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森美蘭頭條】保存歷史軌跡具考驗 百年古蹟芙蓉瑰寶
報導:戴美清
攝影:胡傳成/黃健偉
(芙蓉12日訊)百年古跡,歲月的瑰寶!
芙蓉市內的舊式建築物,拆一間就少一間,而百年歷史建築物,更是芙蓉市的瑰寶,要如何保存這些歲月的足跡,留下重要的歷史軌跡,深具考驗。
要搜尋芙蓉歷史的痕跡,可從芙蓉甲必丹譚揚路開始,走到蕭隆興路、嚴端路以及芙蓉拿督班達東嘉路,沿著現代化的步伐,芙蓉市有些店屋已隨著發展而消失蹤影,仍保留在眼前的老店屋,當中不乏百年歷史建築物。
芙蓉市區早期的道路,隨著發展的洪流有了轉變,有的建築物歷經重建的新風貌,但舊景不復,至于那些完全拆除的建築物,消失在發展洪流中,殘余的記憶或許仍留在老芙蓉人的腦海裡,對新一代的年輕人而言,那已是遙不可及的故事。
隨著發展洪流轉變
由于保護歷史建築物或文物的意識風氣不足,英殖民時代的建築物,例如芙蓉嚴端路老店屋,被拆夷為平地,在繁忙的市中心留下一片空虛;芙蓉前姑娘堂女子學校,更成了市區的“大水塘”,至今還在等待發展生機。
《中國報》特別報導芙蓉其中5間特色建築物:芙蓉天主教堂、列聖宮、森州惠州會館、沉香路梅江會館及雙溪烏絨俱樂部,瞭解建築物的歷史、現有的管理層如何進行歷史建築物的保養工作,同時也訪問文史研究工作者陳嵩傑,從研究者的角度對歷史建築物管理層發出忠告。
當中也有社團有意讓歷史建築物展開新的生命,例如開設文物館、歷史館,賦予歷史建築物在新時代的新使命,保留文物與歷史,讓屬于華社的故事繼往開來。
認真看待會館資料收集
文史研究工作者陳嵩傑吁請華團必須採取實際步驟,認真看待會館資料收集,例如會議記錄里頭便包含了許多信息。
他說,對于文化遺產的保留意識,在過去不獲重視,覺得可有可無,隨著檳城、馬六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區,也在提醒西馬半島華人先輩開發城鎮的足印。
“遺產除了實體,也包括非物質,例如舞蹈、語言,甚至是遺產的傳承人,當時家庭照、舊物、文件,都有保留的價值。”
他說,芙蓉有許多著名的華裔創業商號,例如在上世紀初盛名的“廣生號”,都是值得考究的歷史,要瞭解歷史,其中一個方法可從建築的地契下手。他建議,個別的會館有空間或條件,能以文物館的形式收藏物品,否則後一代人將看不到歷史。
“若華團領袖有共識,能以‘步行街’的形象展現芙蓉老街風華,更可吸引游客參觀及帶動消費。”
他披露,把老建築整頓為吸引游客的景點,已是一股潮流,例如馬六甲地理學家咖啡館,不但保留建築物原貌,食物也特別,讓游客置身于懷舊美景。
早期街道見證商貿蓬勃時期
陳嵩傑披露,芙蓉最早期的街道是譚揚路、蕭隆興路,見證芙蓉早期的商貿蓬勃時期,最獨特的畫面是從譚揚路延伸至嚴端路,有清真寺、神廟、天主教堂、錫克廟、興都廟。
“這證明在百多年前,多元宗教可以和諧在一起,市區雖然是華人社區,但各族在多元種族及多元宗教的氛圍和平共處。他說,芙蓉嚴端路的老店屋,是屬于上一個世紀,芙蓉具代表性的店屋,整排的雜貨店是早期華裔小商人集中的街道,採購雜貨商貿來往密集。
“這屬于上一世紀的建築物如今已被鏟平,成為老一輩人共同懷念的地方。”
他指出,在英殖民時代的美芝律(Birch Road),即現在的芙蓉拿督班達東嘉路,豐隆銀行對面一排店,以前是屬于南益膠行,在未重建為現有建築物前,有印度店、鞋店,行動黨元老曾敏興也曾在該排店屋開設黨所。
在他的記憶中,芙蓉班達東嘉路現有的南方電器同排,有一間茶樓叫做“共和茶樓”,是當年喝茶吃點心、燒賣的聚點,是老一輩人或中年人的珍貴記憶。
此外,他也說,位于芙蓉李鴻裕路的芙蓉幸運大廈,前身叫做‘三層樓’,猶如七十二家房客,有人租房住宿,是芙蓉早期的一個地標建築物。
法律保障才可保留古蹟
陳嵩傑認為,要保留歷史建築物,除非有法律保障,例如馬六甲及檳城在申遺后,受到基本法律保護,以法律架構鑑定建築物保存的價值。
他說,站在懷舊的精神,舊市的景物完全被抹去,是非常可惜,但也必須考慮到商業價值及地主的利益,地主有發展的權利,因此法律的保障才能對歷史建築物起關鍵的作用。
“聯合國特設建築物翻新的獎項,根據建築物原本的格式,保留原有的特點,唯必須靠技術,例如如何保留雕塑品,以讓建築物的原味不被破壞。”他說,在芙蓉,對老建築物的保護意識不強,法律架構的保護也不足,儘管芙蓉市議會曾宣布有些店屋被列為保留的文化遺產,但因為沒有被憲報列為文化保留區,整個建築遺產保留的意識薄弱。
他直言,現代建築物一般上沒有獨特性,老建築物的設計富有藝術及文化價值,毀了再也找不回,如果連相片也沒有了,歷史就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