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4日訊)我國教科書常被批評深澀難懂,讓我們看看100年前中國小學生的教材書的內容又如何。
中國《新民晚報》日前報導,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展出3000余冊清光緒六年(1880)至民國初年的中小學教材,其中不少是孤本,極具史料研究價值。
語文課本方面,百年前的教材書非常簡單,由上海中華書局印行的《新式國文教科書》,第一冊共50篇課文,第1課只學一個“人”字,第2課則學“口”及“耳”字,第50課也只學16字,即“你讀何書我讀國文讀完幾本讀完一本”。
百年前的教材講究實用,在數學課本方面,供當時六年級生學習的《吳編算術》,其中一章是《日用諸算》,涉及課程包括南米(舊時的一種實物稅)、關稅、運費、倉棧、國債票、股票、公司決算、保險及金價等。
上師大圖書館近代文獻中心主任張雅琴說,這批教材書的特徵是實用、圖文並茂、簡單易學。
“比如,一篇講‘友誼’的課文,居然只有一幅畫,沒有任何文字,類似現在的看圖作文,沒有文字說明表示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孩子們可憑自己的理解天馬行空表達,這不也正是一種很好的創新思維培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