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驚心動魄 全球十大財經新聞

(吉隆坡20日訊)2016年對國際金融市場而言,與其說是猴年,還不如說是“黑天鵝”的年,人民幣年初驟貶、油價差距甚大的高低起伏,從年初最低見每桶26美元(約116令吉)至近期57美元(約255令吉)、英國公投脫歐英鎊急貶,直到特朗普當選美國新任總統,無一不叫人跌破眼鏡,只是慶幸的這一年將以“有驚無險”結束。

現在讓《中國報》帶大家回顧一下,2016年曾讓市場心跳加速的全球十大財經新聞有哪些。

美聯儲12月升息

《大紀元》報導,美國聯邦儲備局為了利率正常化,于2015年12月首度升息,結束長達10年的超低利率時代,並在時隔一年,即2016年12月14日再宣布升息0.25%。

由于去年底首次升息令市場大感意外,繼而引發2016年美股上演史上跌幅最慘的“元月行情”,自此市場原以為今年會升息4次的美聯儲,在金融市場充斥未知數的情況下,只好等到年底再升息一次。

這也是自2006年以來,美聯儲的第2次升息。至于2017年美國有多少升息空間,將取決于特朗普新政實施后的市場反應。但市場預計明年至少會升息兩次。

脫歐英鎊狂貶逾10%

英國選民6月23日投票選擇脫離歐盟,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全球股市市值隔日蒸發2.1兆美元(約9.4兆令吉),同時英鎊兌美元狂跌超過10%,貶至1985年或逾31年來最低。

信評公司標準普爾(S&P)之后更將英國令人稱羨的頂級3A債信評等連降2級,長期展望轉為負向。

這一投也賠上了卡梅倫首相一職,卡梅倫于7月13日正式辭職,並由當時的內政大臣特麗莎梅將接替他擔任英國首相。

在英國最高法院在審理政府或是國會有權決定是否脫歐之際,國會下議院已表決通過支持政府2017年3月底前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展開脫歐談判的時間表,另外也通過談判前需向國會公布細節的修正案。

特朗普經濟學效應

特朗普勝選被視為是今年一大黑天鵝事件,然而金融市場在選后的反應卻不如預期般慘,美股反而不斷創新高。

特朗普希望透過減稅、增加公共支出和讓製造業回流等方式帶領美國,彷彿上世紀80年代的“里根經濟學”重現。

在金融市場呈現上,“特朗普經濟學”(Trumponomics)的預期心理已讓美元走強、美股大漲和債市崩盤的金融榮景方興未艾,似乎里根時代再度重演。

不過,隨著特朗普明年1月上任,市場或將開始檢視新政的成效,如今談論尚言之過早。

但報導指出,即使市場反應平淡,也不能太苛責特朗普新政,畢竟里根時代的股市、美元指數和美國債務全都在低水位,而特朗普上任時美股已走了8年牛市,美元也升值超過25%,美國債務更逼近20兆美元(約90兆令吉)超高水位,“特朗普經濟學”的起跑點門檻確實比“里根經濟學”高許多。

人民幣隨時貶破7

人民幣經歷2015年“811匯改后”即一走貶,去年貶值6.12%,今年伊始維持貶值之勢,10月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后,人民幣更是宣告陷入2年半以來最長跌勢。

再者,美國升息、特朗普勝選,推升近期美元強升,人民幣已貶至逾8年來水平報6.9,7的水平岌岌可危;今年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已貶值6.5%。

不過,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部研究員金柏松已預計,美元指數將在2017至2018年間登頂,人民幣明年料貶值3%到5%;這也意味著人民幣匯率明年將達到7.18至7.3兌1美元。

此外,中國今年首三個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平均為6.7%,雖然較去年全年6.9%增速放緩,但尚算穩定,並未出現市場擔憂的硬著陸,且末季更漸入佳境。

相信今年全年增長率將達6.7%,符合政府預定的6.5%-7%目標範圍。

油價大起大落OPEC終減產

深受供應過剩的困擾,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一直喊減產減不成, 導致油價于今年經歷了大起大落,從年初最低見每桶26美元(約116令吉)至近期每桶57美元(約255令吉)。

直到11月底沙地妥協,並主導OPEC和其它產油國聯合發布每日減產120萬桶的好消息,為8年來首度達成的減產協議。油價當日聞訊衝高逾8%,近幾日已站穩50美元(約224令吉)。

