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现场.换个模式教学有意思
报导:方俊心
图:张智玟、连利元
在争议“一个精明学习网”(1 Bestari Net)有效或失败以前,我们不妨先了解“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为何物。
这是纽约某学校的场景:教室中央有个大荧幕,有点像我们在机场能看到的班机资讯荧幕,不同的是,上面显示的是班级当下在进行的活动——“在线学习”、“小组与老师互动”、“分组报告”、“一对一教学”。
学生按照荧幕上的指示,同时间内,各自到不同组别进行不同的活动,活动结束后,他们被要求回答一些题目。
当晚,神奇的电脑会自动操作,隔天,它将控制大荧幕,使上面出现一份新的活动列表,学生又再按照指示学习。要注意的是,这份列表已经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进度,是为个人特拟的。
这是美国Christensen Institute(克里斯登森研究院)资深教育研究员Thomas Arnett(托姆斯)捎来的一幅令人振奋的学习景象。Thomas受邀参与“知识跃进”(Leaps of Knowledge)活动,上个月尾,他在会上分享了Christensen研究院对于混合式学习法的看法。
教育选择弹性处理
18世纪以前,受教育基本上是贵族菁英的特权,只有他们才负担得起私人家庭老师的费用,然而这种现象到了18世纪工业时代却被彻底翻转,教育不再是小众的事情。
为了能跟得上经济改革迅速的步伐,工业时代的教育模式强调集体训练、快速生成,当时他们假想每个学生的程度相同,也因此设定了统一课纲。这样的模式具有经济上的优势,费用较以前低廉多了,而我们也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是产业模式更替的时代,各国都在讨论知识型经济,我们应该如何使用创意、科技带来更多财富,推动社会前进?工业时代的教育方法是否依然适用?很多人给予否定的答案。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学生有个体差异,我们需要更弹性、更个人化(personalisation)的教育选择。
对一个学习较缓慢的学生而言,划一的课纲意味着什么?
“他可能只了解了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课程内容,然后带着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疑惑上中学。这些知识上的空洞,使他衔接接下来的课程更挑战,比如英文、数学、科学,但是,其实他不是不能学习的。”
Thomas认为,混合式学习正好能把这些知识的空洞填上了。
迈向个人化学习方式
什么是混合式学习?Thomas幽默地表示,在那以前,他希望先说明,什么不是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不是把白板换成了智能教学板,也不是把作业和课本用电子课本取代。科技有优势,但只是使用新科技取代旧科技,不会转换教学模式,不会迈向一个更个人化的学习系统,也不跟混合式学习有同样的影响学生的潜力。”
相对的,混合式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在线学习:学习可在线上进行,这允许了学习时间、地点、进度的弹性。
二、跳脱单一空间:不是单坐在家里,或光呆在学校就能完成。
三、多元与整合:各种学习方法间彼此须相连,以提供整合的学习经验。
混合式学习跟很多人所谈的“多元媒体教学”是不相同的概念。多元媒体教学强调了教学资源的丰富,比如使用电脑教学、影音内容、电子互动游戏等,使教学生动有趣,但个人化与整合的学习经验却不在它讨论范围之内。
让教育普及也更平等
混合式学习有几个优点。首先它提供了“个人化”的好处,程式能评估学生程度,并据此提供适合学生程度的作业。这份评估也将帮助老师提升工作效率,省下评估的时间与精神,把它们花在更有用的地方,如跟学生进行小组或一对一活动。
另外,它也使教育更公平了,较能够照顾少数人的利益,如学校不提供卡达山语课,只要找到提供远距教学的老师,便可突破这困难。
而且混合式学习不代表耗费巨资,“它可以昂贵或廉宜,网络是基本配备,电脑却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因为可以轮流使用。”
科技并非万灵丹
如前所述,科技并非万能灵丹,并不是说一祭出了精明的网络和电脑,我们就有了更好的教育。
Thomas特别提醒,“如果学校要进行混合式教学,他们需要远离一开始就聚焦于科技的诱惑。”
我们必须把焦点放在“学习目标”,意即,我们要提供什么学习经验?我们要帮学生发展什么技能?先设定目标后,才衡量科技该如何配合,以支持我们要完成的目的。
除此以外,有些强调实作的课程可能较难采用混合式学习。Thomas建议,老师应衡量在线与直面的学习体验,可以在线的就在线,不行的就不要,“不要将所有东西都推上网。”
【资讯】欲了解更多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可浏览http://www.blendedlearn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