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葉鳳玲
攝影:楊智聰(部分圖由受訪者提供)、潘嘉威
本地少見的雙人拍檔魔術師Pinky(呂敏婕)和Mark(楊傳安)表示,雙人拍檔可以成為獨一無二的演出品牌;而且,在台上可以相輔相成,一方若不小心出錯,比如道具發生故障,一方可以幫忙圓場。
“更重要的是,雙人拍檔能夠提升魔術的層次,因為兩人能玩的花樣更多!”他們第一次以雙人拍檔形式參加魔術比賽,一上場就以初生之犢不畏虎之姿奪冠。
回溯2007年那一場紀念性的演出,他們覺得可能是在驚喜和創新部分佔高分數的原因。
相識,宛如小說情節
“許多魔術師都是手中變撲克牌、絲巾、動物等,是小道具變出來的魔術,因為一般大體積的道具很難藏在身上。我們是變出雨傘,而且是變出很多雨傘,要把雨傘藏在身上是很難的,而我們卻做到了,加上除了魔術表演,我們也加入變臉表演,讓評審們驚喜連連。”
兩人相識的過程有點像是小說裡的情節。一天,Mark在武吉丁宜法國村做小醜表演的時候,突然樓上一扇窗“啪”聲打開,一位女生冒出身子來,從空無一物的手裡變出一朵玫瑰花,然后,窗口“啪”聲關上了。
“當時,我問前面的小朋友,你認識那位姐姐嗎?小朋友搖頭……后來我才知道她是一位魔術師,也在法國村表演。”
一旁的Pinky補述:“其實,當時有多位表演者受邀到那裡,我在等待表演時覺得無聊,剛好看到他在做小醜表演,一時心血來潮,就變魔術來逗樂大家。”
一朵花讓他們兩人訂下情緣,過后組成雙人拍檔魔術師,獲得2007年馬來西亞魔術冠軍、2012年美國魔術協會International Magic Society(IMS)頒發的默林獎(Merlin Award)之“馬來西亞最佳變裝組合”、成功挑戰“一分鐘14套快速變裝”而被列入馬來西亞紀錄大全(MBR)等等。
對自身職業有愛
把逗趣、驚奇的魔術表演進行轉變和昇華,表現出更有質感、創新的魔術,讓整個表演過程兼具娛樂和品味,同時讓欣賞的觀眾感到歡樂和不可思議。這是Pinky和Mark所追求的魔術表演。
為此,他們在2007年成立“vivas magic”公司,陸續注入其他不同舞台表演元素,如速繪金粉畫、LED水鼓、沙畫等,把魔術、演戲和舞蹈結合的新派魔術。
當然,運作公司有時會需要處理一些困難複雜的事,像管理人事、為新的表演項目奔波勞累等事情。
這些年來,他們發現,能夠做出一點成績的事,背后就是態度和專業。
“態度上,虛心學習、不怕犯錯、勇于改進;專業上,有空勤加練習,像鴨子划水,日子久了,自然水到渠成。”
如果要再言簡意賅,簡單一個字,就是“愛”──永遠不要忘記去做自己所愛做的事。
“魔術師是職業,但它不是用來賺錢的。更多時候,魔術是可以帶給大家歡樂的一種表演藝術,我們很享受在台上表演的過程!”
臨危受命變臉!
Pinky出身于娛樂世家,父親是娛樂經紀人,母親是八十年代“三角關係”組合成員,自小就“半浸”于娛樂圈。她16歲時,父親引介中國變臉師傅來馬演出,孰料其助手因為簽證問題無法入境,她臨危受命,當該位變臉師傅的助手,近距離目睹變臉的技巧,最后成為本地首位女變臉師。
逾百場的表演中,有兩場表演讓他們印象深刻。Pinky說:“一兩年前,我們受邀到非洲斯威士蘭(Swaziland)為國王生日宴會做表演,那是一個四面舞台,國王坐在舞台前面,舞台兩邊和后面滿滿都是觀眾……今年國王來大馬設宴之時,也再次邀請我們演出,讓我們感到十分榮幸。”
馬爾代夫(Maldives)的演出,亦讓他們難忘。Mark說:“那是一個設在沙灘上的露天演出舞台,當其中一人在表演,另外一人則要按著道具,因為風很大,擔心道具被吹走,那時候就無法表演或分分鐘露出破綻了,哈哈!”
