製作素質,非常緊繃。
以「人生如戲」來形容鄭偉強的精彩事業旅程,並不為過。太太卻透露私下的他,非常規律和沉默,每逢星期六必在健身房鍛鍊4小時;平日觀賞電視節目,主要是「審核」製作素質,非常緊繃。

平凡中創造不平凡

“所指的外判製作模式,是指電視台很多節目,包括劇集或是綜合性節目,都是由外判公司提供。像香港無線就很強大,有自己的簽約藝人,自己做節目製作。這兩個方式沒有好或不好,都看各自的需求。”

配合FINAS大馬電影發展局主催,由SCCA主辦的“電影大師課程”系列,主要是為對電視及製作事業有著濃厚興趣的年輕人,提供知識技術和親身經歷的分享,讓平凡的他們有朝一日能憑著自己的實力和努力,創造出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拿督羅明春強調:“創辦SCCA的主要目的是,要在平凡中創造不平凡,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憑自己的一雙手,打造出色卓越的人生。未來的SCCA將會是大馬的夢工場。”抱著這個信念,他不時邀請內外出色人物回馬,透過分享會讓更多人了解從事電影、電視事業的點點滴滴。

樂于做秘撈賺取經驗

戲院沒落,卻帶起了另一個娛樂項目──演唱會。“70年代香港出現了台灣華語時代流行曲熱潮,當時許多著名的台灣歌星都聯合起來一起到香港開歌劇團。

“70年代初期,無線電視開設了一家附屬唱片公司‘華星唱片’,開始舉辦如‘華星之夜’的群星演唱會。當時沒有人做過舞台設計,我為了賺取OT就接來做,由簡單的佈景板開始做起。

“當時的銅鑼灣利舞台日間是播放電影,晚間就用來開演唱會。第一批香港歌手是汪明荃和羅文,當時我為他們首次做了升降舞台,反應好到不得了。”

到了80年代,演唱會的反應越來越熱烈,但利舞台只有數百座位,不足以應付大量歌迷,於是把演唱會搬到灣仔的伊利沙伯體育館,掀起了一股演唱會熱潮。

這個時候,也是為化名為“亞井”公然秘撈的鄭偉強,賺取最多實質金錢,及無形經驗的時機。“當時的我堪稱為‘秘撈王’,沒有人要做通宵達旦的工作,我做。千金難買少年窮,我樂於多做多賺取外快。”

從此他多了舞台設計的專長,反正之前不曾有人做過,所以無論怎麼做都沒有對或錯。而每一次任務都有突破、有所增長,都是累積的寶貴經驗。

設計舞台一關關闖

到了1983年,紅磡體育館落成,許冠傑成為首位香港歌手在紅館開個唱。之後,許多天王巨星陸續在紅磡開個唱,並成了身價和地位的象徵。

隨著演唱會熱潮延續至今,已成為香港人生活文化的一部分。“當中我做過最難忘的是譚詠麟演唱會,預售票過於瘋狂,搞到要做中央四面台,並且加開下午場,共連開20場,瘋狂指數爆燈。”

“最勁的莫過於梅艷芳,一次過要做幾個設計,拿到她家中讓她選擇,不過到最後決定的人是劉培基。每位藝人總會有獨特個性和要求,有時這是助力,但有時也會有阻力,願意攤開來溝通,從中培養默契,了解雙方立場。當然,也試過有些歌手是堅持己見,到真正面對問題才肯接受現實。”

“做一個舞台以100萬計,做二十多個機關,還要額外多訂幾天場地來搭建舞台,排場絕對贏盡現時的LED花招。現在我不會去看演唱會了,已經太熟悉當中運作,沒有人做得比我好。當時的年代沒有LED,全靠腦筋去想創意、做機動,現全都被LED取代,而且舞台搭建的速度也快很多。”

他表示,現在都是看時下年輕人如何給他創意,他反而重視為預算把關,分享經驗。

16歲當電影海報畫工

今年67歲的鄭偉強,自16歲便踏足社會,當一名電影廣告海報畫工。當時,一部新片上映前,都需要畫工畫出巨幅電影海報,作為廣告宣傳。

“沒有所謂的興趣或天分,就邊學邊做。有錢的話,就可以做畫家,沒錢的也就背著畫筆和顏料,在畫布上描摹電影海報,也是一樣。因為這份工作,讓我有機會踏入片場,除了幕前,幕後幾乎所有工作都嘗試過。”他們的本事不只是明星肖像,就連大廈、大自然景象,都靠畫筆一一描繪。

然而,隨著社會的演變,手繪海報逐漸被時代淘汰,鄭偉強見時勢有變就到電視台擔任平面設計師。那是他在工業學院(現時的理工大學)修讀夜校時,獲老校,也就是電視台開台元老之一的設計總監,推薦的一份工作。

雖然隨後的巨型噴繪海報保証了高效率,卻難以擺脫千篇一律的視覺觀感。對於感性的影迷,或許會覺得欠缺了發自心底的感動。

“時代就是不斷在轉動,當時的電影院事業開始拆卸,並將迷你戲院搬入商場,時代在變人也跟著改變,就因為身在電視台,反而令我有機會接觸舞台設計,開拓我的另一項專業!”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