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佛頭條】學習古代傳統禮儀 幼稚園穿漢服上課



■幼稚園學生每逢週二週四穿漢服上課,由黃琬親(右)教導學習古代傳統禮儀。

報導/攝影:鄭明麗

(昔加末16日訊)忘不了華夏文化,2016年度亞太社會貢獻慈善獎得主黃琬親,開辦大馬首間穿漢服為校服的幼稚園,培育幼小孩童穿上漢服,學習古代優良傳統禮儀。

在今年9月23日領取亞太社會貢獻慈善獎的黃琬親已屆50歲,她于2002年在昔加末亞羅拉新村孫文聲路,開設慈恩培訓中心幼稚園,再于2013年開辦穿漢服為校服的班級,讓小孩子從小接觸華夏文化精髓。

黃婉親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她自小看到中國梅州來到大馬謀生的爺爺經常穿著漢服,從此與漢服結下不解之緣。

“讓幼稚園學生穿漢服上課前,我透過互聯網接觸到大馬及美國的漢服學會,也協助到我物色訂製漢服,才能讓小孩們有漢服校服可穿。”

家境不許可者免費

黃婉親說,幼稚園週一至週五上午8時30分至中午12時30分上課,師生們每逢週二週四穿漢服上課,而家長需購買漢服校服,若家境不許可者,可免費獲贈漢服。

她指出,幼稚園孩童穿漢服在昔加末社會獲得良好迴響,初時家長反映孩子穿漢服會很熱,但在了解到漢服材質通風,穿上又顯得文雅后,都開始接受和喜歡讓孩子穿漢服去上課。

她強調,傳統漢服並無採用任何紐扣,所以幼稚園教師需教導學生們穿漢服和處理繩帶係結,教導學習包含坐站姿的傳統禮儀,培育他們成為有禮及文質彬彬的孩童。

此外,黃婉親坦言,她不曉得是何人推薦其名字去參選上述慈善獎評比賽,但能在此亞太性質獎項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得獎者,令她感到欣慰無比,她覺得得獎是一種肯定,能影響他人共同行善才是王道。

巫印教師:學習異族文化是好事

漢服作為華夏文化重要載體,其優雅風格跨越種族宗教藩籬,徹底征服慈恩培訓中心幼稚園的3大種族教師!

在該幼稚園教了10年的巫裔女教師哈芝安(37歲)受訪時說,在負責教授孩童們學習國語之外,她本身也跟學生一同學習穿漢服和傳統禮儀。

她不諱言,最初會想自己可否穿漢服,但穿上后覺得很舒適,也便于教學,在宗教上也能接受,因為教育孩童學習正面道德觀和態度行為是好事。

執教逾4年半的印裔老師阿姆(女,33歲)透露,她教學生數學、道德及科學,幼稚園院長購置漢服給學生們,讓他們對不同文化與宗教有所認知。

她認為,學習異族文化是很好的事,如同她在教導孩童穿漢服和係繩帶時,同樣也穿上漢服以身作則。

黎玉娟:認識民族服裝無拘束

負責教中文的黎玉娟(43歲)認為,幼稚園學生穿漢服上課,是不壓迫性教學方式,令他們無拘束認識中華民族服裝。

她說,孩童在學穿漢服時會覺得好奇,老師就需作出詳細解說,因為許多人會誤會漢服是韓服。

此外,35歲家庭主婦周玲琴,將2名女兒周恩琪(6歲)和恩巧(3歲),送入漢服幼稚園就讀2年及半年,姐妹倆每天都很歡喜上學,一起學習傳統中華文化。

她說,女兒們各有2套校服,簡單一套她們可以自行穿,另一套較複雜款式的則由她幫忙穿上。

漢服方便可愛

★莎菲拉 (4歲,幼稚園印裔學生)

我今年才入學就讀,而我的漢服是一件上衣和褲子,穿起來很方便和可愛,而老師會教和幫我處理漢服的繩帶。

會自己穿漢服

★艾娜(5歲,幼稚園巫裔學生)

我在這裡讀了2年,會自己穿上漢服,覺得漢服很美麗,而且顏色鮮艷亮麗。

媽媽會幫我處理係上漢服繩帶,雖然我有學習,但還是覺得很難。

瞭解漢服歷史

★黃嬿卿(41歲,電腦老師)

我認為慈恩幼稚園很特別,院長和教師們都以身作則穿漢服,才能教育年幼學生們穿漢服及學習優質傳統禮儀,也讓家長們了解漢服的歷史背景。

我自己在去年杪接觸到一項穿漢服抄寫心經活動,對漢服產生好奇心,后來又參加了漢服生活營,進一步了解漢人的服飾,偶爾也到幼稚園幫忙。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