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山:美古關係,但望踏實
世界就是那么的瞬息萬變。一位看起來即將叱吒一時的風雲人物即將登台表演之際,卻迎來另一位曾幾何時也獨當一面的梟雄退出了歷史舞台。我所指的,當然是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的即將上位,在未來的至少4年裡大展拳腳,而就在這美國政壇交替時段,當代古巴的國父卡斯特羅,卻在上周與世長辭了。
卡斯特羅的這一生,可說是“持續革命論”的實踐者,從年輕到老年好像沒一刻停止過,尤其是與美國這在他眼中的邪惡殖民主義大國的鬥爭。古巴距離美國佛羅里達州不過幾十海里,但無論在面積、人口或資源上,兩國國力都極為懸殊。唯卡氏卻選擇如《聖經》裡大衛王對壘格利婭特巨人般,就是堅持要與美國過不去。這一點當然讓世上許多自許進步思維的左翼分子極為稱頌,但也為古巴的社會經濟帶來沉重代價。
在卡斯特羅武裝革命成功,推翻了當時的軍事獨裁者之前,古巴的確可謂是美國的一個附庸國。古巴當時生產的甘蔗煉成蔗糖后、煙草捲成(舉世最馳名的)雪茄后,絕大多數都被美國一些大資本集團在當地低價收購后,再運往美國與歐洲高價賣出。為求此種半殖民狀態得以長遠維繫下去,這些美國集團甚至粗暴地干涉當地的政治,扶植對它們龐大商業利益有助力的政客上台執政。然而即便在如此惡劣的政治經濟環境下,當年的古巴也還是整個中美洲較為發達的一個國家。
重建正式外交關係
至少卡斯特羅就出身富農地主的家庭。他后來與來自阿根廷,也算出身中產家庭的醫生切圭瓦拉德攜手合作,常為崇尚革命者所稱頌。一張在革命成功初年切為卡氏點燃一根雪茄的黑白照,刻劃了兩人當年的“親密戰友”情。這兩人也還是很有膽色的。
古巴革命成功不過幾年,卡氏選擇一邊倒地靠向蘇聯。在美蘇冷戰期間的緊張氛圍裡,卡氏竟然允許蘇聯在古巴部署對準美國的核子飛彈。這一來,幾乎引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而切在幾年后可能“革命癮”還沒過足,竟再次跑到南美洲協助當地的戰友同志們革命,最后死在深林裡。
奧巴馬政府選擇對古巴懷柔,重新與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當然,右翼的特朗普對卡斯特羅的去世,重話還是多于輓詞的。只希望在美國與古巴都算掀開政治新一頁之后,兩國得以踏實地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