樂觀者認為若順利減產將使油市提前在2017年下半年達到平衡。

美企逃稅遭歐盟天價罰款

報導指出,歐盟8月宣布,蘋果公司和愛爾蘭政府之間的優惠稅率協議涉及不公平補貼,判定前者需補稅130億歐元(約605億令吉),創下歐盟史上最高金額補稅紀錄。

同時,法國也針對蘋果子公司開出4.22億美元(約18.9億令吉)罰單。其它像麥當勞、亞馬遜和星巴克等美國知名企業也面臨金額不等的歐盟補稅問題。

此外,歐盟還針對美國科技大廠的壟斷問題祭出高額罰款,如涉及濫用手機作業系統安卓(Android)市場地位的谷歌公司也可能被歐盟起訴,市場估計罰款恐高達30億-70億美元(約134億至314億令吉)。

美國大型企業遭遇歐盟的巨額罰款,不但說明美企此避稅管道逐漸不通,同時也顯示歐盟在各國財政困窘和保護主義盛行下,已視現金飽滿的美國跨國大企業為待宰的肥羊。

美股美元同唱新高

自特朗普勝選以來,美股美元完全意外地不但沒跌反而不斷走高。

美股道瓊斯指數于12月15日一舉衝上報1萬9852.24點,離2萬點大關只差50點,為史上第一遭;美元指數近期更是創下13年高峰,兌主要貨幣均走強,市場更看好美元后市越戰越強,並認為2017年美元指數將由目前約101升到107。

然而,太強的美元對美國並非是最大利益,其中標普500成分股有40%以上的營收來自海外,強勢美元意味著匯損增加和海外收入減少,同時也讓美國出口競爭力下滑,有違特朗普希望製造業回流的初衷。

《經濟學人》雜誌則認為,太強勢的美元將對全球其它地區出現負面的外溢效果,美元債務曝險較高的新興市場將首當其衝。

事實上近期美元這輪漲勢,已導致部分亞洲貨幣創下金融危機以來的低水平,包括令吉。

全球貿易放緩寒冬將至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測,2016年全球貿易量僅增長1.7%,為金融危機以來最緩慢。同時公布了前10個月內,G20國家共頒出85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並呼籲各國放棄貿易壁壘。

對此,全球航商“春江水暖鴨先知”,韓國韓進海運首當其衝于9月宣布破產,同時近兩年虧損超過5000億日圓(約190億令吉)的日本三大海運公司,即日本郵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也商討如何合併集裝箱業務共度難關。

隨著特朗普具有保護色彩的貿易政策即將出台,除了北美貿易協定(NAFTA)前景堪憂,就連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在談判7年后恐將難產,全球貿易的寒冬或許就要來臨。

德意志銀行雷曼第二

2008年9月10日,雷曼宣佈第3季度巨虧39億美元(約175億令吉),5天后申請破產保護,一代華爾街巨擘轟然倒地。

在雷曼倒閉的8週年,具有150年歷史的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不但成了今年全球金融市場一顆巨大的未爆彈,由于其危機威力不容小覷,更被市場視為是“雷曼第二”

根據財報,德銀2013年持倉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約75兆美元(約336兆令吉),為德國1年國內生產總值的20倍。2015年底負債1.75兆美元(約7.8兆令吉),同年虧損68億歐元(約316億令吉),2016年又遭美國當局重罰140億美元(約627億令吉)。

德銀股價由2014年高峰50美元(約224令吉)起跌,近月跌至11美元(約49令吉)歷史低價,目前已反彈至15美元(約67令吉),但仍未脫離危機警報,此計時炸料將困擾市場至2017年。

富國銀行爆偽造帳戶醜聞

得益于08年金融危機而迅速強大的富國銀行爆出偽造客戶帳戶多達200萬個的醜聞,一度讓市場恐慌為金融危機再現預兆。

上述涉案的5300名員工已遭解職,超收的客戶年費等開支約達260萬美元(1164萬令吉), 讓該行痛失全球最高市值銀行的桂冠,總執行長斯頓夫(John Stumpf)被迫下台。

富國銀行被美國聯邦法院開出1.85億美元(約8.3億令吉)巨額罰單,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監管當局考慮對涉及詐欺客戶和違反銀行法的銀行祭出更嚴厲的制裁措施。

波克夏為富國銀行大股東,巴菲特也指責該銀行使用“令人腐壞”的銷售目標,導致犯下可怕的錯誤。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