非憑空得來 魔法靠苦練!
魔術是一個看似“法力無邊”,又讓人充滿驚奇的技法,而且總是讓人感到非常神秘與好奇。但是,于台下,他們卻要經過反覆的練習與挫敗,才能練就一分真本事。
在當魔術師之前,Mark曾是一位小醜表演者,那時候他會耍手技、踩高蹺、啞劇等,就是不會變魔術。
“有一天,我在做小醜表演的時候,一位小妹妹跟我要氣球,然后問我會不會表演魔術?我說不會,這位小妹妹罵我是笨蛋,哈!就從那時候起,我心中燃起一把火,開始學魔術。”
從初期練習時,這裡出錯那裡破綻百出,道具也被摔得到處都是,皮疼又心疼。“不過,儘管練習時不順利,但是想到學成后就能夠痛快地表演,熱情還是凌駕在辛苦之上。”
其實,要成為一位魔術師絕對不是靠魔法,它也沒有魔法,有的只是按部就班,從基本的功夫開始學起,要讓大家覺得很逼真,這樣表演出來才不會被拆穿,才算是真正學會了魔術。
在台上,魔術師的確可以“無中生有”,變出各種驚喜;但是台下魔術師,絕對是“實事求是”,要經過不斷累積的練習和挫敗,去驗收效果,最后才能從黑色帽子變出飛舞的鴿子、從絲巾裡變成紅玫瑰、白色氣球變成了紅色氣球……
何必拆穿秘密…
職業魔術師都要遵守業界的幾項“公認原則”。Pinky透露,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魔術師心裡都有一把尺,不能逾越一些事情。
“比如,魔術師要懂得保守秘密,不能拆穿魔術的真相;把魔術練好,做精彩的表演;尊重其他魔術師,不能破解魔術的秘密。”實際上還有其他“行規”,但最重要的就是以上三項。
“最近幾年,發生一些魔術被破解的新聞,網絡上也有一些人把魔術逐一分解,嘗試找出它的步驟和技巧,這對魔術的發展不是好事……我覺得魔術之所以讓人動心,是它變的過程和出乎意料的效果,其實真真假假不再重要,這是欣賞和享受魔術表演的一個要點。”
不過,沒有人比賽不想贏,同樣的,站在舞台上,魔術師要把自己最好的東西帶給觀眾。
“當觀眾以為是這樣,卻突然出現和他們預想不到的結果,這種出乎意料、超乎想像的魔術表演,是我想要從觀眾中所看到的反應。”
“魔術在我眼中的意義是,它是給人歡笑、驚喜、夢想的。尤其是心情不好、煩惱或無聊的時候,只要來看魔術表演,就能夠獲得歡樂,消除不順心!”
出狀況要會隨機應變
做魔術師,其實很多時候是身兼多職。每當有表演,之前就要設計魔術、組裝魔術裝置,表演的時候還要注意觀眾的反應、控制現場的氣氛等。總而言之,魔術師也是設計師、觀察家、控制師。
“魔術師要醒目、隨機應變,最重要的是,要好好享受自己在台上表演的感覺!”
