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客室.週末架勢堂 40歲重讀小王子 領悟更深
特約:子若
攝影:連利元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周保松博
走進周保松與小王子的世界以前,先讓大家來瞭解其札實的學歷、學術背景。他擁有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博士學位,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曾獲中大校長模範教學獎及通識教育模範教學獎。
他研究政治哲學,除了教學也著書立說,著作包括《政治的道德》(2015年獲“香港書獎”)、《自由人的平等政治》、《走進生命的學問》、《相遇》、《政治哲學對話錄》等,他也喜歡文學因而一直保持一顆柔軟的心。
一個有深厚哲學背景的博士之所以會著手書寫一本具有文學底蘊的書籍,王保松欣喜地說:“全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對於這本銷售量歷久不衰的世界文學名著《小王子》,他最早是在高中時期捧在手裡閱讀,成為全球億萬讀者中的其中一人。
《小王子》是法國貴族作家、詩人、飛行員先驅安東尼聖修伯裡(Antoine de Saint-Exupery)創作的經典小說,自1943年發表以來,它成為法語書籍中擁有最多讀者和譯本的小說。
但他聲稱,最初的閱讀記憶很模糊,到了大學時期及在大學教書後,他陸陸續續重閱了好幾回,直至去年大約這個時候,他應邀前往台灣政治大學當訪問學者,意外翻動了一抹以“小王子”為名的閱讀思潮與情感。
當時,他跟當地的學生舉行了首次的讀書會,碰巧電影院正在上映《小王子》問世七十多年後首度改編的動畫電影,“第一次辦讀書組嘛,於是,我建議大家不要挑艱澀沉重的政治哲學書,而是由我來分享《小王子》的讀後心得。”
若沒被馴服,就不能獨一無二!
讀書會結束以後的一連串領悟與後續發展,在周保松意料之外。他在自己於《明報週刊》的專欄裡寫了第一篇“小王子的領悟”,“當時完全沒想過要寫成一本書。”結果,該文章獲得讀者熱烈反應,上載個人面子書後,短短兩天裡已有幾百個分享。隨後,他再把這篇稿投給中國《南方週末》刊登,同樣得到強烈回應。
這篇“小王子的領悟”論及小王子心中那朵“獨一無二”的玫瑰,當他在地球上見到大花園裡開滿五千朵燦爛的玫瑰時,他馬上崩潰了。周保松博士認為,這是全書最戲劇性的一幕,若是沒有這一場戲碼,就不會有後來出場的狐狸幫助小王子走出危機,因此,瞭解這場危機的來龍去脈很重要。
這也是原著中最常被提到的第廿一章,周保松挑出了狐狸對小王子說的一段話裡頭的三個關鍵詞——“馴服”、“彼此需要”和“世上唯一”,並逐步解讀跟小王子建立關係(即是馴服)後的那一朵美麗玫瑰依舊是宇宙獨一無二的,從而讓讀者深明《小王子》書中的“獨一無二”,有著不同層次的意義。
在他的筆下,這是小王子最重要的領悟,何嘗不也是我們最重大領悟,這也是為何他把此列在本書裡第四章節的題目,作為書名的原因吧!在此章節中,他寫到:“我們一起走過的路,我們的共同記憶,我們的生命因為這樣的相遇而帶來的改變,都是不可取代的。”他不是也用了這本《小王子的領悟》跟讀者們建立起關係,讓這一場閱讀變成了獨一無二嗎?
承擔責任照顧玫瑰
此前,周保松不是不知道《小王子》有許多讀者,但萬萬沒想到多得令他驚訝,他說,大家讀出共鳴,以致給了他不少鼓勵與信心,促使他再接再厲,寫下了“愛的責任”,“這一章節談論小王子為什麼選擇被蛇咬,過去有很多主流的解讀,但我嘗試梳理出新的角度與想法。”
在他看來,小王子因為跟玫瑰建立起馴服關係,而馴服伴隨著責任,當一個人瞭解到他必須對馴服的對方承擔起照顧的責任,這個道德概念就不再是源自於外在的約束或是僵化的教條,它是他生命的底色。
對於你用心、用愛去建立馴服關係的朋友、學生、伴侶,乃至社會,我們因為在乎對方而一直抱持這種道德約束力,而不輕言放棄責任。所以,小王子義無反顧地哪怕犧牲掉性命也要選擇回到玫瑰身邊盡責,對於小王子的舉動,他寫到:“這是何等悲壯,又是何等高貴。”
隨著這篇文稿出爐之後,開始有數家出版社找上門,“他們要替我出書。”他覺得,這兩篇稿之所引起廣大共鳴,那是因為在中文世界裡,未曾有人認真地以哲學的角度來談論小王子這本書,“其實我是替它平反呀!”
