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贪(第二期) 勾结黑社会 包庇烟娼赌 华探长曾是贪污代名词 | 中国报 China Press

香港反贪(第二期) 勾结黑社会 包庇烟娼赌 华探长曾是贪污代名词

香港警察不满廉政公署调查警方贪污,爆发“警廉冲突”。
香港警察不满廉政公署调查警方贪污,爆发“警廉冲突”。

整理:专题组
图片:互联网
1950年到1970年,香港警界的总探长、探长的名词,几乎是贪污代名词。



他们只手遮天,勾结黑帮及外籍警官,警队贪污成风。

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后,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对付香港警察贪污问题。

英国殖民管治时代的香港,政府机构的高级官员多数是英国人,警察总部的高官也都是英籍警官。



但是,英国高级警官多数不会讲粤语,也不熟悉香港民情,管理香港治安不容易。

1923年,香港成立刑事侦缉处,英国人下放权力,让华人警员负责侦缉调查罪案、拘捕疑犯,及管理香港市民政策事务。

刑事侦缉处警员是便依探员,不用穿制服。

负责统领整个警区(香港人俗称环头)便衣探员的是刑事侦缉处高级警长,香港人称为探长。

探长在香港警察体制只属“中阶主管”。

但他们直接负责地区治安,跟社区市民或社团关系密切,对社区的影响力比洋人高官还大。

他们“位低权重”,举凡黑社会、“捞偏”的都要敬畏他们三分。

与黑社会互输送利益

很多探长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跟黑社会互相输送利益。

1949年7月,香港警队增设刑事侦缉甲级高级警长职级,香港人俗称总探长或总华探长(华人总探长)。

本来每个“环头”有一名探长,增设总探长一职后,每个“总环头”都有一名总探长。

总探长成为华人在当时香港警察体制最高的职位,在当时香港社会有很大势力。

香港黑社会只要买通总探长就可以为所欲为,不用怕职位比总探长高的外籍警官。

黑社会跟总探长除了金钱来往,也要三不五时跟警方合演“大龙凤”(备注1),让警方破一些大案,一方面跟社会交代,一方面向高层邀功。

那时候,香港报章经常可见警察破获毒窟、华探长神勇破案的新闻。

其实警方抓到的都是黑社会交出的“替死鬼”,幕后黑手永远逍遥法外。

撒销刑事侦缉处
瓦解探长巨势力

1950年代到1970年代,总探长和探长黑白两道通行,在警队搞帮派,引起严重社会问题。

为了打击警队不良风气,香港警队于1973年改革重整架构,撒销刑事侦缉处,把总探长和探长的权力分散到不同部门和支部,香港警界探长只手遮天的黑暗时代,才正式结束。

1974年,香港成立反贪机构廉政公署,首要任务就是追查警界贪腐分子,结果一查,每个总探长和探长都有问题。

当中至少44位总探长和探长,在廉政公署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就先带着财产移民到加拿大。

他们去到加拿大,在当地置业、投资、开公司,成为社会名流。

尽管加拿大警方注意到这些从香港来的“百万富豪警察”,但他们“洗钱有道”,加拿大执法单位完全拿他们没辄。

高调查警员人心惶惶

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后,廉政公署专员援引“公职与薪金不相称”等条例,邀请许多警务人员协助调查。

他们高调进出警署带走警员,并要警员缴出枪械,引起许多警员反感。

到了1977年11月,已有260位警务人员被控涉嫌贪污。

一些警员面承受不了压力,在调查过程中自杀。

当时警队人心惶惶,风声鹤唳,很多警察担心廉政公署下一个对付的人就是自己。

但也有许多警察认为,贪污是香港多年已为人接受做法,廉政公署没有必要做得这么过火,对廉政公署极度不满。

警员不满爆发警廉冲突

香港警察不堪廉政公署不断调查他们,终于和廉政公署爆发了正面冲突。

1977年10月28日,数千名怒气冲天的警员及家属从皇后码头列队,准备游行前往湾仔警察总部请愿,表达对廉政公署的不满。

但在经过廉政公署执行处总部所在的大厦时,部分警察突然冲入大厦,直闯六楼廉政公署执行处总部。

这些情绪激动的警员,在走廊愤怒呼叫,惊动廉政公署官员。

5位外籍廉署人员出来查看,惨被围殴,其它廉政公署人员见状连忙搬桌椅顶着大门。

闹事的警察拆下廉政公署招牌,用烟灰盅砸廉政公署大门。

廉政公署人员报警后,大队警员赶至,滋事者逃去无踪。

当天,廉政公署许多办事处都接获炸弹恐吓。

英文舆论指这起“警廉冲突”事件为警察叛乱,当时,香港民众都担心社会出现动荡。

局部特赦令化解冲突

“警廉冲突”事件发生后,廉政公署本来打算继续追查贪污索贿的警员。

但当时的港督麦理浩爵士(Sir Murray MacLehose)、警务处及驻港英军高层人员担心警察情绪失控,难以控制场面。

一位香港警队指挥官直言,拘捕“自己人”不容易。麦理浩爵士因而要求英军“出手”。

当时,驻港英军高层人员不愿意破坏军队和警察之间的关系,不愿插手这起事件。

为了顾全大局,麦理浩爵士最终决定让步,提出以特赦解决警方跟廉署之间的冲突。

1977年11月5日,他颁布“局部特赦令”,宣布除了正接受审问、被通缉和身在海外的人士,所有在1977年1月1日以前涉嫌贪污仍未被检控的公职人士,一律不予追究。

他向立法局强调,特赦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不会再对贪污人士做出任何让步。

同时,立法局修改《警队条例》,授权警务处处长,革除任何不服从《警察通令》的警员。

虽打击士气贪风受控

港督麦理浩爵士颁布“局布特赦令”,不追究警员过去的贪污罪行,顿时抚平警队情绪,终止一场“警廉冲突”风暴。

但是,这项决定备受争议,同时严重打击廉政公署士气。

麦理浩爵士打算特赦贪污警员时,就有行政局议员警告他,这会破坏他的名声。

但是他认为,警员的不满可以理解,如果香港出现问题,他的声誉已经不重要。

那时,香港廉政公署雷厉风行打击贪污,麦理浩宣布特赦,有主张维持强硬立场的廉政专员就愤而离职。

不过经过这起事件,香港公务员贪风受到控制。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