有過逾百場魔術表演的經驗,Pinky和Mark也曾遭遇不少狀況,比如情緒過于高漲的觀眾。
“遇到這樣的觀眾,我們會邀請他們上台來參與魔術表演,引導他們一起完成部分魔術,而不是只坐在台下觀賞。”參與感往往能帶給觀眾更高層次的魔幻體驗,同時讓全場觀眾笑聲不斷。
在表演魔術中,各種各樣的狀況都有可能發生,即使魔術裝置準備妥善,也有可能在台上突然發生故障;即使會場氣氛控制得當,但也會有突發的狀況。
他們表示,“出狀況”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在台上表演,就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發生狀況,並且想解決狀況的方法。各種各樣的狀況,魔術師要懂得隨機應變,把狀況轉化為演出的部分。”
厚厚油彩下 與人更親近
頭戴帽子,頭髮是紅色或橙色,臉上是大笑臉或全白,鼻子套上紅鼻頭,身著五顏六色配上領結和吊帶短褲,腳穿大號鞋──這是林凱倫(Clown)的小醜裝扮,也是傳統的小醜裝扮。
林凱倫是素人入行。四、五年前,他經常到老人院、孤兒院當義工:“有一次朋友說,每次都是陪小孩和老人吃東西、捐錢,想不想扮小醜或請小醜表演來娛樂他們?于是我就去租借小醜衣服,請朋友幫忙化妝,什麼都不會,就這樣膽粗粗上場表演。”
小醜表演有連串不同雜耍,如此造型氣球、耍棍、轉碟、踩高蹺等等。“我擰氣球比較多,因為大人小孩都喜歡造型氣球,動物、花草、卡通人物……”
“藉著氣球送出去的那一刻,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也可以帶回家玩耍,只要有氣球出現的場合,都是充滿笑聲。”
經過磨練,才有今日自信
所謂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在各行各業都是通用的不變法則,小醜表演當然也不例外。
林凱倫從網絡視頻“偷師”折氣球的新式技巧,希望從自己手裡接到氣球的觀眾,都能帶著歡笑與感動回家。
他希望自己表演之時,觀眾不會感到索然無味;而當觀眾開心地看表演后,會越來越喜歡小醜表演!
沒有相關知識、沒有人脈,一切從零開始的狀態,讓林凱倫是在一步一腳印中,建立自信。
他說,初期的挑戰期滿有趣的,而過程中累積的失敗和自信,其實是無價之寶。
“嗯,如果少了磨練,不一定會擁有現在的自信……我很喜歡和觀眾接觸、玩在一起,同時我也相信自己能帶給他們一個歡樂的回憶。”
最初,他把爽身粉和潤膚霜混在一起使用化成大白臉,很快就發現效果不佳,特別是汗水一流,粉妝掉落,大白臉變“大花臉”。
“后來,我想到人家演大戲的裝扮,也是大白臉啊,就試用大戲的油彩來化妝,效果真的不錯,只是過后卸妝要花一些時間來徹底洗乾淨。”
不介意當配角 享受職業樂趣
面容在塗滿了油彩之后,林凱倫覺得自己更輕易和陌生人交流:“我喜歡小醜表演,因為可以給人驚喜,自己也更有自信。”
談到幾個月前國外發生的多起“小醜襲人”事件,會不會影響他的表演邀請?
他笑著搖頭,說:“其實我有點高興,因為一直以來,公眾有太多的娛樂選擇,許多人幾乎都忘了小醜表演,因為這些新聞事件,讓公眾重新注意到小醜的存在。”
不過,他提到,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小醜,特別是一些年齡低的小朋友,不少是對小醜感到害怕。
為此,每次接到私人派對的表演邀請,他都會先問對方是什麼主題、為誰而辦、小朋友是否害怕小醜等,“先打聽清楚,才不會在現場讓人掃興。”
有人的地方,就有舞台,上演著一幕幕人生劇場。劇場中有人站台前,有人居幕后;有人擠身中央,有人游走兩旁。在各種各樣活動場合中,當掌聲落在主角身上那一刻,小醜在燈光之外送氣球、做表演,默默點燃熱鬧的氣氛。
對于小醜這份可能不是很光鮮亮麗的工作,林凱倫一直抱持一個信念,他說:“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忍別人不願意忍的氣,就能享受別人享受不到的一切。”
表演結束 全世界只剩你一人
林凱倫一直沒有忘記他接觸、表演小醜的初衷──帶給周圍的人歡樂。從這裡延伸出來,他后來另外培訓四位新人,嘗試把歡樂散播至更遠處。
“經過培訓,我們互相成為夥伴,需要人手幫忙,馬上可以得到支援。一起為社會多散播一些歡笑,我想,這對社會多增加一些歡樂和美麗的事情,應該是不錯的事情吧!”
