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庇能歲時記(完結篇) 冬節與紅毛冬節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文創‧庇能歲時記(完結篇) 冬節與紅毛冬節

冬至祭祖以世德堂謝公司為隆重,稱作“謝平安”,會邀請道士前來主持儀式。
冬至祭祖以世德堂謝公司為隆重,稱作“謝平安”,會邀請道士前來主持儀式。

特約:董詠祥(研究庶民文化,涉略信仰、習俗及工藝等。歡迎以 Facebook交流:董詠祥。)



《庇能歲時記》載:“冬至日戶戶搓圓為食。庇能人以糯粉和水相調,染以色料,雙手搓揉,製成各色圓子,以沸水煮之,再取老薑熬煮甜湯和圓子共食。人言,冬至大過年,故食一圓子則添一歲。”

冬至今年落在陽曆12月21日,是華人年終最重要的節日,過了冬至基本上便算一年走到尾聲,可以開始轉換心情,總結一年,接踵而來的就是送神,清潔家居,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冬”是冬天,“至”則是至點,指太陽直射抵達至南點(南迴歸線),開始向北回歸的分界點。在閩南語中,則把冬至稱作冬節,和端午節稱五月節一樣顧名思義,說的就是冬天裡的節日。



冬至由來已久,在歷史上曾被當作新年來過,一直到漢代換成陰曆正月,才分化出“冬至”與“新正”兩節。民間留有“冬至大過年”一說,也正是這中國曆法變遷留下的痕跡。

冬至幾經流傳演化至今,檳城大概僅剩吃圓和祭祖兩習俗。湯圓福建話叫做“圓仔”,取其球狀外形而得名,有圓滿的意思。一般家中提早一晚開始準備搓湯圓,用糯米粉與水調和成麵糰,再捏一小團,雙手搓揉成小丸狀。為討喜氣,也將圓仔染成紅色,如今還有青、藍或黃,圓仔也有包入花生或芝麻餡。隔日將湯圓燙熟,再配以薑母、黑糖和班蘭葉熬煮的湯底,用以祀神祭祖。

湯圓作為節日代表食品,也可用買的方式帶回祭拜或食用,這也是從農業社會轉型成工商社會后,省時求快的變通模式。

過冬至要在家中祭祖,如無安奉神主,則前一天會舉香向空中邀請祖先回來享用,再將香枝插在門外,又另外向家戶門神秉告,請其通融讓祖先進來,將香枝插在門上。隔天在廳中設立供桌和椅子,擺上碗筷和飯菜、然后向門外召喚祖先回來即可開始膜拜,如家中有安奉神主者,則直接在神主前搭設供桌祭拜,可省去召喚祖先的儀式。

以想像來理解他族節慶

除了家中祭祖,冬至也是宗祠不可豁免的祭祀節日,稱為“冬祭”。冬至祭祖又以世德堂謝公司最隆重,稱之為“謝平安”,意思是酬謝神明祖先在這一年來的照顧與庇佑。謝公司會邀請道士主持祭儀,由道士迎請歷代祖先前來享用供品,並帶領大家向祖先獻供膜拜。

有趣的是,人們挨近冬至,在12月25日的聖誕節喚作“紅毛冬節”,說得好像也是要過冬吃湯圓一樣。這種用華人文化為中心,透過想像來理解他人,便把他人的節日,用自己的節日名稱來命名,結果導致名字與內容產生落差而生成趣味。

又如華人稱農曆新年為“新正”,見穆斯林慶祝開齋節如此盛大歡愉,便以為他們也在慶祝新年,因此也喚作“番仔正”。但實則上開齋節只是慶祝齋戒月的結束,非歡慶新一年的到來。

“紅毛冬節”是基督教天主教信徒們的重要節日,人們聚在教堂唱聖歌、祈禱,並相互道賀“Merry Christmas”,如同過新年一樣,充滿喜樂。各大商場也趁著“紅毛冬節”大拋減價折扣,裝飾上聖誕節飾物,營造白雪紛飛的外國景色,商場空調冷颼颼,雖讓人錯身冬天,但卻怎樣也彌補不了處于南洋氣候,全無冬天氣氛“唐人冬節”的缺憾。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