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沙以學術角度分析 巫統逼宮 司法途徑 外在介入 納吉或3情況下台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慕沙以學術角度分析 巫統逼宮 司法途徑 外在介入 納吉或3情況下台

敦慕沙希淡認為,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可能在3種情況下被迫下台。
敦慕沙希淡認為,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可能在3種情況下被迫下台。

(吉隆坡20日訊)前副首相敦慕沙希淡指出,他以探討可能性的學術角度批判思考,認為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可能在3種情況下被迫下台,即巫統逼宮、司法途徑或外在介入。



他坦言,曾有人批評他大膽要求納吉必須下台,怎么可以這樣?

“我說,你無法這么做只是因為害怕,我是以書寫方式說納吉必須下台,並提供各種選擇;很多人更擔心我的處境,但不是的,那是一個探討可能性的學術性思考,所以我才說‘但願不會如此’(God forbid)。”

慕沙希淡今早在“慕沙希淡之暢所欲言”論壇上,這么指出。



但他強調,上述3種情況並非其個人主張,而是討論眾人所說。

非個人主張

“其中一個情況是巫統讓納吉下台,但要謝謝(前首相)馬哈迪修改了黨章保護他自己;馬哈迪不在其位時無法拉納吉下台,因為是他自己制定的條例,而今在任者(納吉)只會說謝謝、再見!”

馬哈迪在任巫統黨主席時,曾修改黨選舉制度,即競選黨魁須取得63個區部提名,這也讓納吉在廢除該制度前,受惠蟬聯巫統主席。巫統在2013年黨選時,由2600名中央代表投選黨主席,納吉在無競爭下蟬聯。

慕沙希淡說,第二個方式是透過憲法採取法律行動;曾有人這么做,但納吉僥倖脫險。

“第三個方式是有外在因素介入,許多國家如今都採取行動,如瑞士、法國和美國等;我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但這是現實可能發生的事。”

面對指控應自動請辭

慕沙希淡認為,面對指控的部長不應以“沒證據”或“陰謀論”為自己辯解,反之是自動請辭。

他說,有些部長對某些人來說並不稱心合意,他當初辭去副揆職時,許多人也無法理解其原則。

“我希望現在或未來的每個部長,當面對指控時,就馬上自行停職、退位讓賢或自動請辭吧,別以‘這沒有證據,這只是陰謀!’來為自己辯駁。”

他認為,領袖只是為了捍衛自己,才會使用如此煽情的辯解方式,這就是政治,有些人也僥倖成功。

“但我說過很多次了,民主公開的進程是確保人民有話事權的最佳保障;若國家要先進就不能噤聲,而是發聲並作出貢獻。”

他指出,他當初離開政壇只是芝麻小事,因為與政府已失去連接。

“我無需等到被告知開除才離開,不是的,這是政府的原則,如果不能認同就離開吧。”

朝野猛攻鄉區撈票
巫統料仍是大贏家

慕沙希淡認為,巫統和反對黨目前都專注強攻鄉區馬來選票,但反對黨想要一對一對壘國陣仍是“知易行難”,巫統預料還是下屆大選的大贏家。

“巫統無疑已經改變,領導人已比從前更好,但他們卻處在舒適圈,在巫統大會上代表歡呼鼓掌反應熱烈,首相似乎很樂于處在舒適圈;但這些轉變是對是錯,仍胥視大選見真章。”

他指出,巫統盤踞的權力非常根深蒂固,因為在任者享有最大權力和資源。

但他提醒政府莫忘了反對黨,在上屆大選差點成功,即讓國陣失去三分二多數議席優勢,這顯示反對黨團結的力量。

他以泰國前首相達辛為例,指后者若有機會再參選也不會輸,因為他已掌握100%鄉區選票支持。

“若巫統可專注獲取鄉區馬來選民支持,議席上絕不會輸;不幸是反對黨也積極爭取鄉區選票,但他們也已經分化,無法突破巫統過去的優勢,所以巫統仍會勝出。”