小醜在他心中的地位,不是純然的業余愛好,更包括許多的愛。藉著小醜表演,他實現了一些夢想,一些平凡日子以外的精彩。
“我很在乎家人的想法,在當小醜之前,也擔心過家人會不會反對?但是實際上,每次我參與活動,父親都會打電話問我做了什麼,這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另一方面,他亦感謝小醜表演帶給他生活的滋潤。事實上,只要有表演的那一天,他心情就會很好。想想看,如果有一件事,可以帶來好心情,又能賺到錢和幸福,不是很棒嗎?
不過,小醜表演也帶給林凱倫絲許的心情陰影。
“坦白說,每次很開心的和觀眾逗玩,可是表演一結束,全世界只剩下你一個人,自己收拾行裝回家……”直到今天,他還在不斷調整這個落差點。
小醜裝出發 車流中成焦點
在大馬,職業和業余的小醜表演者很多,當中不乏名氣響噹噹的大公司。作為一僅憑愛好當上業余小醜表演者,要如何在紅海中包裝、推銷自己?
林凱倫說,最好的包裝就是表演。“如果要說秘訣的話,就是自己的表演。你做得好,別人自然能感受得到,下一次會再回頭找你表演。”
他還有一個原則,就是要化好裝扮才到表演現場:“不知道為什麼,這樣我才覺得我是小醜……”
或許,對他來說,從頭到尾完整的扮演一位小醜,正是他對這份表演工作的尊敬和喜歡的表現吧!
因為這個原則,他遇過在路上被警察截攔。最經常碰到的就是,前往表演場地,路經紅綠燈之際,旁邊的汽車車主、摩哆車主無意間轉頭望到他,都會是滿臉的驚訝。而他,就會扮鬼臉、做一些逗趣的動作來回應。
當然,除了“表演是最好的包裝”之外,在面書、Instagram、推特等社交網絡上“推銷自己”,對起家、成名亦有很大的幫助。
“除了自己的網站,我也很感謝所有朋友、客戶幫我在社交網絡上分享、宣傳,在資訊爆炸的社會,這是很簡單卻也是不容易做到的事。”
他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優點和風格,學習發現、培養屬于自己的表演風格,也是小醜的功課之一。
“演出可以只是單純的演出,但是每套演出如果有流程和故事性,這都是小醜表演者可以自己掌握的個人風格。”
被推落泳池也不能生氣!
生日派對、結婚喜慶、嘉年華會、開幕禮……各種各樣的表演活動,讓林凱倫見識形形色色的人。
“大部分都是很友善的客戶,不過,確實有些人想看你出醜,問你會不會做一些蠢動作。”
他也遇過一次難忘的表演。“那是在游泳池旁邊舉行的小朋友生日派對,我在逗玩大家時,突然一位小朋友推我掉落游泳池!雖然暗地裡嚇了一跳,但是不能對著小朋友生氣啊,只好傻笑地繼續在水裡表演。”
他慶幸自己懂得轉換情,遇到不順心,總是很快就能掉頭就忘,不會讓壞心情停頓、累積。
“我上過一個關于情緒管理的課程,主要是說到人的行為模式可以分為四種:支配型(dominance)、影響型(influence)、穩定型(steadiness)、謹慎型(conscientiousness)。而我屬于支配型,簡單來說,就是領導者、懂得控制。或者真的是這樣,我不太會受周圍的影響,目標一直都很明確。”
那麼,他希望透過小醜表演來達成什麼目標或夢想?
