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秘密.新山老城区重塑计划(中篇)缺乏规划 人口外移 小汕头沦为小印度 | 中国报 China Press

零秘密.新山老城区重塑计划(中篇)缺乏规划 人口外移 小汕头沦为小印度

如今的新山市容,与早期的新山已有很大不同。
如今的新山市容,与早期的新山已有很大不同。

报导:吴振威
曾是新山经济命脉“小汕头”,如今就像迟暮美人,年华老去、风光不再,更沦为“小印度”!



新山人口中的老城区,就是围绕着黄亚福街与直律街两条长道路的地区,间中也中许多为人熟悉的街道,如陈旭年街、纱玉街、罗咪街、彭亨街、明里南街、兆南街、兆坤街等。

在大马依斯干达特区下,新山也被列为其中一个重要发展旗舰,然而其发展触角,似乎却没有伸入老城区内。

印度商家进驻



新山老城区,曾经繁华过,但如今就犹如一个老太太,逐渐色衰,如今后来追上的依斯干达布蒂里、武吉英达花园、五福城、茂奥斯汀园等新兴地区抢去风采。

目前,大多数人对新山市区的印象,多停留在塞车、难找泊车位、肮乱、外劳、治安不好等负面印象。

新山文史工作者吴华感慨,昔日的小汕头如今正渐渐转变为小印度。

他说,新山市区早期由华人开埠,因此新山市区许多街道都是由华裔先贤命名,就是为了纪念这些华裔先贤的功绩。

他遗憾,在缺乏合理人文规划的城市发展计划下,身为新山最大的开埠功臣的华裔族群,正始逐渐从老街撤退,昔日的“小汕头”可能最终演变成“小印度”。

吴华说,早期华裔主要都集中在新山市区一带从商,但随着市区经商条件越来越严苛,华裔人口也逐渐外移,空下的店铺被其他种族的商家接手。

他形容,今时今日的新山,中华色彩已逐渐暗淡,而取而代之的,则是越来越多印度商家进驻,也令老城区开始成为人人口中的小印度。

人潮流失 老店难经营

面对人潮流失,传统老店难继续经营。

在新山老城区很出名的霍有用凉茶铺业者黄爱华(70岁)指出,该间店铺是丈夫的爷爷传下的店面,是近百年的招牌。

她说,大略算一算,她在新山老城区经营凉茶舖也有40多年,见证了老城区的转变,从人潮多到人潮稀少。

“自从新关卡开通之后,来往马新两地工作的人都不再经过老城区了,当地业者的生意就一落千丈,如今我也都是依靠当地熟客在维持生意。”

她说,很多业者在维持不了生意的情况下,都选择了搬走,之后就没有再回来过。

“以前这条街都被称为华人街,如今,已慢慢成为了印度街,有越来越多印裔在这里开店,许多印裔都来这里光顾。”

关卡拆人潮散

关卡拆了,人潮散了!

取代位于新山市区旧关卡的新山苏丹依斯干达大厦(CIQ、新山关税、移民与检疫中心),于2008年启用后,更加速著新山老城区的进一步衰退。

吴华指出,旧关卡关闭,是对新山老城区造成最大影响的一桩事。

他说,早期旧关卡的设计,新山市区人和车必经之路,随着新关卡启用后,新山市区则成为“避”经之路。

他说,早期,来往马新两国的民众都会途径老城区,当时新山老城区生气勃勃,钱币兑换店、杂货店及商店林立。

“当时的新山,不管是开车、骑摩哆、还是搭巴士、步行的人,都一定要经过这里,许多人都会在这里换钞票、买东西,到处都非常热闹。”

他说,随着新关卡的启用,新山也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此外,政府行政“重心”也陆续迁移至依斯干达布蒂里区,及新山市区商业区也逐渐分散到各地区,他认为,这些都是导致新山市逐渐失去繁华的因素。

巴刹仔老新山人的回忆

当年的中央大巴刹及巴刹仔,是许多老新山人的集体回忆。

根据新山文史工作者吴华编著的《新山今与昔》书中,五十年代时,新山中央巴刹就是在目前巫统大厦和马华公会大厦所在的地点,但在1964年迁移至黄亚福街与敦拉萨路之间,继续为新山市民提供鱼肉蔬菜供应。

此外,新山最早的小贩中心则是当年位于翁固本街熟食中心,俗称为“巴刹仔”,而“巴刹仔”则有小巴刹意识,是售卖熟食的巴刹,但于八十年代中期被拆除了。

吴华说,这两个大小巴刹,是老新山人的集体回忆,当年人们要办货,或要寻美食,都一定会想起这两个巴刹,但都因发展重新规划,而相继被拆除。

提起老城区,他认为必须要提到旧巴士总站,经历了当年几度迁移,才有如今的拉庆巴士总站。

“巴士总站在60年代就设在中央巴刹隔壁,德士也停在那里,非常热闹。”

商店开了又关好无奈!

商店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业者好无奈!

塞车、泊车位难找、治安不好,使人潮对新山老城区却步;此外,还在施工的纱玉河整治工程,占用汽车通道,令黄亚福街每日都处在塞车情况,进一步促使人潮却步。

在新山老城区经营洗衣店的邱开樻(65岁)指出,这是他祖传的生意,在当地经营已有近百年,传到他手上也有三四十年。

他说,在20多年前,新山人潮还非常多,当时有许多外地人涌入这里,前往邻国讨生活。

“如今老城区的人潮已经不如以往了,平常白天都没有什么人,只有到周末一些节目或晚上新山市集,才会有人潮,与白天相差甚远。”

他说,老城区的年轻人也逐渐搬出这里,这里许多店都是开了有关,关了又开,不容易维持经营,主要原因就是老城区的泊车位不多,且经常塞车,导致人潮都却步。

市集入侵老街脏乱

新山市集入侵老街,制造脏乱,令商贩大吐苦水。

受访的商家曾秀莲(66岁,洗衣店业者)就投诉,她长期忍受着新山市集(JB Bazzar)摊贩为当地商家带来的困扰。

她说,新山市集小贩几乎每天都摆摊,摊贩甚至摆到商店门口前,封路做生意,车辆都不能进入。

但最令她无法忍受的,还是摊贩制造的脏乱问题,她每日开门,都要忙着处理摊贩或消费者在店前留下的垃圾。

此外,她说,该处经常也有没公德心的人在街边便溺,造成臭味,且市集天天摆到凌晨3时,还将音乐调很高,制造声浪,扰人清梦。

“我曾经多次与他们理论,但都无效,报警后,他们才略为收敛,但最早收摊也是差不多凌晨2时许了。”

历史背景‧1855年开埠曾繁华一时

新山于1855年开埠,昔日的新山市区,过番客沿着纱玉河的两旁居住,在河的西岸为纱玉街,曾设有新山巴士总站;而在河的东岸则是黄亚福街,商店林立。

另外,巴刹则建于纱玉河的中央,附近的车站及周边商店刺激当地经济与商业活动发展,使当地形成繁荣的城镇,成为新山市中心的起源地。

当地各类型经济活动活跃发展,银行、杂货、钟表、文具、裁缝、理发、金铺、咖啡、凉茶、洋货、电影院等,分布在纱玉河的两岸。

曾经繁华一时,记载着新山历史的老城区,在一连串的发展洪流下,却逐渐走向没落,唯如今可以“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来形容这个地区。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16