慕沙希淡說,即便反對黨公佈了旺阿茲莎為代首相人選,卻還是顯得非常弱,只能取得一點改善;但他坦言現況仍搖擺不定,難以預測未來可能。

政治破產者才煽動種族宗教

慕沙希淡強調,只有政治破產者才會利用種族和宗教,作為往上攀爬的籌碼。

他認為,領導人應傾聽各族意見,而不是將其排除在外,因為多元種族就是我國現實面貌。

另一方面,慕沙希淡認為,緬甸把羅興亞當作世界上不存在的人類,東協各國有責任找出解決方案。

“羅興亞人被視為沒有國籍的人,且被當作沒在世界存在過,如果各國對此事袖手旁觀視之不見,這將是世界共犯的最大罪案。”

他希望此事不應被政治化,並指首相納吉措詞強烈抨擊緬甸政府后,緬甸也已召開會議談論此事,這已開啟了東協之間協商,非常微小的開頭。

“我不知道如何解決,但東協從前秉持不插手他國事務原則,從不會觸碰類似課題,但如今緬甸接受東協各國的外交部長討論,看來有方式可解決;這個世界有責任找出解決方案。”

不後悔辭副揆職

慕沙希淡說,他不後悔辭去副揆一職,這也非其一生最大的錯誤,因為他相信這一切都是上蒼智慧(Hikmah)和給予他的試煉。

他說,他相信這一切都是上蒼讓他有機會作出抉擇,讓他遇見許多人、拜訪多國和經歷許多事情。

詢及出任首相只有一步之遙,是否曾經後悔辭官決定,他打趣回應:“是的,有時候我會這樣想,我想你們心裡也曾幻想過我擔任首相,這無意冒犯現任首相。”

形容敦馬好勝

他形容自己是悲觀的樂觀主義者,會以最好的準備迎接最壞的結果。

他也指出,他時隔30年才揭露對“默馬里流血事件”的想法,是因為那期間沒有人理睬他,並不願報導一個過氣領袖,但其書中所談是值得讓大馬人知道的事。

他也形容,馬哈迪是個喜歡鬥爭和好勝的人,且大部分時間都會贏,尤其是后者掌權時;並透露后者深研《孫子兵法》戰略。

大馬教育制度不曾成功

慕沙希淡坦言,我國教育制度從來沒成功過,即便他出任教育部長時也是如此。

他指出,這是因為馬來人非常落后,但他們不是天生落后,而是坐落在鄉區無法取得教育機會,因此巫統必須強調教育的重要性。

“以前的馬來人很簡單,他們只想當個好的穆斯林,這樣就可以上天堂;國家獨立后,許多領袖也鼓勵馬來人接受教育,我也曾到鄉區勸告村民別急著讓女兒出嫁,他們都想受教育。”

慕沙希淡是于1978年至1981年擔任教育部長,他說,從前的巫統領袖若想要成功,就必須對教育充滿興趣。

他也指新加坡只是個華裔人口佔多數的城市國家,因此更容易影響和灌輸領導人的想法。

“新加坡的歷史上有2個教育制度,即英文和中文教育;但基于新加坡的地理環境優勢,其執政黨是非常聰明的獨裁者,非常容易散播影響力。”

透過東協與中國更多對話

慕沙希淡指出,我國必須透過東協與中國展開更多對話,相信東協將集體合作配合中國,以避免更多誤解。

詢及是否認為政府將大馬賣給中國時,他隨即指記者拋了一枚很大的“地雷”給他,並指他已是個沒有權力或影響力的小人物。

但他仍分享其看法說,馬中兩國關係非常重要,這份關係的輕重則胥視領導決定如何拿捏。

“每個國家都想比另一個國家更勝一籌,大部分時間不是戰爭,而是競爭,所以這對大馬領導人來說是一項挑戰,以確保國家做出的投資都不應威脅國家安全,相信大馬領導人都知道。”

他說,中國如今是世界強國,大馬應透過東協開創“東協-中國”對話。

“現在南中國海看似出現許多強國競爭,這是問題所在;相信東協不會因此分化,反之東協領袖應合作展開對話,以避免產生更多誤解。”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