“我經常告訴自己,我今天來表演是派送歡笑、快樂。我想,小醜表演和造夢離不開關係,找到你愛做並且有天份的事,並且樂在其中,可以說是夢想就成功一半了。”
身上有個開關掣 瞬間換心情
從小到大,王竣就是朋友群中最愛“整蠱做怪”的一位,經常被人說:“你整天整蠱做怪,為什麼不去當演員?”當時的他,指一指自己的臉,回答:“你看我這種臉,哪裡可以當演員?”沒想到,就是那張臉,讓他當上了演員。
修讀平面設計的王竣,當平面設計創意總監曾經是他的終極夢想。可惜才當上平面設計師一兩年,就遇上經濟風暴,連續被裁員兩次。
“沒有工作的時候,剛好有朋友接拍一個廣告,但最后不能拍,就叫我頂替,因為我們都是海南仔,樣子滿像的。后來,這位朋友接拍英語電視劇,但最后又因為出差沒有辦法演,又叫我頂替。”就這樣,他無意間搭上了影視列車,開始成為喜劇演員。
熒幕前的王竣總是笑臉,在浩翰的喜劇世界,演出詼諧、搞怪、自嘲等不同的喜感。然而,人都有喜怒哀樂,不可能永遠笑臉;在演出喜劇時,喜劇演員遇上“喜”以外的情緒,要如何克服呢?
憑直覺入戲
王竣想了一想,說他不知道。“但還好我有一個開關掣,可以馬上開或關,轉換心情。在開機前一秒,我可以和其他人胡鬧,下一秒一開機就可以進入角色狀況中,瞬間上身,哈!”
他認為,成功的喜劇演員,除了本身自然散發出喜劇,仍嫌不足,它還需要懂得切入點和節奏的技巧。
“這裡面往往靠直覺,用學術性的方法去教很難明白,也不一定可行。它是一種直覺、本能的東西,同一個笑話,兩個不同的切入點就產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成功的喜劇演員需要有直覺、本能的東西。”
他聽許多行內人說過,喜劇演員能演嚴肅的戲,但是后者未必能演喜劇。對此,他也表示贊同。“周星馳喜劇之強,大家都知道,他演嚴肅的戲也可以;相反,劉德華未必能演喜劇,哈!”
片酬比外國低,唯成就高!
在熒幕、舞台劇之間,王竣更喜歡在熒幕中演出:“舞台劇可以直接驗收觀眾的反應和演出效果,但是透過熒幕,可以把演員的演技細微或放大表現。一個回頭的眼神,就能告訴觀眾裡面所包含的情緒、故事。”
王竣是以英語劇踏入影視圈,后來也演馬來劇,最后才是中文劇。“坦白說,2005至2007年都是馬來劇在養我。后來開始拍中文劇之后,慢慢和馬來劇脫節了,但是今年突然又多了很多馬來劇開拍,而且還是滿大製作的馬來電影。”
喜劇演員的工作是讓觀眾發笑,但是,現實生活裡,喜劇演員的生活不好笑。
“說真的,大馬演員的生涯滿坎坷,片酬相當低,菲律賓演員片酬高我們七倍、中國演員片酬高我們四十五倍!我記得印尼有一位很年輕的女演員,她演了兩部電影就已是百萬富翁。好萊塢更加不用說,人家演一部電影就能休息生活幾年,我們要幾部才能頂一年。”
每當感覺撐不下去的時候,王竣都會回想一個情景來鼓勵自己。
“有一次我在英文劇中演一位娘娘腔,有一幕劇情是我去保護被爸爸打的媽媽,在表演的時候,我流出眼淚,像女生一樣地哭。演完準備換衣服,這個時候服裝部一位小妹妹過來跟我說:Alvin,剛才你演的那場戲,讓我哭了。”
“這句話給我很大的鼓勵,當我覺得灰心、迷路的時候,我就回想這個情景,提醒自己,我是為了這個做這行。直到今天,我還是很感謝這位小妹妹,她的一句話讓我覺得,演員能擁有的成就感竟是這麼大!”
