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鹏:杂乱有章──语文乃 民族之魂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周若鹏:杂乱有章──语文乃 民族之魂

诗人游川的职业是广告,他告诉我一个故事。话说他曾帮某公司的产品设计包装,做了好多款式对方都不满意,就是表达不出高尚的感觉。后来,他做了个小改动:产品名字改用日文。格调不知怎地忽然就高了起来,客户非常满意。后来我留意商店里用日文包装的产品,细读下发现不少都是本地货。



莎士比亚有一名句:玫瑰无论是否叫玫瑰,都一样香。游川出版《说真话的谎言》时说,玫瑰如果不叫玫瑰,肯定不那么香了。“玫瑰”不只是两个字那么简单,千百年来玫瑰的意象在无数诗歌、电影中出现过,玫瑰在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意义,直接影响观感。如果玫瑰英文不叫Rose,叫Rosemah,你说还香不香?

一个名词能有这样的影响,一种语言亦如是。若说语言乃民族之魂,那么看到文字等于看到该民族的文化。日文你明明不懂,但能让你联想到日本的纪律、高科技,这产品有日文加持必定是好东西。韩文我不懂,但我相信在这韩剧盛行的年代,效果也类似。时尚品牌,总要有个意大利文、法文名字,你听其名便感受到那欧洲情怀。Volkswagen的标语Das Auto,无论在哪里都以德文呈现,大约是“就是此车,别无他选”的意思。看到德文,联想到德国人的纪律、科技,车子大概非常可靠。(中文就不说了,太熟悉,没什么想像空间。)

如果Chanel不叫Chanel,叫花蒂玛,还能让你付钱吗?如果换成淡米尔文呢?如果Benz和普腾合并,不知谁的脑壳坏了把品牌都改为Proton,大家该联想到什么呢?Nasi Lemak、MH370还是1MDB?果真如此,车子品质再好都不会有人相信。



这种对文化的印象是百年来逐渐形成的,无法轻易扭转。你可以说这是刻板印象Stereotype,且看最近的杀人安全气囊事件,正是日本公司生产的。Samsung Note7爆炸,那是韩国公司。VW前阵子的变速器故障问题,也困扰了他们许久。但总的来说,这些刻板印象离事实不远。二战至今,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同样走过70年,成就却相差得太明显,有一大块原因是文化差异。比方说,日本领导做错事,自己切腹;我们的做错事,还能暗暗捧腹。

我以前说过文化、语言无高下优劣之分,若你说某种文化比另一种强,你是在用此文化的价值观来衡量彼文化,反之亦然。然而这不等于说文化对社会进步全无影响,胡适当年写〈差不多先生传〉讥讽某些中国人,现在重读也满有共鸣——我们这里也到处都是Mr.Cincai啊!可怕的是,当每个人都cincai而你不cincai,你就是怪物会遭排挤,最后你也被逼cincai,久而久之习惯了,也变成Mr.Cincai。

我们离成为先进国的目标,还很远很远,却也不是一无是处。我的香港、新加坡朋友好喜欢马来西亚,说这地方什么都慢半拍,生活太写意了。

“你们一定活得很快乐,是吧?”

诗人,却不安分于写诗,科技创业、魔术舞台均有所涉。杂七杂八,然自有文章。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