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若權:人生功課 照顧父母須 甘願做 歡喜受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吳若權:人生功課 照顧父母須 甘願做 歡喜受

吳若權分享他照顧中風母親20年的經驗。
吳若權分享他照顧中風母親20年的經驗。

(吉隆坡27日訊)台灣暢銷作家吳若權指出,人口老化,照顧年老父母,與平衡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角色,成了新生代與晚輩的一堂人生功課。



他說,在照顧年老父母的過程中,須學會“甘願做,歡喜受”,例如與長輩說話的音量與次數,將會反射照顧者是否真正扮演照顧者的角色。

“在華人社會,一般照顧年老父母的責任,會落在比較不受父母疼愛的孩子身上。受父母疼愛的孩子成家后一般不與父母同住,因此,單身或高齡熟女都會回家照顧父母,而且很用心的照顧父母,也有人因為這樣而得了憂鬱症。”

聆聽長輩心聲



吳若權也是廣播節目主持人兼行銷企劃顧問暨業餘作家,他昨晚在第18屆書香世界中華書展主講“人生路上,換我照顧您:陪伴爸媽老后的生命功課”時,分享他照顧中風母親20年的經驗。

他說,照顧者必須照顧父母或前輩的身、心、靈,通過聆聽長輩的心聲、增進溝通與諒解的方式,讓長輩們找回尊嚴與信心。

“父母上了年紀,健康出了狀況時,他們都不會說出來,以免孩子擔心,也有一些老人健康沒有問題,卻會借病痛引起孩子注意。這些細節是照顧者需要關注的。”

他透露,其母親患上白內障,卻不讓孩子知道,直到有一次母親在公園遇到朋友打招呼,無法辨識對方時,他才發現母親的視力出了問題,並在經過檢查后,確診患上白內障。

吳若權認為,老人有自尊心降低的風險,特別是在退休后,覺得自己失去賺錢能力而失去尊嚴。

“照顧老人的心靈,是很大的學問,例如要學會帶父母外出之前,讓他們知道當天要去哪裡,點菜時先問他們的意見。”

預先學習照顧未來的自己

吳若權形容,現在照顧父母或長輩,就是學習照顧未來的自己。

他強調,孩子與父母親的緣分,是一場學習的約定,是一門功課。

“表面上,我們是照顧父母,其實是學習照顧未來的自己。年輕人不要覺得現在學習,還早得很,其實時間過得很快。”

吳若權透露,最近幾年他覺得從照顧者角色,變成被照顧者。

“工作日午休時間,我會回家探望母親,確定母親已經有吃午餐、吃藥。別人覺得我在陪媽媽,而我覺得媽媽在照顧我。因為媽媽健在,所以有人照顧我,如果沒有她,我可能會寫作寫到很遲。”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