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華小利用園地 師生體驗農耕樂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培植華小利用園地 師生體驗農耕樂

哥打峇魯培植華小強調“生活就是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后排左為鄭美雲,右3為蔡秀燕。
哥打峇魯培植華小強調“生活就是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后排左為鄭美雲,右3為蔡秀燕。

(哥打峇魯28日訊)哥打峇魯培植華小強調“生活就是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親身實踐並從中學習到知識。



在該校校長蔡秀燕與設計與工藝科主任鄭美雲老師的配合及推動下, 策劃多項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並由老師帶領學生參與,體驗生活,從中學習。

該校善于利用校園園地, 早在4,5年前,就開始利用校園后方的空地,在校工的協助下,開拓為“綠色園地”,開始種植一些蔬果及后期也種起草藥來。

鄭美雲向《中國報》指出, 參與農耕活動的學生,多數是4年級至6年級生。農耕的科目,其實只有5及6年級學生有在課程中學習。因此在這之前,學生是完全沒機會接觸到農耕種。



享受觸碰大自然

她說,許多學生在第一次接觸到耕種時,觸碰到泥土都會感覺到骯髒及可怕。“但接觸久了,現在學生都很享受觸碰大自然的感覺,有者甚至親手捉蚯蚓。”

她說,起初是想讓學生們能夠在課餘的時間,有機會認識、瞭解及知道所耕種的蔬果、花卉及草藥的種類,並從中取得一些課外知識。

不料,她指出,現在卻取得一些意料之外的成績,尤其是參與活動的學生,在寫作中,都取得明顯不同的改變。

“學生在形容大自然現象時,都會使用修辭手法來形容。 雖然偶爾有關的比喻是略為誇張,但無疑那是學生心中最直接地表達。”

她舉例,當學生形容洛神花,之前之后的分別是,之前學生只會寫說,這是可以吃的洛神花;但之后學生卻形容成“洛神花有如在微笑,花開得好燦爛!”

她常在教課時間,把學生帶到果園里寫作,讓學生能夠從大自然取得靈感。

她坦言,學生從圖片中,是無法有親身實踐的感覺。

從中瞭解蔬果名稱性質

校長蔡秀燕說,校內蔬果買賣活動,在知識上,學生從活動中瞭解蔬果的名稱及性質;在生活中,學生開始懂得如何處理及清洗買蔬果,同時有從商及商務賬目處理的經驗,這些都是課本學不到的東西。

她說,所有的蔬果,無論是從耕種、施肥、照顧、收割成果、清洗、包裹甚至是售賣及賬目記錄都是由鄭美雲老師及學生一手包辦。

她指出,學生從活動中,瞭解蔬果名稱、性質及用處,並開始知道一些昆蟲習性。他們也開始懂得如何處理及清洗買回去的蔬果,有的甚至開始學習烹飪。

主動向家長推銷蔬果

校長蔡秀燕說,參與蔬果買賣的學生,主動向家長推銷蔬果,遇上友族家長,學生也會盡其能力講解商品。

她說,學生不但能體驗買賣交易的經驗,同時也讓學生有機會,以不同的語言,進行生活化的溝通。

她指出,以前蔬果收成都只是由老師購買,但學生參與后,許多學生都主動向老師要求購買,以能夠享受自己努力耕種的成果。 因此,校方也樂于成全孩子的希望。

“ 由學生自己經營檔口,進行蔬果買賣活動,收入則作為購買耕種器材及種子的費用。”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