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馆‧郑伟强闯荡影视圈50载 创造卓越娱乐人生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时尚馆‧郑伟强闯荡影视圈50载 创造卓越娱乐人生

20161124shishang01



报导:黄美仙
图:李玉珍、受访者提供

郑伟强,从60年代的电影海报画工入行,到今天能成为每年制作超过7000小时综艺节目,以及最少500小时戏剧的香港电视台助理总监,这一路走来可是不简单,乐于做秘捞的他,从中累积了无数宝贵经验。
他劝勉现代年轻人别怕吃亏、不要计较、勇于接受挑战,以及不断学习增值。

电视、电影圈是不少年轻人心目中的理想职业,然而许多人却对怎样成功入行和开展事业一知半解。

有的人以为修读了化妆课程,等于背上插了一对翅膀,前途从此一片光明;有的人报读发型设计,以为这就可以与明星、名人攀上关系,成为金牌发型师,指日可待……



Snips国际文化创意学院(SCCA)创办人兼总执行长拿督罗明春(Dato’ Mike Loh)为解答大家心中疑团,邀请了香港广播有限公司制作资源部(美术及化妆/造型)助理总监郑伟强,为本地有兴趣进军制作及娱乐行列的生力军,进行一场“美术与剧种讲座会”,分享如何能配合美术及剧种,展现美感十足、引人入胜的电视及节目制作。

总结以往,他的“娱乐人生”不但赚取金钱,更难得的是千金难买的“金牌”荣誉。

不断学习不怕吃亏

从60年代的电影海报画工入行,到今天能成为每年制作超过7000小时的综艺节目,以及最少500小时戏剧的香港电视台助理总监,他劝勉年轻人不要害怕吃亏、不要计较、要勇于接受挑战,以及以开明态度不断学习。

他在讲座会上对制作有兴趣的年轻人鼓励道:“SCCA的众多课程中,影视、演艺、模特儿、化妆等课程,都是能让学生进阶及提升个人技能的管道。”他更承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安排他的团队一起访马,协助举办更多培训课程,栽培更多新人。

他在分享会上侃侃而谈,从初期入行到如何开始进军香港的演唱会制作,在中港台众多电视台不断学习增值,到回流香港无线电视台,参与了不久前才播放完的《城寨英雄》和《律政强人》的点点滴滴,让出席者听得全神投入,仿彿自己也历经了中港台制作行业及文化变迁。

曾在香港无线、亚视,以及台湾多台任职的他,电视业经验丰富,娱乐台大小节目都有分参与制作,代表作包括台湾收视称霸的《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小气大财神》、《上班这党事》以及《全民最大党》深得回响的节目 。

曾经“游走”于港台两岸的电视圈,造就他熟悉两地电视领域的运作。他说,台湾电视台的外判制作模式,除了艺人的出镜机会比较灵活之外,制作水准也因为有竞争而变得很高,这一点与香港的电视文化有所不同。

以「人生如戏」来形容郑伟强的精彩事业旅程,并不为过。太太却透露私下的他,非常规律和沉默,每逢星期六必在健身房锻炼4小时;平日观赏电视节目,主要是「审核」制作素质,非常紧绷。
以「人生如戏」来形容郑伟强的精彩事业旅程,并不为过。太太却透露私下的他,非常规律和沉默,每逢星期六必在健身房锻炼4小时;平日观赏电视节目,主要是「审核」制作素质,非常紧绷。

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所指的外判制作模式,是指电视台很多节目,包括剧集或是综合性节目,都是由外判公司提供。像香港无线就很强大,有自己的签约艺人,自己做节目制作。这两个方式没有好或不好,都看各自的需求。”

配合FINAS大马电影发展局主催,由SCCA主办的“电影大师课程”系列,主要是为对电视及制作事业有着浓厚兴趣的年轻人,提供知识技术和亲身经历的分享,让平凡的他们有朝一日能凭著自己的实力和努力,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拿督罗明春强调:“创办SCCA的主要目的是,要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凭自己的一双手,打造出色卓越的人生。未来的SCCA将会是大马的梦工场。”抱着这个信念,他不时邀请内外出色人物回马,透过分享会让更多人了解从事电影、电视事业的点点滴滴。

