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與港婦為關愛座開罵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中國大媽與港婦為關愛座開罵

20161126fbc30c





11月24日有網友上載影片,指港鐵內有一中國大媽呼喝一名港婦,讓座予大媽的小朋友。片段中,大媽手抱一名幼童坐在其中一個關愛座,與坐在身旁的港婦互相指罵。港婦因大媽“嗌我行開俾佢坐”而為之氣結,大媽以普通話指港婦“就是你太吵啦!”,而港婦則反擊“為何要讓位給妳啊?戇的!需不需要你們坐完才輪到香港人坐?知不知道什麼叫香港人優先啊?”

大媽其後以小孩作擋箭牌,說:“你把小孩都嚇哭了!”港婦反擊:“小孩大完啊?我們不是人啊!”



二人愈演激烈,大媽竟恐嚇港婦:“你少廢話!小心我動你手!你閉嘴!聽到了沒有?閉嘴!”港婦未有退縮:“點啊?呢度唔係搵公安!係搵警察!”

優先座或關愛座,早在1973年已在日本列車出現,隨著人口老化,多個地方的鐵路陸續引入,如台灣、英國、迪拜等,香港港也在2009年起,港鐵加設優先座。

港鐵將在全線列車增設優先座,每卡兩個變4個。人口老化,增設優先座有其需要,但會否再惹坐優先座被公審的爭議?最理想當然是人人讓座,但現實並非如此,增優先座恐難免。

車廂無人站立,但你敢不敢坐優先座?這些紅色座位近年惹起不少爭議,甚至被形容是車廂中的一種“禁忌”。不過,港鐵近日更宣佈,將在全線車廂增加優先座的數目,網絡爭論更多。

按其計劃,原本每卡兩個的優先座,會倍增至四個,現時新購入的列車已經增設,現役列車亦將在維修時加裝。

增優先座,對有需要者是好事,但網絡反應兩極,既有人大力讚好,也有人力數不是,認為近年有關優先座的爭議多,再加兩個位,徒引起“世代戰爭”,甚至有網民二次創作,把整個車廂座椅塗成優先座的紅色,大歎將是未來的景象。

關愛座的存在,遭人質疑,但為何港鐵仍要冒險,增加優先座?港鐵的理由是,希望向乘客更多宣傳讓座。但相信另一原因,更是本港的老人家愈來愈多,未來對優先座的需求也會愈來愈高。

在港鐵增設優先座的2009年,香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數,為89.6萬人,至去年升至111.8萬人,可以想像在各種交通工具之上,長者愈來愈多,且香港政府自2012年推出長者兩元搭港鐵的票價優惠計劃,也是吸引更多長者出行。

當更多長者乘搭港鐵,但港鐵車廂擠迫、移動快速,身體靈活度較低、跌倒也更容易受傷的長者,確實比一般人需要座位,為他們提供更多優先座,某程度上可紓緩行車風險,對所有人有利。

只是道理雖在,增加優先座惹爭議的原因,也還在於優先座出現變質的情況,原意給有需要的人如長者、孕婦等,有優先使用之權,提醒坐在座位上的乘客,在看到身邊出現有需要者時讓座。

但慢慢人們將這種提醒,看成硬性規定,令“讓座”變成“留座”,非“老”勿近。若有不符合“資格”的人,如不是長者、孕婦者,坐上座位,也會觸動部分人心中的道德警鐘,甚至曾有人被指霸佔優先座之後,遭拍攝照片放上網批判。

可是,這些不符合資格者,卻未必是亂坐,例如年輕人身體不適、受傷,其實一樣是有需要者,又或若在車廂內,附近沒出現有需要者,不是長者但坐上去,也不過份吧?

類似爭議在台灣鬧得更大,如有塵爆傷者坐關愛座,卻因年輕而被辱罵。台灣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周偉航,曾分析這些衝突,是基於過度簡化的道德思維,把讓座理解成廉價又簡明的道德規約,造成常被濫用,甚至被當成“天條”。

在台灣台北,10月更出現網絡聯署,逾萬名網民要求當地政府廢除優先座。

爭議多多,優先座應該減少,而不是增加?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減少,甚至每個人都有讓座的心,根本不需要優先座。畢竟讓不讓座並非法律能規範,變數太多、難定錯對,要將讓座的美德發揮到最大,靠的不是關愛座,而是培養人的同理心,能夠體諒身邊人的需要。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人人都讓座,只是一個烏托邦,在現實生活中,雖然肯讓座者為數不少,但老人家、孕婦或手抱嬰兒的家長,遇到無人讓座的情況,亦不在少數。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