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我在行(第二篇) 視障者吹出動聽音符 黃亞樹聽收音機學口琴
姓名:黃亞樹 年齡:76歲 來自:哥打丁宜 特長:吹口琴 外號:視障口琴家 |
眼瞎,但心不瞎。一個全然不懂歌譜的失明人,一把口琴在手,卻吹奏出首首扣人心弦的旋律。
這名被冠為“視障口琴家”的黃亞樹(76歲)來自哥打丁宜,從11歲起開始接觸口琴,沒想到這一晃,就是65年光景,但他對口琴的熱愛,仍絲毫不減。
已屆高齡的他統計出參與大大小小42場演出,每場演出對於他而言,都非常具有意義。
邊聽邊試吹
黃亞樹回憶往事,他的父親告訴他,在他剛出生時還能看見,但滿月後,眼睛就出現些白點,之後就逐漸失明了。
他說,小時候娛樂不多,恰巧隔壁的鄰居哥哥會吹奏口琴,他就是這樣接觸上了口琴。
“當時,大哥哥開始就只是教了我DoReMi這些音階罷了,之後當我會吹口琴了,吹的第一首歌曲就是《望春風》,之後的《故鄉》,接著就是一路吹奏至今。”
黃亞樹說,他所掌握到的歌曲,都是從收音機中學回來的。
他說,由於他看不見,也沒上過學,完全不識歌譜。
“因此,我在學習口琴方面也較一般人慢,每次收音機播放音樂時,我就要聽得更清楚,一邊聽,一邊用口琴試吹音階,慢慢掌握整首歌曲。”
他學音樂的方式都是靠聽、靠背,然後憑著記憶吹奏,所以每一首歌曲演奏的背後,都花了不少的心思和時間。
因此,他在吹奏口琴時,就經常會出現與歌譜不是一曲一通的狀況。
雖然如此,但這些都無法阻止黃亞樹對口琴的熱愛,在他堅持不懈下,其吹奏技巧也日益爐火純青,並受到馬新兩地的口琴家們尊敬及推崇。
海邊吹奏婦孺成知音
黃亞樹這麼多場表演中,有一場令他有感不枉此生。
他說,這是2015年發生的事,話說當天他是受當地社團邀約,前往中秋晚會表演吹奏口琴。
“由於活動結束尚早,加上天氣炎熱,回程時,同行的朋友就載著我們幾人前往海邊吹風。”
他說,在當下那種涼風習習的環境中,他自然掏出口琴,吹起馬來及印尼民謠,如《梭羅河》及《Rasa Sayang》等。
不知不覺中,許多當地的馬來婦女及小孩們被琴聲吸引,圍在他身旁,並在結束後給予掌聲。
黃亞樹說,這是他至今這麼多表演中,最難忘的經驗,並笑稱不枉此生。
黃亞樹也有首招牌歌曲《櫻桃樹下》,幾乎是每場表演,都會逢人必點吹奏的歌曲,有關歌曲至今也為人津津樂道。
盼留下美好人事物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黃亞樹希望在有生之年,留下美好的人事物。
他說,很多人稱他為口琴家,但他自認配不上這個名號,他只是一個口琴愛好者。
他說,他能有今日的榮耀,都是靠著努力不懈。
“我並非是要炫耀,就因為我看不見,我就只能把所有心思投入在口琴方面,不能往後退,只能向前進。”
年屆八旬的黃亞樹,如今依然熱衷於推動哥打丁宜的口琴音樂藝術。
黃亞樹也曾開班教授口琴,或受當地社團邀請,擔任口琴培訓班的導師。
他說,相較新山,哥打丁宜的口琴藝術仍顯遜色許多。
他呼籲年輕人,不要成天做低頭一族,應好好把握年輕時光,不要埋沒了青年,就如他非常喜歡的一首歌《好青年》,若不把握,一剎那間,很快就成了中年人。
馬口演奏家贈金色口琴
見黃亞樹表演,便有機會一睹其金色口琴。
愛吹口琴的人怎會沒收藏口琴,黃亞樹共珍藏了8支口琴,其中有兩把口琴經常出現在他的表演照片中,也是他最愛的兩把口琴,尤其是所有收藏中唯一一把金色口琴。
他說,這是森州馬口的口琴演奏家符祥原贈送他的名貴口琴,對他來說非常珍重的禮物。
“當時我們只有一面相識,他就將這把口琴贈送給我,這只口琴已陪伴了我十幾年,許多表演都用上他。”
他說,還有一把是他自己買的口琴,雖然價錢不高,但卻能吹奏出高亢的琴聲。
黃亞樹說,他也特別感激寬中古來分校口琴社教練劉亞仔,也曾在他擔任口琴培訓班導師時,義不容辭提供他口琴,讓他完成任務。
街頭賣藝曾經滄桑
經歷過歲月的滄桑及磨練,吹奏出的口琴才會令聽者動容。
黃亞樹也曾經歷過以口琴賣藝的生活。
他說,在還年輕時,他曾經在路邊擺攤賣藤籃,只要是向他購買藤籃的人,他就會吹奏口琴答謝,也因此吸引到一些人向他購買藤籃。
此外,他說,當年,口琴還不是很普及的一項樂器,他還是必須糊口飯吃,因此,他就隨人四處賣洗髮水,也到過吉隆坡、怡保、太平等地方。
他真正登上舞台,為人所熟知的時候,則是在他50歲之後的事了。
黃亞樹說,他經常會受到會館、廟會、慈善團體組織的邀約,前往擔任表演嘉賓。
令他最感榮耀的,還是曾3次受邀登上馬新口琴交流會的舞台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