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我在行(第二篇) 视障者吹出动听音符 黄亚树听收音机学口琴
姓名:黄亚树 年龄:76岁 来自:哥打丁宜 特长:吹口琴 外号:视障口琴家 |
眼瞎,但心不瞎。一个全然不懂歌谱的失明人,一把口琴在手,却吹奏出首首扣人心弦的旋律。
这名被冠为“视障口琴家”的黄亚树(76岁)来自哥打丁宜,从11岁起开始接触口琴,没想到这一晃,就是65年光景,但他对口琴的热爱,仍丝毫不减。
已届高龄的他统计出参与大大小小42场演出,每场演出对于他而言,都非常具有意义。
边听边试吹
黄亚树回忆往事,他的父亲告诉他,在他刚出生时还能看见,但满月后,眼睛就出现些白点,之后就逐渐失明了。
他说,小时候娱乐不多,恰巧隔壁的邻居哥哥会吹奏口琴,他就是这样接触上了口琴。
“当时,大哥哥开始就只是教了我DoReMi这些音阶罢了,之后当我会吹口琴了,吹的第一首歌曲就是《望春风》,之后的《故乡》,接着就是一路吹奏至今。”
黄亚树说,他所掌握到的歌曲,都是从收音机中学回来的。
他说,由于他看不见,也没上过学,完全不识歌谱。
“因此,我在学习口琴方面也较一般人慢,每次收音机播放音乐时,我就要听得更清楚,一边听,一边用口琴试吹音阶,慢慢掌握整首歌曲。”
他学音乐的方式都是靠听、靠背,然后凭著记忆吹奏,所以每一首歌曲演奏的背后,都花了不少的心思和时间。
因此,他在吹奏口琴时,就经常会出现与歌谱不是一曲一通的状况。
虽然如此,但这些都无法阻止黄亚树对口琴的热爱,在他坚持不懈下,其吹奏技巧也日益炉火纯青,并受到马新两地的口琴家们尊敬及推崇。
海边吹奏妇孺成知音
黄亚树这么多场表演中,有一场令他有感不枉此生。
他说,这是2015年发生的事,话说当天他是受当地社团邀约,前往中秋晚会表演吹奏口琴。
“由于活动结束尚早,加上天气炎热,回程时,同行的朋友就载着我们几人前往海边吹风。”
他说,在当下那种凉风习习的环境中,他自然掏出口琴,吹起马来及印尼民谣,如《梭罗河》及《Rasa Sayang》等。
不知不觉中,许多当地的马来妇女及小孩们被琴声吸引,围在他身旁,并在结束后给予掌声。
黄亚树说,这是他至今这么多表演中,最难忘的经验,并笑称不枉此生。
黄亚树也有首招牌歌曲《樱桃树下》,几乎是每场表演,都会逢人必点吹奏的歌曲,有关歌曲至今也为人津津乐道。
盼留下美好人事物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黄亚树希望在有生之年,留下美好的人事物。
他说,很多人称他为口琴家,但他自认配不上这个名号,他只是一个口琴爱好者。
他说,他能有今日的荣耀,都是靠着努力不懈。
“我并非是要炫耀,就因为我看不见,我就只能把所有心思投入在口琴方面,不能往后退,只能向前进。”
年届八旬的黄亚树,如今依然热衷于推动哥打丁宜的口琴音乐艺术。
黄亚树也曾开班教授口琴,或受当地社团邀请,担任口琴培训班的导师。
他说,相较新山,哥打丁宜的口琴艺术仍显逊色许多。
他呼吁年轻人,不要成天做低头一族,应好好把握年轻时光,不要埋没了青年,就如他非常喜欢的一首歌《好青年》,若不把握,一刹那间,很快就成了中年人。
马口演奏家赠金色口琴
见黄亚树表演,便有机会一睹其金色口琴。
爱吹口琴的人怎会没收藏口琴,黄亚树共珍藏了8支口琴,其中有两把口琴经常出现在他的表演照片中,也是他最爱的两把口琴,尤其是所有收藏中唯一一把金色口琴。
他说,这是森州马口的口琴演奏家符祥原赠送他的名贵口琴,对他来说非常珍重的礼物。
“当时我们只有一面相识,他就将这把口琴赠送给我,这只口琴已陪伴了我十几年,许多表演都用上他。”
他说,还有一把是他自己买的口琴,虽然价钱不高,但却能吹奏出高亢的琴声。
黄亚树说,他也特别感激宽中古来分校口琴社教练刘亚仔,也曾在他担任口琴培训班导师时,义不容辞提供他口琴,让他完成任务。
街头卖艺曾经沧桑
经历过岁月的沧桑及磨练,吹奏出的口琴才会令听者动容。
黄亚树也曾经历过以口琴卖艺的生活。
他说,在还年轻时,他曾经在路边摆摊卖藤篮,只要是向他购买藤篮的人,他就会吹奏口琴答谢,也因此吸引到一些人向他购买藤篮。
此外,他说,当年,口琴还不是很普及的一项乐器,他还是必须糊口饭吃,因此,他就随人四处卖洗发水,也到过吉隆坡、怡保、太平等地方。
他真正登上舞台,为人所熟知的时候,则是在他50岁之后的事了。
黄亚树说,他经常会受到会馆、庙会、慈善团体组织的邀约,前往担任表演嘉宾。
令他最感荣耀的,还是曾3次受邀登上马新口琴交流会的舞台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