自添笑果,邊演邊改
演戲的時候,王竣喜歡不按劇本走。拿到劇本,逐句閱讀,總會有些“想法”在劇本文句底下浮現。
“有想法就跟導演說,我想這樣演,或是看了劇本覺得‘這樣加才好玩’,就即興發揮了。”
他很享受演喜劇的過程,就在于當中有即興發揮的機會,用詼諧的言詞和動作,把腦海裡的喜感“成形”出來。
“看到劇本不好笑,我喜歡自己改,或加東西,導演也拿我沒有辦法,哈!演的時候,看到工作人員掩嘴笑,就知道有‘笑果’了;如果他們沒有反應,就繼續邊演邊改。”
他很少完全按著劇本演,但是,他遇過一位很厲害的編劇Douglas Lim。“他是大馬的棟篤笑喜劇演員,我演過他編劇的一部英語情境喜劇,劇本很完美,厲害到我根本沒有辦法修改或加東西。”
修改或加工,都是王竣從生活裡的“原創”經驗,或是從“煲戲”裡擷取的靈感。什麼電影都看的他,每當腦海裡有想法,就會直接用感覺去感受、去演,沒有經過排練來推測、預算效果。
“天生喜劇演員?哈,我不知道,可能骨子裡是吧!”
喜劇演員最入世 笑中有淚點
身為一個演員,王竣認為比起其他類型的演員,喜劇演員或許會更辛苦一點。“他們經常需要挖掘自己和別人的生活經驗,或是找出人生中某些痛苦的片段,並且一而再、再而三表演出來,藉此讓觀眾發笑。”
由此來看,喜劇演員或許是最入世的一種演員吧!問他,會不會擔心笑話過于尖酸刻薄,令人產生不快?
他想了一下,說:“這是沒有辦法的。因為大部分笑點都是從悲劇中產生,悲劇中會有笑點,笑點中會有悲劇。當然,這可能不全然,但我覺得悲與笑是一種陰陽關係,都是相伴而至的。”
王竣記得看過一部泰國電影《Pee Mak》,其中有一幕,正當全場觀眾為此感動、為此而哭的時候,它突然爆出一句對白,讓觀眾即刻含著淚大笑:“能讓觀眾帶著淚大笑,哇嘮,真的很神!”
不過,他追求的喜劇最高境界,卻不是笑中有淚,他認為,笑中有淚是屬于非喜劇的東西。
“喜劇最高境界肯定就是要讓人開懷大笑,設計一個狀況,再加上特別有爆點的對白,那就完美了!”
編劇才是王,無中能生有
“不管怎樣的喜劇,胡鬧的、嚴肅的,喜劇最基本及最成功的,就是一定要逗人笑。像好萊塢好多喜劇完全靠對白,角色設計沒有爆點,演員正常在演,但是對白超好笑,逗得你笑得不行,這才是厲害的喜劇對白。”
反觀,大馬少有這樣的編劇,大部分都是依靠演員擠眉弄眼,以表情或動作去演出喜劇。
“最常見的就是在臉上點上一顆大痣,痣上有毛,或是找胖子和瘦子一起演出,製造喜感。這種方法老早就過時了,而且一部電視劇、電影有時長,一登場會有效果,但是看到一半觀眾就會覺得悶了,因為一個笑點重復做,就變得不好笑。”
王竣尊敬每一位編劇,因為在他心目中,編劇才是王,而喜劇演員絕對是需要依靠編劇去成就的。另外,還有一個原因。
“因為我沒有編劇的能力,我沒有辦法無中生有,我只能在已有的東西上去做改良而已。”
看電影,是我的功課
看電影是王竣的愛好,當演員之后,看電影又多了另一層意義,那就是“功課”。
“有時候我會跟朋友說,我去做功課,意思就是我去看電影。我很享受這個功課,一個小時半的電影,我會用三小時去看,一直倒帶回看,研究對白、演員演技……我看書也是特別慢,一本書要用一個多月時間,書裡角色的對白,要磨很久去感受。”
不說可能你不知道,王竣特愛看村上春樹的作品。他認為,透過觀看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的東西,猶如吸收各種養分,有助于一個人的全面成長。