在他寫這本書之前,許多人認為這是一本寫給小孩子閱讀的童書,“若是成人看的話會有點被瞧不起,尤其是男性讀者。”他指出,這是社會約定俗成的看法,即是男生不適合閱讀童書,“他們或許在年幼時看過,長大成人以後,就會覺得不值得再看或是討論這種屬於浪漫類型的書籍。”
初戀情傷
愛情玫瑰總帶刺
周保松博士在書裡書外都在強調,這不是一本文學評論作品,更趨向於哲學札記。在閱讀《小王子》的過程中,他發現到,這不是一個僅僅關於童話或是愛情的故事,此書其實是對現代社會有很深的反思,並感覺到它有濃烈的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味道。
他說,這可追溯作者創作此書時,正值此一西方哲學流派從德國傳入了法國,當時最著名的法國存在主義倡議人物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1980年)的出現,並興起了一股存在文學熱潮。在經過輪番資料搜查後,他的想法果然得到了印證。
那就是除了沙特之外,法國存在主義作家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年~1986年)、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年~1976年)都很喜歡這部作品,“尤其海德格爾說過,《小王子》是一部很重要的存在主義文學作品。”
因此,他不僅僅以哲學的角度閱讀此作品,並且每個章節都會以哲學作為討論的核心,並非純粹的抒發個人感受,“別人都很奇怪我幹啥會寫這樣的書,對我而言,這是一個既新鮮又具有挑戰的哲學實驗。”
情節簡單,寓意精深
他要用所有人看得懂的哲學文字,寫一本所有人都看過的文學著作,卻又能寫出新意、新角度,“這才是好玩的地方!”他先後花了半年時間,心無旁鶩地與《小王子》朝夕相處,並完成此書的十二個章節,他透露,每一個章節都寫得不容易,因為都需要翻閱很多哲學文獻來幫助他理解小王子,完成初稿以後,可能還得修改上三、四十遍。
儘管《小王子》看似內容情節簡單,但內含豐富的哲學思想,包括了馴服、愛、友誼、責任、幸福、選擇、佔有、疏離等等,“這都是書中反覆出現的主題。”他聲稱,在書裡的每一個領悟皆是其嘔心瀝血之作。
若真要數最難寫的一篇,他說,首當“初戀的脆弱”了。“我只是打從心底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當初,小王子為何決絕地離開玫瑰?”他認為,整個故事從這裡開始,卻被許多人忽略它發生的原因?
“從表面上,小王子跟玫瑰吵架,並且吵到一種地步,逼使小王子無法呆在相關小行星。可是,我們都知道彼此仍深愛著對方,分開背後的理由是什麼呢?”在尋找這個非一般答案的過程中,最具挑戰的是,“我必須站在小王子的角度,以同理心去理解他。”
正因為這是小王子的初戀,而周保松自言自己離開初戀太久,已經無法好好記得初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為此,他重新把多部關於初戀的電影統統拿出來觀賞,好讓自己回到最質樸的感情觀,嘗試去理解小王子為何如此對待玫瑰。
少了愛與責任,人就孤獨!
《小王子》問世73年以後,它今時今日每年依然維持幾百萬本的銷售量,迄今全球賣出二億多本,中文譯本更是多達七十多種,它在當代之所以保留它的存在價值,那是因為此書觸動了人心最普遍的東西,“對愛的追求、對關係的渴求……”
“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到今天,現代人的精神方面越來虛弱了,內心的荒涼、孤獨、無力感、商品化、疏離感等等,其實越來越嚴重,因此,小王子來到這個大時代顯得格外重要了!”周保松認為,這些是他跟作者可作思想交流,並且產生莫大共鳴的關鍵因素。
小王子說:“在沙漠裡,還真的有點孤獨……”
“就是到了有人的地方,也一樣孤獨。”蛇說。
他指出,現代人生活裡頭最明顯的是非常孤獨,即使活在人群中也很孤獨,“存在主義很重要的議題就是探討現代人的失落,每個人都像是異鄉人,並且找不到生命的意義。”
“當物質越來越豐盛,科技越來越發達,聯繫也越來越方便 ,可惜,人與人之間的馴服關係很難建立起來,這不僅僅是沒有時間,更沒有心去做!”《小王子》在當時就已深刻地把握到現代社會最核心、最關鍵的危機,並以不落痕跡提出一個出路,“這是很高明的手法!”這也是此書到現在依然可以觸動人們心靈的原因。
當每個人都覺得孤獨的時候,唯一的出路還是“馴服”,將不相識的人連結起來,並在這些關係中找到愛和責任,“只是,馴服要用心用時間去建立。”當人們處於一個不容許樂觀的社會裡,又如何改變它呢?“我們還是得咬緊牙根,以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的態度,在有限空間裡以一己之長盡力而為!” 閱讀《小王子的領悟》或許能讓每個人找到走下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