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都有不同詞彙來攻擊女性,雖然女性地位不停提高,但是歧視女性的問題沒有因此而減少。
隨著社交媒體興起,有人創造“另類網絡詞典”,專門收集世界各地侮辱女性的詞句,例如Bitch,英文字典解說指雌性的狗、淫蕩、惡毒、傲慢或不道德的女人。
《紐約時報》也發現這個歧視現象,他們從語言角度探討這項問題,文中提到經常觀看美劇的人都知道美國人最常用Bitch來罵人,被罵對象未必是女性,但是這個侮辱性字眼與女性有關。
流行天后麥當娜曾在“性別歧視和霸凌”演講中透露女性在音樂界受辱的情況:“I was called a whore and a witch”(有人辱罵我是妓女,是巫婆)。
權勢女性讓男人不安
美國政壇的情況也差不多,剛剛過去的美國總統大選辯論中,特朗普當眾批評希拉莉為“Such a nasty woman”(真是個惡毒的女人)。
根據報導,韓國首位女總統樸槿惠縱容閨蜜崔順實幹政事件爆發后,也有人辱罵樸槿惠“If a hen crows, the household collapses”(如果母雞會啼,肯定家破人亡),樸槿惠為人詬病的問題是她的總統職務,不是因為她的女兒身,為何以母雞來抨擊她呢?
侮辱女性在東南亞國家,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副農長達祖丁譏笑行動黨士布爹區國會議員郭素沁是“國會裡唯一有Kok的女性”,也曾經以“出水論”來羞辱演講冗長的女性議員;野新前國會議員莫哈末賽益和京那巴當岸的國會議員邦莫達也曾發表“月漏論”,3位巫統議員完全沒受到國會對付,至今也沒有收斂。
政治批判應該建立在“對事不對人”的基礎下,可是大多數時候卻是“對女不對事”,因為世界仍然由女性來主宰,權勢女性的冒起,讓一些男人感到不安,感覺自己的地位受到女性威脅,迫使弱勢男人展開無禮的攻擊。
這些男人使用“性別或性器官”來打擊女性的士氣,話中的潛在意思是“記住,你只是一個女人,而我是男人,我比你更優越,我能抑制你!”
男人與女人之間,應該以平等和尊重為基礎,與其口出惡言,滿口“Son of the bitch”(狗娘養的),不如講一句Sun of the beach,讓男女之間的關係如同“沙灘上的太陽”一樣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