“有時候我們看東西往往流于表面,但是書本會告訴你很細微的東西,特別是心理層面更是深刻描述。看書,能吸收及感受人情、性情、哲學等不同的感觸,透過這些感觸,在表演時自然而然帶出來,提升表演的內涵層次。身為一位演員,角色演得有層次,就有立體感。”
輕飄飄中 踏實造夢
氣球裝飾可以帶來歡樂,過往通常只在嘉年華見到,今天,在派對、婚禮上,氣球裝飾愈見普及。四年前,Kelly Sashimi(吳美慧)開始當上氣球裝飾師,用人們熟悉不過的氣球通過多變的色彩組合,以及用氣球編織成各種造型,來裝飾點綴各種場合。
她做過小樣的動物造型如小蜜蜂等,也做過大樣的恐龍、巴黎鐵塔等,甚至是可以著裝的氣球服裝。對她來說,每一種造型各有難度,大樣作品往往需要借用樓梯爬高完成,小樣作品則要注意細節。
“比如,做一個卡通人物,一般要配合使用圓形氣球和長形氣球,才能做出像樣的輪廓。氣球有多種款式,不只是圓形和長形,還有花形、甜甜圈形等,從中選擇及組合,變化出各種造型,一切都是氣球師的創意。”
傳統玩具,無限創造力
所有的氣球,不管是小樣或大樣,都是Kelly Sashimi一個人完成。不過,有時候家人會當助手,幫忙處理瑣碎雜務。
一般氣球造型的設計,需要配合場合主題、場地尺寸等,再來考量做什麼造型佈景,以及用什麼款式的氣球來呈現完成。
一個小小的氣球,可以讓人感到幸福。她說,氣球不只是讓人歡樂,也是一個難忘的回憶,尤其當別人看到一個傳統的玩具,可以編排出各種華麗造型時,那種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是巨大的。
“原來氣球是這樣不可思議……別人看得開心,我也感到滿足。大馬的氣球師不多,我也沒有想過自己會當上氣球師,只是在考慮修讀什麼的時候,剛好那時候兼做小醜表演的東西,慢慢的對氣球造型產生興趣。”
她透露,雖然國內沒有氣球裝飾這類專業課程,但是坊間有不少機構舉辦相關的工作坊,可以從工作坊“偷師”,或是參加國內外比賽,累積經驗,擴展人脈。
幻想投射作品中
對氣球師而言,氣球是一種藝術創意,可以自由創作,讓場合熱烈、典雅、溫韾等。既有藝術性的巧妙構思,也有實用的應變易變。
Kelly Sashimi最喜歡的氣球造型是帶有夢幻式的浪漫:“因為我平時就愛幻想,所以常做藝術性、創意性的東西,相反的,很少做酷酷、超現代型的設計。”
她記得自己小時候愛看廣場裡別人擺賣的氣球,十多歲時,家人買了氣球和相關的書籍送她,她開始邊玩邊研究。18歲的時候,她開始參加國際氣球工作坊,除了不斷練習,也觀摩其他氣球師的作品,務求創新及改善自己的作品。
七天完成一座公園
現年24歲的Kelly Sashimi在兩個月前,受邀到中國廈門參加世界最大氣球計劃嘉年華。是次活動邀請45位國際氣球師參加,當中只有七位來自亞洲,包括四位日本人、兩位香港人,而她是大馬唯一的一位。
“我到了現場嚇了一跳,因為要在一萬平方公尺的會場,做出各種主題的氣球造型佈景……我被分配的主題是幸福園林,有水上亭院、池中綠島等造景。”
她用了七天來完成中國風的“幸福園林”,造景包括屋子、亭子、大樹、綠池等大景,鯉魚 、花草、石頭等小景。
其中難度最高的是亭子的柱子,因為她不能使用鋁合金等來支撐,要如何讓氣球做成的柱子看起來真的是直挺挺立著呢?最後,她用鐵線把它吊起來,再加上捆紮、黏貼、空飄等方法,構造出不同平面、立體的亭子。
這個計劃總共用了36萬5000粒氣球,也得到了健力士世界紀錄的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