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华小不能当增建” 刘利民促摒弃单元化教育政策
(加影17日讯)董总主席拿督刘利民今日促请中央政府还是各州政府,都必须摒弃保守和狭隘的单元化教育政策,从发展全民教育的角度出发,即按照兴建国民学校的制度和规划指南。
他重申,搬迁华小与增建华小不能相提并论,更不能把搬迁华小当作是增建华小,这种是非不分的论调对华社是不公平,也误导华社及分裂华社。
他也促请当局,据华裔人口的增长和社区的需求来制度化拨款和拨地增建华小,包括负责所有的建设费和明文规定分配学校保留地作为兴建各源流小学,使增建华小获得一个制度化以及合情、合理和正常的解决方案,才能根本解决华小不足的问题。
没有教育主流
“华小在建校所遇到种种的问题来看,华小何时得到公平与合理的对待?华小何时才是国家教育的主流?”
刘利民是出席“专题汇报:增建和搬迁华小课题”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这么说。
他指出,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曾强调,我国在“一个马来西亚”理念下,没有教育主流,因为各源流学校都是国家的主流。
但他透露,纳吉从2009年至2016年执政这8年以来,华小在建校方面就遇上种种的问题。
他说,由于政治人物始终抱着政治议程,蓄意制造多源流学校导致国家不团结的假象,经常在各种场合和媒体发表多源流教育制度,导致国家不团结的狭隘和误导性的言论,进一步制造各族之间的猜疑和误解。
出席者包括董总副主席许海明及李官仁、秘书长傅振铨、副财政庄俊隆、中委卢成良、彭亨董联会主席林锦志。
根据政治需求增建
无法全面解决问题
刘利民指出,兴建华小固然可纾缓华裔人口密集区,华小学生人数严重超额的问题,但这种根据政治需求而选择增建华小的做法,无法全面解决华小不足的困境。
“据政府的学校规划指南,政府拥有一套规划和增建学校的制度,但在实行上只注重增建国小和国中,从来没有‘眷顾’华小,更谈不上制度化拨款和拨地增建新的华小。”
他补充,这让华社不禁感叹,乃至愤怒,母语教育课题已沦为政治人物屡试不爽的政治工具。
“政府的心态非常明显,当局的做法主要是以政治需求为考量的权宜之计,而不是根据国民教育的实际需求来处理增建华小的问题。”
曾二度呈首相备忘录
促落实增建学校制度
专题汇报指出,董总曾联合其他团体于2011年和2012年向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提呈备忘录,提出由政府制定和落实一个增建各源流学校的制度。
这两分备忘录分别为于2011年11月14日提呈的《制度化公平发展各源流学校,发挥国家优势,促进国家进步》,以及于2012年8月23日提呈的《全国七大华团在教育课题上的立场与要求》。
该备忘录也列出一些地区所需要增建的45所华小,包括雪隆(16所)、柔佛(8所)、槟城(13所)、霹雳(1所)、沙巴(1所)及砂拉越(6所)。
2008年大选至今没批建华小
根据董总“专题汇报:增建和搬迁华小课题”报告指出,政府在1999年至2008年批准增建16所华小,其中15所已竣工启用,还有一所加影新城华小仍在兴建中,预计在明年启用。
“从2008年大选后至今,政府没有批准增建华小。”
此外,报告指出,在1999年大选时获准兴建的彭亨州关丹中菁华小分校已在2013年启用,目前正申请成为行政独立的新学校。
“另有2所华小的分校,获准成为行政独立的新学校,即砂拉越州民都鲁中华公学分校,在2008年获准成为民都鲁中华华小二校,以及吉兰丹州话望生华小布赖分校,在2011年获准成为话望生布赖新村华小。
报告指出,在1999年至2013年,政府批准搬迁85所华小,其中76所已启用,9所未启用。
“在该9所未启用的迁校华小,有3所预计在明年启用,即赛城联合华小、乌雪县叻思华小及古来太子城培正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