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燕漲價人手不足出口受限 燕窩加工業撐得好苦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毛燕漲價人手不足出口受限 燕窩加工業撐得好苦

燕窩加工廠大多聘請本地和外勞挑毛,目前卻面對人手短缺困境。
燕窩加工廠大多聘請本地和外勞挑毛,目前卻面對人手短缺困境。

獨家報導:邱玉珊
獨家攝影:李志強
(芙蓉11日訊)正當焦點落在馬來西亞毛燕可出口中國之際,國內一群默默為燕窩加工付出努力的燕窩加工廠業者,卻面對著毛燕價格高漲、人手不足及出口中國受限的困境,致使燕窩加工業者高喊“被忽略”。



燕窩加工廠業者透露,當政府決定開放讓嚴缺人力的3個領域(製造業、建築業和種植業)聘請外勞時,燕窩加工廠卻陷入只能以個案提出特別申請的窘境,因為此行業聘用外勞未設有明確類別與指南;再者,首相今年訪華時,促成馬中簽署毛燕出口中國協議,導致加工廠業者投資數百萬令吉加工廠的心血受損,營運雪上加霜。

馬來西亞燕窩加工廠公會會長謝洺來告訴《中國報》,該公會會員擁60間加工廠,估計急需3000名至5000名外勞,此情況維持4年至5年。

他說,全國估計有2000間燕窩加工廠,一間規模小的加工廠平均需要20名至30名外勞,中等規模加工廠平均需要50名外勞以上;需要3000名外勞是根據會員反映,而全國加工廠所需人數或倍增。



機器不能取代

“因身分尷尬,我們申請外勞也碰釘,但人手(毛燕)挑毛是機器無法取代,即使是熟練員工,一天只能挑出150克毛燕,至今沒有任何研發挑毛機器,機器化只能縮短加工時間,並不能取代人手作業。

“目前,我國的正規燕窩有90%是出口到中國,其余則是出口到香港、台灣、紐西蘭和澳洲等國家或地區,國內有許多加工廠都希望盡快得到中國當局前來檢驗,以便可把燕窩出口到中國。”

據了解,中國至今只批准19家大馬燕窩加工廠符合認證,只有這些加工廠生產的燕窩可以入口中國。

政府應關注加工廠困境

吳得賓指出,燕窩加工產品是我國另一個創匯產業,加工廠業者並不反對毛燕出口中國,但政府應關注“落地生根”多年的加工廠困境,擬定良策協助開拓更多出口市場。

“燕窩加工廠情況較為特殊,即使是申請貸款投資加工廠也難以得到政府援助,我們加工廠的技術和設備都是符合出口中國的條件,隨時都可以出口到中國,必須等候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委員會(CNCA)前來檢驗和批核。”

他說,投資一間加工廠所需數額是介于300至400萬令吉,政府應鼓勵加工產品出口,而非鼓勵原料出口,讓原料出口會把主導權拱手讓人。

他說,我國燕窩加工廠技術,無論是設備、科技、衛生和食品安全都是領先其他生產燕窩的國家,如印尼和泰國,即使是燕窩下游產品,我國也是走在其他國家前面。

目前,我國燕窩出口除了中國,也到香港、台灣和澳洲等。

勿囤積毛燕免影響品質

燕窩加工廠業者提醒國內燕農勿囤積毛燕,屆時毛燕變質顏色泛黃,只會影響收購價格,若毛燕遲遲未能出口就會得不償失。

馬來西亞燕窩加工廠公會副總務楊美慧說,許多燕農在馬中簽署出口協議以及農長“誤報”價格后,就開始囤貨靜觀其變,但馬中出口協議並沒有明確列明毛燕何時可出口至中國,協議中簽訂35項條例不曾公開,貿貿然囤貨只會影響毛燕品質。

“當毛燕顏色泛黃,也會導致毛燕亞硝酸鹽含量過高,即使加工后也未能達標出口中國。”

此外,吳得賓說,目前,國內加工廠已可消耗30噸毛燕,屆時毛燕出口到中國,或可能供不應求。

他擔憂,中國商家已開始研發燕窩下游產品,若中國商家取得燕窩原料生產下游產品,再回銷大馬,令人感到無奈。

吳得賓:冀見農長反映

馬來西亞燕窩加工廠公會副會長吳得賓認為,在毛燕還未正式出口中國時,農業及農基工業部不應對外公佈毛燕價格混淆市場,事實上,目前加工廠業者向燕農收購毛燕價格已超過每公斤4000令吉(依等級)。

他說,該公會希望與農長和獸醫局總監會面,以表達業者的困境,至今仍在等候部門安排會面日期。

農業及農基工業部長拿督斯里阿末沙比里仄早前在國會指出,大馬與中國簽署毛燕出口協議后,每公斤毛燕價格將從3000令吉漲至4000令吉,依等級而定;將提高逾1萬名燕窩業者的收入。

吳得賓說,許多人以為加工廠業者收購毛燕時,打壓燕農價格,事實上,業者根據燕農的毛燕等級收購,且是根據市價,並沒有壓低價格,或許在“血燕風波”時,毛燕價格跌至低于每公斤1000令吉,隨著正規燕窩可出口中國,毛燕價格已上升至每公斤2500令吉至4000令吉不等(依等級)。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