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耕作法 提高產量 學習中國農業技術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新耕作法 提高產量 學習中國農業技術

■馬青代表團訪問作為世界第七大港的青島港。
■馬青代表團訪問作為世界第七大港的青島港。

中國報特派:邱玉珊
(中國.青島2日訊)馬青總團長拿督張盛聞指出,馬來西亞青年農民合作社(青農社)與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及青島農業大學達成共識,建立合作平台,並在未來讓有意或正在從事農業的大馬青年,學習中國農業技術與管理。



他說,我國要成為先進國,就必須讓大馬農業也同步先進,以科技來提高農作品的產量和品質,才能自供自足,無需依賴進口糧食。

他日前率領馬青總團訪問山東省代表團,並到濟南、德州和青島考察后向媒體指出,馬青此行已與山東省和各市政府建立與奠定未來的合作關係,未來雙方農業人才將互訪,讓大馬青年接受中方培訓。

“我們可通過青農社來開辦課程,並邀請農業大學及農科院專才到來授課。”



他坦言,我國農業弱點是農民精于種植,卻不擅長包裝、銷售及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導致國內農業處于低價值。

“許多人對農業刻板印象是低勞作事業,甚至是夕陽工業,但此趟來到來看到中國農業使用大棚種植和垂直耕作法,有效減少土地短缺問題,而且中國運用現代科技與農業技術來提高產量,從種植至生產線、包裝、冷庫和物流,都獲得中國各單位支持。”

“我國農民問題是農業缺乏商業化,若農民願意開拓更大市場,屆時可迎來更多投資;我們接下來會與農業及農基工業部接洽,給農民知道政府的補貼政策。”

他鼓勵農民應把科技投入農業,唯有農業機械化、自動化,才能以低成本來種植出品質好的農產品,繼而減少依賴外勞。

馬青代表團是從10月27日至12月2日拜訪山東省濟南、德州和青島,參觀4家引用高科技生產的農業企業,以及與農科院和農業大學達成共識以及前述諒解備忘錄。

冀培育更多青年農民

馬來西亞青年農民合作社與青島農業大學簽署諒解備忘錄,以加強雙方合作關係,共同發展農業科研和教育,來培育更多青年農民和推動現代農業。

這項諒解備忘錄也會加強馬中其他活動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以培育更多青年農民,為馬中兩國農業領域發展,揭開新一頁。

馬中雙方經過友好協商,達成3項共識,如“一帶一路”戰略加強在農業領域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雙方利用各自優勢,合作聯辦相關短期課程,通過技術轉移,培育更多青年農民,為馬中兩國農業領域進行創新與改革,推動兩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實現集約資源利用和兩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

最后,雙方透過開展學術交流、進行合作研究;交換教材、圖書、學術資料,雙方人員互訪,拓寬青年人才的國際視野。

出席見證者有青島農業大學校長宋希雲、外事辦公室處長劉志勇、馬來西亞青年農民合作社副主席拿督梁捷順、馬青副總團長王曉庭和中國駐馬大使館三等秘書高爽。

與各族共享經濟蛋糕

張盛聞指出,馬來西亞應借助中國這一股東風崛起之力,帶動國內經濟,並與各族共享經濟蛋糕。

他說,隨著首相拿督斯里納吉月前訪問中國,繼而馬華配合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來設立信息中心,正是時候要迎接中國企業和華資來馬,為我國帶來高品質的投資和製造更大就業機會。

“各族一小撮人不應沉醉在族群分配,這是令人感到可悲,一味的只是在意這個族群分得多、哪個族群分得少,這是落伍想法,我國經濟蛋糕若不公平分配,最終會引發種族對立,因此各族應善用智慧,擴大經濟蛋糕,使得全民得以分享。”

自立合作社提供貸款

張盛聞說,隨著農業科技技術日益提高,許多年輕專才投身農業,唯仍面對土地、資金和開拓市場的問題。

他說,馬青自建議設立青農社以來,已與私人企業達成土地合作協議,並得到自立合作社提供500萬令吉貸款給農民,此次與中國農科院和農業大學的合作協議,有望引進專家來指導農業技術。

他鼓勵本地農民自行成立農會或合作社,以讓農民自行控制農產品價格,共享科技生產,唯有農民之間合作,才能杜絕中間人剝奪農民利益。

此外,他希望我國青年可以到農業大學學習科技化農業技術,同時透過新技術可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

與山東省拓更大商機

馬青約20人訪問山東省代表團收穫成果豐碩,成功與山東省各市政府代表建立良好關係,為山東省企業及馬來西亞企業往來貿易開拓更大商機。

青島市副市長孫立傑在接待馬青代表團時,熱烈歡迎馬來西亞企業到青島投資,而兩地人民互訪人數也逐年增加;青島在馬來西亞超過26項目計劃,而馬來西亞在青島投資項目超過100項。

他說,青島港口吞吐量是世界排名第7,在中國則排名第3,2015年,吞吐量近5億噸,到訪青島的人數也突破2000萬人次,青島航線直達120個地區。

張盛聞歡迎青島企業到大馬投資,尤其是我國受歡迎的熱帶水果也可以推介到青島。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