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俊榮:在生活中貫徹義工精神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沈俊榮:在生活中貫徹義工精神

峇株巴轄辦事處高級記者



上個月配合兩場大型活動,接待一班中國朋友蒞訪,他們對大馬華人熱心社團活動,利用工余時間不計酬勞協助佈置場地、籌辦活動的精神感到驚訝。

記得筆者當時對中國朋友說:這是大環境訓練出來的特質,大馬華人早已習慣為了推動民族文化、教育及宗教事業出錢出力,這種“義務工作”已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華裔先賢早年前從中國南來,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披荊斬棘、落地生根,早已養成刻苦耐勞,不向惡劣環境屈服的精神。要感謝我們的先賢有遠見,創立鄉團、會館、宗祠、神廟及學校,讓后代子孫繼續保留民族文化的根。



雖然時代已不同,但這些宗鄉團體、神廟及學校仍扮演著團結華裔同胞,讓族群加強凝聚力的重要角色。若這些組織被禁止成立、被令關閉,大馬華裔將失去一個凝聚力量的重要平台。

參加社團就如參與社會工作一樣,需要一股不計回報的奉獻精神,也需要一種細水長流、堅持到底的耐心,就像馬佛總副總會長釋禪亮法師日前出席峇株巴轄佛教會30週年慶典所說,應在生活中點滴培養好習慣,貫徹“義工”精神。

義工在大乘佛教而言就是行菩薩道,從服務大眾的過程中,學習放下一己之私,所以要秉持“福慧雙修”精神,把慈悲與智慧帶入團體中,才能讓組織健全成長。

禪亮法師鼓勵大家有時間就要多做義工,但最重要的是,要先把住家化為道場,在家里扮演好“義工”角色,把身邊人照顧好,行有余力再到社會服務大眾。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