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鵬:雜亂有章──教育要錢錢錢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周若鵬:雜亂有章──教育要錢錢錢

最近英迪國際大學頒了“傑出校友獎”給我,認同我在文學上的小小成績。頒獎禮同時也是校友回歸日,數百人在梳邦校園聚餐。久未回去,不知英迪已是高樓傲立,宏偉堂皇。晚宴吃得不錯,載歌載舞,據悉是校友會自己籌錢承辦。我接過沉甸甸的獎盃,不知是玻璃還是水晶,估計製作成本逾千。



我在英迪區區年餘便赴美深造,同學記得的屈指可數,與其說是“母校”,不如坦承是跳板,對其情感十分淺薄。英迪無疑是非常成功的民辦大學,讓本地學子和外國大學接軌,功德無量。國際教育集團收購以后,更能運用全世界的教育資源。Success breeds success。這是教育機構同時也是營利機構,沒錢無法辦成這個規模。

我記得輾轉聽一位國際學校校長安德魯奧斯特說過,他認為沒錢辦不好教育。家長要好環境、好設備、優良師資,沒一件事不花錢。我聯想起華校長期師資短缺,常年籌款,覺得他的論調不無道理,但非絕對。

2017年財政預算案只撥款5000萬令吉給千多間華小,瑪拉大學卻分得24億。華小學生逾50萬人,而瑪拉大學還不到17萬,也就是說政府為每位華小學生付出100令吉,卻為每個瑪拉學生負擔1萬4000令吉。瑪拉學生表現如何呢?心照不宣。



聽說本地也有許多學店和野雞大學,辦學者不過是覬覦政府的教育貸款。反正學生來了,錢就來了,定期生產一堆文憑就好。如果你覺得本地大學排名200內是恥辱,那麼我告訴你,瑪拉排在700之后。未必錢多,就教得出人才。

華校缺錢,但有強烈的使命感支撐著,盡可能用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事。教育是心靈、精神面的事,我走過華小、獨中,儘管沒有最完善的環境,但有好老師諄諄善誘,好同學互相扶持,這些都造就了現在的我。英迪樓頂的霓虹招牌鋪了一地淡淡的紅,我踏過去領獎時清楚知道,自己是從華教的草地走來的。

你繳稅比別人多,但錢偏不用在你身上,你奈何?華校還是得靠華社支持,暫時沒有看到更健康的營運模式。有足夠的金錢,華校肯定辦得更好,如果政府那26億不用在瑪拉而用在華校,多好。

啊對不起,是24億,不是26億。手誤。

周若鵬詩人,卻不安分于寫詩,科技創業、魔術舞台均有所涉。雜七雜八,然自有文章。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