乐于做秘捞赚取经验

戏院没落,却带起了另一个娱乐项目──演唱会。“70年代香港出现了台湾华语时代流行曲热潮,当时许多著名的台湾歌星都联合起来一起到香港开歌剧团。

“70年代初期,无线电视开设了一家附属唱片公司‘华星唱片’,开始举办如‘华星之夜’的群星演唱会。当时没有人做过舞台设计,我为了赚取OT就接来做,由简单的布景板开始做起。

“当时的铜锣湾利舞台日间是播放电影,晚间就用来开演唱会。第一批香港歌手是汪明荃和罗文,当时我为他们首次做了升降舞台,反应好到不得了。”

到了80年代,演唱会的反应越来越热烈,但利舞台只有数百座位,不足以应付大量歌迷,于是把演唱会搬到湾仔的伊利沙伯体育馆,掀起了一股演唱会热潮。

这个时候,也是为化名为“亚井”公然秘捞的郑伟强,赚取最多实质金钱,及无形经验的时机。“当时的我堪称为‘秘捞王’,没有人要做通宵达旦的工作,我做。千金难买少年穷,我乐于多做多赚取外快。”

从此他多了舞台设计的专长,反正之前不曾有人做过,所以无论怎么做都没有对或错。而每一次任务都有突破、有所增长,都是累积的宝贵经验。

设计舞台一关关闯

到了1983年,红磡体育馆落成,许冠杰成为首位香港歌手在红馆开个唱。之后,许多天王巨星陆续在红磡开个唱,并成了身价和地位的象征。

随着演唱会热潮延续至今,已成为香港人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当中我做过最难忘的是谭咏麟演唱会,预售票过于疯狂,搞到要做中央四面台,并且加开下午场,共连开20场,疯狂指数爆灯。”

“最劲的莫过于梅艳芳,一次过要做几个设计,拿到她家中让她选择,不过到最后决定的人是刘培基。每位艺人总会有独特个性和要求,有时这是助力,但有时也会有阻力,愿意摊开来沟通,从中培养默契,了解双方立场。当然,也试过有些歌手是坚持己见,到真正面对问题才肯接受现实。”

“做一个舞台以100万计,做二十多个机关,还要额外多订几天场地来搭建舞台,排场绝对赢尽现时的LED花招。现在我不会去看演唱会了,已经太熟悉当中运作,没有人做得比我好。当时的年代没有LED,全靠脑筋去想创意、做机动,现全都被LED取代,而且舞台搭建的速度也快很多。”

他表示,现在都是看时下年轻人如何给他创意,他反而重视为预算把关,分享经验。

16岁当电影海报画工

今年67岁的郑伟强,自16岁便踏足社会,当一名电影广告海报画工。当时,一部新片上映前,都需要画工画出巨幅电影海报,作为广告宣传。

“没有所谓的兴趣或天分,就边学边做。有钱的话,就可以做画家,没钱的也就背着画笔和颜料,在画布上描摹电影海报,也是一样。因为这份工作,让我有机会踏入片场,除了幕前,幕后几乎所有工作都尝试过。”他们的本事不只是明星肖像,就连大厦、大自然景象,都靠画笔一一描绘。

然而,随着社会的演变,手绘海报逐渐被时代淘汰,郑伟强见时势有变就到电视台担任平面设计师。那是他在工业学院(现时的理工大学)修读夜校时,获老校,也就是电视台开台元老之一的设计总监,推荐的一份工作。

虽然随后的巨型喷绘海报保証了高效率,却难以摆脱千篇一律的视觉观感。对于感性的影迷,或许会觉得欠缺了发自心底的感动。

“时代就是不断在转动,当时的电影院事业开始拆卸,并将迷你戏院搬入商场,时代在变人也跟着改变,就因为身在电视台,反而令我有机会接触舞台设计,开拓我的另一项专业!”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